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6585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3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其包括泥浆泵和净水箱,泥浆泵的出水端与净水箱连通,净水箱内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净水箱内的两根活动杆,活动杆与净水箱滑动连接,两根活动杆之间铰接有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可折叠设置,净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提拉第一过滤板的驱动件,每根活动杆与净水箱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用于承接垃圾并排放垃圾的排料机构,净水箱在对应排料机构处开有出料口。本申请具有持续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使得泥浆泵能够持续工作,从而能够及时将基坑内的污水抽排的效果。时将基坑内的污水抽排的效果。时将基坑内的污水抽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基坑排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开挖基坑,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需及时将基坑内的水体排出,以避免对预埋件、钢筋等部件产生腐蚀。基坑内的积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冲洗用水和养护用水以及雨水等。因此,基坑的积水内一般混有垃圾,且积水较为浑浊,若未对基坑内的积水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容易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及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抽排并进行净化,以便循环利用水体,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包括泥浆泵和净水箱,所述泥浆泵的出水端与净水箱连通,所述净水箱内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净水箱内的两根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净水箱滑动连接,两根活动杆之间铰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可折叠设置,所述净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提拉第一过滤板的驱动件,每根活动杆与净水箱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用于承接垃圾并排放垃圾的排料机构,所述净水箱在对应排料机构处开有出料口。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内的污水被泥浆泵泵入净水箱内,起初时,第一过滤板呈V字型布置,污水落在第一过滤板上,污水中的携带的垃圾被第一过滤板滤下,且后续落下的污水会冲洗第一过滤板,使得第一过滤板上的网孔不易堵住,经过滤的水体则在净水箱底部沉降。当需清理第一过滤板上的垃圾时,驱动件提拉第一过滤板使得第一过滤板发生变形直至第一过滤板呈倒V字形分布,堆积在第一过滤板上的垃圾沿着第一过滤板的斜面滑落并被排料机构接住,最终在排料机构的作用下从出料口排出,此过程中,无需停止抽水,过滤机构能够持续工作,从而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同时能够重复利用基坑内的积水,符合节能环保的生产施工要求。
[0006]优选的,所述排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净水箱内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高度低于活动杆的高度,所述固定杆与活动杆之间铰接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可折叠设置,所述第二过滤板与出料口的底部衔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过滤板呈V字型分布时,第二过滤板展平,此时第二过滤板倾斜;当第一过滤板变化为呈倒V字型分布时,第二过滤板呈V字型分布,此时,第二过滤板形成一个临时的储料兜,从第一过滤板上滑落的垃圾会掉落在第二过滤板上,且污水不会顺着第二过滤板从出料口排出,有利于节省水资源并且不会污染周边环境。当第
一过滤板复位后,第二过滤板展平且倾斜,堆积在第二过滤板上的垃圾从第二过滤板上滑落并最终从出料口排出,从而实现自动排料,且能够持续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
[0008]优选的,所述净水箱相对的一对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活动杆设置在两个滑块之间,所述滑块上开有供活动杆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开槽长度大于活动杆的直径,所述活动杆沿竖直方向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与插槽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净水箱的污水落在第一过滤板上,第一过滤板在污水冲击力的作用下会对弹性件施加力,从而使得弹性件发生形变,往复如此,使得第一过滤板会不断震动,第二过滤板则不断发生轻微变形,一方面使得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上的网孔不易被垃圾堵住,另一方面垃圾从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上滑落时更加顺畅。
