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及体外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678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及体外检测装置,微流控芯片包括第一本体以及试剂包。第一本体设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的底壁上刺破件,第一腔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接部。当需要使用试剂包内部的液体时,通过采用手动或机械力按压试剂包,按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第一卡接部和/或第二卡接部受力会相应发生变形,从而刺破件能相应刺破密封盖,试剂包内部的液体便流出到第一腔室内供使用;当未使用试剂包内部的液体,例如处于运输状态时,由于试剂包通过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能使得密封盖与刺破件相接触或设有间隔,从而能防止运输过程中密封盖被轻易地刺破,抗震性与稳定性均得以提高。得以提高。得以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及体外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流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及体外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将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从人体中取出,使用体外检测试剂、仪器等对样本进行检测与校验,以便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检测、后期观察、健康评价、遗传疾病预测等的过程。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能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具有小型化,自动化等优点,因而POCT领域中应有越来越广泛。
[0003]传统的微流控芯片设有试剂包以及刺破结构。试剂包面向于刺破结构的部位设有容易被刺破结构刺破的硅胶膜或PE膜,试剂包一般是通过与其所在位置间的摩擦力固定设置,并当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将会朝向刺破结构运动被刺破结构刺破。然而,在运输过程中,若出现震动,容易使得刺破结构刺破试剂包,从而导致试剂包的试剂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及体外检测装置,它能够提高抗震性与稳定性。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上设有刺破件,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接部;以及试剂包,所述试剂包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试剂包包括第二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互卡接时,所述试剂包与所述刺破件相接触或设有间隔;当所述试剂包受到朝向所述刺破件的驱动力时,所述试剂包能够朝向所述刺破件运动使得所述刺破件刺破所述试剂包。
[0006]上述的微流控芯片,当需要使用试剂包内部的液体时,通过采用手动或机械力按压试剂包,按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第一卡接部和/或第二卡接部受力会相应发生变形,从而刺破件能相应刺破试剂包,试剂包内部的液体便流出到第一腔室内供使用;当未使用试剂包内部的液体,例如微流控芯片处于运输状态时,由于试剂包通过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能使得试剂包与刺破件相接触或设有间隔,从而能防止运输过程中试剂包被轻易地刺破,抗震性与稳定性均得以提高。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两者均为相互抵接配合的卡持块,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卡持块为弹性块;或者,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其中一个为弹性块,另一个为与所述弹性块卡持配合的卡接孔,所述弹性块设置于所述卡持孔内。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包形状与所述第一腔室相适应;所述刺破件位于
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上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邻的部位。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刺破件的外径从其头部至底部的方向上呈增大趋势。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刺破件的外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流道,所述流道从所述刺破件的头部延伸到所述刺破件的底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并能够被所述刺破件刺破的密封盖;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互卡接时,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刺破件相接触或设有间隔;当所述试剂包受到朝向所述刺破件的驱动力时,所述试剂包能够朝向所述刺破件运动使得所述刺破件刺破所述密封盖。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为铝箔、PE膜、硅胶、橡胶、塑胶及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设有进液口,以及环绕所述进液口周向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进液口的口沿上;所述密封盖通过热压方式盖设于所述凸台上。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凸出于所述进液口口沿的高度定义为h,h为0.01mm

2mm;所述凸台的内壁面与外壁面的距离为S,S为0.01mm

2mm。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上还设有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还通过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四腔室到所述第一本体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一腔室到所述转动中心的距离,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转动中心的最近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转动中心的最近距离。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上还设有第四通道以及排气孔,所述第四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四通道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孔连通。
[0017]一种体外检测装置,所述体外检测装置包括所述的微流控芯片。
[0018]上述的体外检测装置,当需要使用试剂包内部的液体时,通过采用手动或机械力按压试剂包,按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第一卡接部和/或第二卡接部受力会相应发生变形,从而刺破件能相应刺破试剂包,试剂包内部的液体便流出到第一腔室内供使用;当未使用试剂包内部的液体,例如处于运输状态时,由于试剂包通过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能使得试剂包与刺破件相接触或设有间隔,从而能防止运输过程中密封盖被轻易地刺破,抗震性与稳定性均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试剂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所示的试剂包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刺破件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刺破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刺破件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刺破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刺破件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刺破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刺破件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刺破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3]10、第一本体;11、第一腔室;111、刺破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上设有刺破件,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接部;以及试剂包,所述试剂包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试剂包包括第二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互卡接时,所述试剂包与所述刺破件相接触或设有间隔;当所述试剂包受到朝向所述刺破件的驱动力时,所述试剂包能够朝向所述刺破件运动使得所述刺破件刺破所述试剂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两者均为相互抵接配合的卡持块,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卡持块为弹性块;或者,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其中一个为弹性块,另一个为与所述弹性块卡持配合的卡接孔,所述弹性块设置于所述卡持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包形状与所述第一腔室相适应;所述刺破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上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邻的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件的外径从其头部至底部的方向上呈增大趋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件的外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流道,所述流道从所述刺破件的头部延伸到所述刺破件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并能够被所述刺破件刺破的密封盖;当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互卡接时,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刺破件相接触或设有间隔;当所述试剂包受到朝向所述刺破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河白孟斌万惠芳冷杰张香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德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