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83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8
一种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测电笔包括采样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基准电压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采样模块包括信号采集模块、滤波模块和放大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与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滤波模块连接在信号采集模块和放大模块之间,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基准电压模块与放大模块连接,报警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电源模块用于供电。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测量时,用户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用接触导线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交流电,使得用户在复杂、老旧和脏乱的线路中不用一根一根用传统测电笔去接触测量,不仅使测量更加方便,而且还防止了因导线年久老化或者破皮漏电触电的危险,极大的保护了用户的生命安全。护了用户的生命安全。护了用户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


[0001]本技术公开一种测电笔,特别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其能够根据交流电独有的特性来进行非接触式交流电的检测。

技术介绍

[0002]测电笔也叫试电笔,简称“电笔”,是一种电工工具,用来测试电线中是否带电。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测电笔结构,通常都是笔体中设有一氖泡,测试时如果氖泡发光,说明导线有电或为通路的火线。现有技术中的试电笔中笔尖、笔尾为金属材料制成,笔杆为绝缘材料制成,使用试电笔时,一定要用手触及试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而且,试电笔必须接触交流电的带电导体才能进行是否存在交流电的检测;由于必须接触导体才能检测,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被测导体的绝缘层破开才能进行检测,影响用户的检测效率;并且,如果破开绝缘层的导体或者测电笔本身绝缘层破损而用户没有发现,这些情况都会产生安全性问题,用户在使用中过程中不注意就会出现触电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测电笔需要接触被测导体才能使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其通过感应天线配合放大模块进行检测,在不接触带交流电的导体并且不需要破开导体绝缘层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检测该处是否有交流电,如果有交流电可以进行相应的提示。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测电笔包括采样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基准电压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采样模块包括信号采集模块、滤波模块和放大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与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滤波模块连接在信号采集模块和放大模块之间,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基准电压模块与放大模块连接,报警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电源模块用于供电。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0006]所述的放大模块采用放大器U1,信号采集模块连接在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上,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上连接有基准电压模块。
[0007]所述的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上连接有电阻R11,基准电压模块通过电阻R11连接在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上,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12。
[0008]所述的滤波模块包括电阻R9和电容C1,电阻R9连接在基准电压模块与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之间,电容C1连接在基准电压REF与中央控制模块之间。
[0009]所述的基准电压模块采用可控精密稳压源ZD1,可控精密稳压源ZD1的输出端与地之间连接有一个以上的滤波电容。
[0010]所述的基准电压模块上连接有基准调节模块,基准调节模块采用可调电阻VR1,可调电阻VR1连接在基准电压模块和地之间,可调电阻VR1的中间抽头与中央控制模块的一个数据端连接。
[0011]所述的报警模块包括输出模块、功放模块和扬声器,输出模块选用放大器U7,放大器U7的同相输入端与中央控制模块的一个数据端连接,放大器U7的反向输入端与基准电压REF连接,放大器U7的输出端与功放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扬声器连接在功放模块的输出端上。
[0012]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上连接有模式指示灯和信号指示灯。
[0013]所述的电源模块采用+9V电池作为电源,电源模块还包括稳压模块,稳压模块与电池连接,与电池连接有照明模块,照明模块和电池之间连接有开关S2。
[0014]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上连接有寻线模块,寻线模块包括LC振荡模块、滤波模块、初级放大模块和次级放大模块,LC振荡模块包括电感Sensor、电容C30和MOS管Q6,电感Sensor和电容C30并联连接在MOS管的栅极和地之间,MOS管的源极与+5V电源连接,MOS管的漏极接地,MOS管的源极作为LC振荡模块的输出端与滤波模块连接,滤波模块输出端与初级放大模块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初级放大模块的反相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模块连接,初级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次级放大模块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次级放大模块的反相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模块连接,次级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进行测量时,用户可以使用本技术在不用接触导线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交流电,使得用户在复杂、老旧和脏乱的线路中不用一根一根用传统测电笔去接触测量,不仅使测量更加方便,而且还防止了因导线年久老化或者破皮漏电触电的危险,极大的保护了用户的生命安全。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电路方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央控制部分电路原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感应电笔部分电路原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输出滤波及功率放大部分电路原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基准参考电压部分电路原理图。
[0023]图7为本技术抗干扰寻线收信解调部分电路原理图。
[0024]图8为本技术照明及信号指示部分电路原理图。
[0025]图9为本技术模式指示部分电路原理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分压部分电路原理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电源部分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实施例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0029]请结合参看附图1至附图11,本技术主要包括采样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基准电压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采样模块包括信号采集模块、滤波模块和放大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与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滤波模块连接在信号采集模块和放大模块之间,
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基准电压模块与放大模块连接,报警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电源模块用于供电。
[0030]本实施例中,信号采集模块采用感应电感ANT1,其可通过感应电感ANT1感应待测导线周围产生的信号波形,并输出。
[0031]本实施例中,放大模块采用型号为LM321的放大器U1,信号采集模块连接在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上,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上连接有电阻R11,基准电压模块通过电阻R11连接在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上,为放大器U1的方相输入端提供基准电压REF,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12,本实施例中,电阻R11的阻值为10KΩ,电阻R12的阻值为100KΩ。
[0032]本实施例中,滤波模块包括电阻R9和电容C1,电阻R9连接在基准电压REF与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之间,电阻R9阻值为1MΩ,电容C1连接在基准电压REF与中央控制模块之间,电容C1采用2.2nF的电容。
[0033]本实施例中,放大模块输出端上串接有电阻R10,电阻R10阻值为30K,放大模块输出端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10连接在中央控制模块的ADC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其特征是:所述的测电笔包括采样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基准电压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采样模块包括信号采集模块、滤波模块和放大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与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滤波模块连接在信号采集模块和放大模块之间,放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基准电压模块与放大模块连接,报警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电源模块用于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其特征是:所述的放大模块采用放大器U1,信号采集模块连接在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上,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上连接有基准电压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其特征是:所述的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上连接有电阻R11,基准电压模块通过电阻R11连接在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上,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其特征是:所述的滤波模块包括电阻R9和电容C1,电阻R9连接在基准电压模块与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之间,电容C1连接在基准电压REF与中央控制模块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其特征是:所述的基准电压模块采用可控精密稳压源ZD1,可控精密稳压源ZD1的输出端与地之间连接有一个以上的滤波电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检测交流电的测电笔,其特征是:所述的基准电压模块上连接有基准调节模块,基准调节模块采用可调电阻VR1,可调电阻VR1连接在基准电压模块和地之间,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鸣
申请(专利权)人:永州市诺方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