[0010]优选的,所述净水箱从上至下设置为过滤腔和沉淀腔,所述过滤机构和排料机构均设置在过滤腔内,所述沉淀腔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净水箱的侧壁连通有用于投放絮凝剂的投料管,所述投料管与沉淀腔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第一过滤板过滤的污水落入沉淀腔内并与絮凝剂混合,在搅拌机构的搅拌作用下,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从而加快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沉降速度,也有利于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包括两块网板和设置在两块网板之间的连接轴,所述网板与连接轴铰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与连接轴固定连接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若干桨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高驱动件提拉连接轴的频次,即可使得搅拌轴和桨叶不断沿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桨叶在移动过程中不断扰动污水,使得絮凝剂充分扩散在污水中,从而加快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沉降速度。
[0014]优选的,所述搅拌轴包括与连接轴固定连接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转动连接有连接管,若干桨叶圆周分布在连接管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管跟随固定管一起上移时,桨叶与污水存在速度差,污水对桨叶产生阻力,从而使得连接轴相对固定管转动,进一步加强对污水的扰动效果,使得絮凝剂扩散更加充分。
[0016]优选的,所述净水箱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净水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泥管,所述净水箱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伸入净水箱的部分位于第一过滤板的上方,所述抽水管与固定管连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积水内的污泥含量不定,因此将净水箱采用透明材质制成,能够观察到凝絮物沉降后的高度。而由于搅拌轴的高度通过驱动件提拉连接轴即可改变,因此,将抽水管与固定管连通,即可确保在抽取澄清水体时不会将凝絮物抽出,确保水体保持澄清。
[0018]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排水装置布置在基坑周边,在出料口的下方放置垃圾收集箱;S2、通过投料管往净水箱内投放絮凝剂;S3、开始抽水,基坑内的污水进入净水箱内后经过第一过滤板上,污水中携带的垃圾被第一过滤板滤下,驱动件按照设定的周期提拉第一过滤板,使得第一过滤板上的垃圾被转移至第二过滤板上,并最终从出料口排出;经第一过滤板过滤的污水落入沉降腔内,在
搅拌机构的作用下,絮凝剂充分扩散在污水中,从而加快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沉降速度;S4、当基坑内的积水被抽干后,停止抽水,静止一段时间等待污水中的凝絮体沉降,然后调整搅拌轴的高度逐步将澄清水体抽出,接着将凝絮物从排泥管排出。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机构能够持续对基坑内的积水进行过滤,使得泥浆泵无需停止工作,从而能够将基坑内的积水及时抽排,以避免基坑内的预埋件、钢筋被侵蚀,确保基坑内部结构的施工质量。进入净水箱内的污水中携带的垃圾被第一过滤板滤下并及时从出料口排出,经过滤后的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快速凝聚沉降,期间,第一过滤板活动带动搅拌机构搅拌污水,进一步加快了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沉降速度,且有利于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后,再利用抽水泵通过抽水管将澄清水体抽出并转移至蓄水箱内,而剩余的凝絮物则集中处理。综上所述,本申请中的方案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申请中净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1;图2是本申请中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中净水箱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包括泥浆泵(1)和净水箱(2),所述泥浆泵(1)的出水端与净水箱(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箱(2)内设置有过滤机构(5),所述过滤机构(5)包括设置在净水箱(2)内的两根活动杆(51),所述活动杆(51)与净水箱(2)滑动连接,两根活动杆(51)之间铰接有第一过滤板(55),所述第一过滤板(55)可折叠设置,所述净水箱(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提拉第一过滤板(55)的驱动件,每根活动杆(51)与净水箱(2)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用于承接垃圾并排放垃圾的排料机构(6),所述净水箱(2)在对应排料机构(6)处开有出料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机构(6)包括设置在净水箱(2)内的固定杆(61),所述固定杆(61)的高度低于活动杆(51)的高度,所述固定杆(61)与活动杆(51)之间铰接有第二过滤板(62),所述第二过滤板(62)可折叠设置,所述第二过滤板(62)与出料口(11)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箱(2)相对的一对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52),所述活动杆(51)设置在两个滑块(52)之间,所述滑块(52)上开有供活动杆(51)插入的插槽(53),所述插槽(53)的开槽长度大于活动杆(51)的直径,所述活动杆(51)沿竖直方向与滑块(52)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51)与插槽(53)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积水快速抽排的逆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箱(2)从上至下设置为过滤腔和沉淀腔,所述过滤机构(5)和排料机构(6)均设置在过滤腔内,所述沉淀腔内设置有搅拌机构(8),所述净水箱(2)的侧壁连通有用于投放絮凝剂的投料管(7),所述投料管(7)与沉淀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大志鄢晓佳徐灵根姜映红谢克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众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