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6675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包括棚屋主支撑架和连接在棚屋主支撑架上的棚屋斜顶架,棚屋斜顶架上设置有棚顶,所述棚屋主支撑架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架,第一电机支架上连接有双轴驱动电机;棚屋斜顶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连接有除雪机构,双轴驱动电机通过钢丝绳与除雪机构连接,除雪机构包括安装在棚屋斜顶架的前斜端部上的第一轨道板和安装在棚屋斜顶架的后斜端部上的第二轨道板,第一轨道板上、第二轨道板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行走支架、第二行走支架;第一行走支架和第二行走支架之间设置有V形的第一除雪板,第一除雪板的前端通过第一支杆连接有松雪耙。该除雪装置安装方便,可有效清除棚顶两斜顶上的积雪。清除棚顶两斜顶上的积雪。清除棚顶两斜顶上的积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房建施工安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北方冬季大雪纷飞,诸多屋顶因积雪过多坍塌,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棚类屋顶,特别是在施工场地使用的棚屋,由于工期长短不一,有时需要经历冬季,冬季雪过多后会对棚类屋顶产生过多的积雪。棚类屋顶的屋顶支撑结构多为型钢桁架结构,该结构虽然稳定,支撑能力也比较强,但还是存在极限值,一旦屋顶的载荷超过极限值,则将对屋顶造成破坏甚至坍塌而引发事故。目前对此类情况的处理方法多为人工除雪,人工除雪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在冰雪天上屋顶除雪还存在坠落、跌倒的危险,在夜间更是不能进行有效的除雪。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该除雪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有效清除棚顶两斜顶上的积雪,实用性高。
[0004]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包括棚屋主支撑架和连接在棚屋主支撑架上的棚屋斜顶架,棚屋斜顶架上设置有棚顶,所述棚屋主支撑架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架,第一电机支架上连接有双轴驱动电机;
[0006]棚屋斜顶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连接有除雪机构,双轴驱动电机通过钢丝绳与除雪机构连接,除雪机构包括安装在棚屋斜顶架的前斜端部上的第一轨道板和安装在棚屋斜顶架的后斜端部上的第二轨道板,第一轨道板上、第二轨道板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行走支架、第二行走支架;
[0007]第一行走支架和第二行走支架之间设置有V形的第一除雪板,第一除雪板的前端通过第一支杆连接有松雪耙。
[0008]优选的,所述棚屋斜顶架呈倒V形架状,棚屋斜顶架的前后端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第一轨道板、第二轨道板的定位支撑板,第一轨道板和第二轨道板通过螺栓与定位支撑板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板和第二轨道板均呈长方形管状,第一轨道板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行走限位槽,第一行走限位槽的内端设置有第一行走缓冲橡胶带;
[0010]第一行走支架包括第一前行走撑杆和第一后行走撑杆,第一前行走撑杆的下端穿过第一行走限位槽后连接有第一前行走轮,第一后行走撑杆的下端穿过第一行走限位槽后连接有第一后行走轮。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轨道板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行走限位槽,第二行走限位槽的内端设置有第二行走缓冲橡胶带;
[0012]第二行走支架包括第二前行走撑杆和第二后行走撑杆,第二前行走撑杆的下端穿
过第二行走限位槽后连接有第二前行走轮,第二后行走撑杆的下端穿过第二行走限位槽后连接有第二后行走轮。
[0013]优选的,所述双轴驱动电机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0014]第一电机的两个转动轴上连接有均连接有第一转动连接器,第一转动连接器的外端依次连接有第一除雪下行卷筒和第一除雪上行卷筒,第一除雪下行卷筒的半径值大于第一除雪上行卷筒的半径值;
[0015]第一除雪下行卷筒通过钢丝绳与第一前行走撑杆连接,第一除雪上行卷筒通过钢丝绳与第一后行走撑杆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两个转动轴上连接有均连接有第二转动连接器,第二转动连接器的外端依次连接有第二除雪下行卷筒和第二除雪上行卷筒,第二除雪下行卷筒的半径值大于第二除雪上行卷筒;
[0017]第二除雪下行卷筒通过钢丝绳与第二前行走撑杆连接,第二除雪上行卷筒通过钢丝绳与第二后行走撑杆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棚顶的前端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棚顶的后端上设置红外线接收器;
