一种利用含铜废料提炼高力黄铜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02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含铜废料提炼高力黄铜的生产工艺,涉及特殊黄铜生产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含铜废料利用率低、生产高力黄铜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S1、将坩锅进行预热,使用预热后的坩锅将含铜废料进行灼烧,待含铜废料灼烧至黑色时,得到氧化铜及残留物,将氧化铜及残留物转移至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S2、待稀硫酸与氧化铜及残留物充分反应后,将容器内盛放的液体和固体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分离,得到固体和液体,液体内含有硫酸铜和硫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含铜废料提炼高力黄铜,提高含铜废料利用率、降低生产升本的生产工艺。升本的生产工艺。升本的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含铜废料提炼高力黄铜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特殊黄铜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利用含铜废料提炼高力黄铜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由二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多种合金就称为特殊黄铜。如由铝、铅、锡、锰、镍、铁、硅组成的铜合金,高力黄铜就是其中一种。高力黄铜有较强的耐磨性能,高力黄铜强度高、硬度大、耐化学腐蚀性强。还有切削加工机械性能也很优越。高力黄铜常做成制造板料、条材、棒材、管材,铸造零件等。
[0003]高力黄铜化学式为ZCuZn25Al6Fe3Mn3,含铜量约65%,含锌量约为24%。锌能提高黄铜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黄铜的室温组织有三种:含锌量在35%以下的黄铜,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由单相的α固溶体组成,称为α黄铜。
[0004]传统的高力黄铜在熔炼生产时,用到的原材料大多数是纯铜,但是在购买纯铜时,其费用较高,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垃圾回收站经常会会收到带铜粉或铜丝的废料,而相关方面对此类废料的回收利用率低。
[0005]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含铜废料提炼生产高力黄铜,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含铜废料提炼高力黄铜,提高含铜废料利用率、降低生产升本的生产工艺。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利用含铜废料提炼高力黄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将坩锅进行预热,使用预热后的坩锅将含铜废料进行灼烧,待含铜废料灼烧至黑色时,得到氧化铜及残留物,将氧化铜及残留物转移至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
[0009]S2、待稀硫酸与氧化铜及残留物充分反应后,将容器内盛放的液体和固体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分离,得到固体和液体,液体内含有硫酸铜和硫酸;
[0010]S3、在过滤后的液体内加入铁屑,待铁屑与液体充分反应后,将二者的混合物通过另一过滤装置进行过滤,从而分离出液体和固体,固体中含有铁粉和铜;
[0011]S4、将分离后的固体加之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容器中,待二者充分反应后,将反应物导致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将过滤后剩下的固体倒至水槽,用水对固体进行冲洗,待固体冲洗完毕后,将其转移至干燥装置及进行干燥,最后得到铜粉;
[0012]S5、准备好另一坩锅,并将坩锅进行预热,同时在坩埚锅底铺上覆盖剂;
[0013]S6、将经S1

S4步骤获得铜粉加至预热好的坩埚中,待铜粉升温融化后,依次调整加热温度,并根据不同温度依次加入铁、锰、锌、铝;
[0014]S7、在合金液体表面覆盖木炭;
[0015]S8、调整合金液至铸件工艺卡片要求温度后,迅速出炉浇注。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硫酸浓度为60%

70%,其所属稀硫酸体积为氧化铜及残留物的1.2倍~1.5倍。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屑质量至少为S3步骤中过滤后液体重量的1/5。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覆盖剂由硼砂、碎玻璃和木炭组成,且三者的比例为3:2:1。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S6步骤中,分别于1600℃加入铁、于1300℃加入锰、于1150℃加入锌、铝。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于S6步骤铜粉融化后加入其它金属元素前,将温度加热至1150

1200℃,并在其中加入磷铜,对铜溶液进行脱氧。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7步骤中木炭覆盖厚度为30CM~50CM。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S1~S4对含铜废料中铜粉的提取,并通过S5~S8将铜粉加工为高力黄铜,在对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节约、环保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施例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6]如图所示,一种利用含铜废料提炼高力黄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将坩锅进行预热,使用预热后的坩锅将含铜废料进行灼烧,待含铜废料灼烧至黑色时,得到氧化铜及残留物,将氧化铜及残留物转移至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
[0028]S2、待稀硫酸与氧化铜及残留物充分反应后,将容器内盛放的液体和固体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分离,得到固体和液体,液体内含有硫酸铜和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0029]S3、在过滤后的液体内加入铁屑,待铁屑与液体充分反应后,将二者的混合物通过另一过滤装置进行过滤,从而分离出液体和固体,固体中含有铁粉和铜,其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和Fe+CuSO4=FeSO4+Cu。
[0030]S4、将分离后的固体加之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容器中,待二者充分反应后,将反应物导致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将过滤后剩下的固体倒至水槽,用水对固体进行冲洗,待固体冲洗完毕后,将其转移至干燥装置及进行干燥,最后得到铜粉;
[0031]S5、准备好另一坩锅,并将坩锅进行预热,同时在坩埚锅底铺上覆盖剂;
[0032]S6、将经S1

S4步骤获得铜粉加至预热好的坩埚中,待铜粉升温融化后,依次调整加热温度,并根据不同温度依次加入铁、锰、锌、铝;
[0033]S7、在合金液体表面覆盖木炭;
[0034]S8、调整合金液至铸件工艺卡片要求温度后,迅速出炉浇注。
[0035]所述稀硫酸浓度为60%

70%,其所属稀硫酸体积为氧化铜及残留物的1.2倍~1.5倍。
[0036]所述铁屑质量至少为S3步骤中过滤后液体重量的1/5。
[0037]所述覆盖剂由硼砂、碎玻璃和木炭组成,且三者的比例为3:2:1。
[0038]在S6步骤中,分别于1600℃加入铁、于1300℃加入锰、于1150℃加入锌、铝。
[0039]于S6步骤铜粉融化后加入其它金属元素前,将温度加热至1150

1200℃,并在其中加入磷铜,对铜溶液进行脱氧。
[0040]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含铜废料提炼高力黄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坩锅进行预热,使用预热后的坩锅将含铜废料进行灼烧,待含铜废料灼烧至黑色时,得到氧化铜及残留物,将氧化铜及残留物转移至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S2、待稀硫酸与氧化铜及残留物充分反应后,将容器内盛放的液体和固体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分离,得到固体和液体,液体内含有硫酸铜和硫酸;S3、在过滤后的液体内加入铁屑,待铁屑与液体充分反应后,将二者的混合物通过另一过滤装置进行过滤,从而分离出液体和固体,固体中含有铁粉和铜;S4、将分离后的固体加之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容器中,待二者充分反应后,将反应物导致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将过滤后剩下的固体倒至水槽,用水对固体进行冲洗,待固体冲洗完毕后,将其转移至干燥装置及进行干燥,最后得到铜粉;S5、准备好另一坩锅,并将坩锅进行预热,同时在坩埚锅底铺上覆盖剂;S6、将经S1

S4步骤获得铜粉加至预热好的坩埚中,待铜粉升温融化后,依次调整加热温度,并根据不同温度依次加入铁、锰、锌、铝;S7、在合金液体表面覆盖木炭;S8、调整合金液至铸件工艺卡片要求温度后,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斌华顾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百润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