[0019]所述第一轨道板的下端和第二轨道板的下端均连接有触位开关和阻挡杆。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该装置可用于具体的棚类结构的屋顶除雪,安装该装置后,可实现白天夜间不定时自动化除雪,替代了人工除雪,大大降低了人暴露在冰雪天气的频次和危险,同时也有效地对屋面积雪进行清除,保障了屋顶结构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红外线发射器结构位置示意图。
[0025]图3是双轴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第一前行走撑杆和第一后行走撑杆结构位置侧视示意图。
[0027]图5是第一前行走轮结构位置正视示意图。
[0028]图6是第二前行走撑杆和第二后行走撑杆结构位置侧视示意图。
[0029]图7是第二前行走轮结构位置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结合图1至图7,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包括棚屋主支撑架1和连接在棚屋主支撑架1上的棚屋斜顶架2,棚屋斜顶架2上设置有棚顶3。所述棚屋主支撑架2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架21,第一电机支架21上连接有双轴驱动电机4。
[0034]棚屋斜顶架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连接有除雪机构5,双轴驱动电机4通过钢丝绳6 与除雪机构5连接。除雪机构5包括安装在棚屋斜顶架2的前斜端部上的第一轨道板51和安装在棚屋斜顶架2的后斜端部上的第二轨道板52,第一轨道板51上、第二轨道板52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行走支架501、第二行走支架502;
[0035]第一行走支架501和第二行走支架502之间设置有V形的第一除雪板53,第一除雪板53 的前端通过第一支杆54连接有松雪耙55。
[0036]棚屋斜顶架2呈倒V形架状,棚屋斜顶架2的前后端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第一轨道板 51、第二轨道板52的定位支撑板22,第一轨道板51和第二轨道板52通过螺栓与定位支撑板22连接。
[0037]第一轨道板51和第二轨道板52均呈长方形管状,第一轨道板5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行走限位槽511,第一行走限位槽511的内端设置有第一行走缓冲橡胶带512。
[0038]第一行走支架501包括第一前行走撑杆513和第一后行走撑杆514,第一前行走撑杆512 的下端穿过第一行走限位槽511后连接有第一前行走轮515,第一后行走撑杆514的下端穿过第一行走限位槽512后连接有第一后行走轮516。
[0039]第二轨道板52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行走限位槽521,第二行走限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包括棚屋主支撑架和连在棚屋主支撑架上的棚屋斜顶架,棚屋斜顶架上设有棚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棚屋主支撑架的前端部上和后端部上均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架,第一电机支架上连接有双轴驱动电机;棚屋斜顶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连接一组除雪机构,双轴驱动电机通过钢丝绳与除雪机构连接,除雪机构包括安装在棚屋斜顶架的前斜端部上的第一轨道板和安装在棚屋斜顶架的后斜端部上的第二轨道板,第一轨道板上、第二轨道板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行走支架、第二行走支架;第一行走支架和第二行走支架之间设置有V形的第一除雪板,第一除雪板的前端通过第一支杆连接有松雪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棚屋斜顶架呈倒V形架状,棚屋斜顶架的端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第一轨道板、第二轨道板的定位支撑板,第一轨道板和第二轨道板通过螺栓与定位支撑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板和第二轨道板均呈长方形管状,第一轨道板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行走限位槽,第一行走限位槽的内端设置有第一行走缓冲橡胶带;第一行走支架包括第一前行走撑杆和第一后行走撑杆,第一前行走撑杆的下端穿过第一行走限位槽后连接有第一前行走轮,第一后行走撑杆的下端穿过第一行走限位槽后连接有第一后行走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施工场地棚类屋顶除雪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硕熊恒林
申请(专利权)人: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