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旋挖钻机进行水下强风化岩层钢板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625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旋挖钻机进行水下强风化岩层钢板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一根大护筒内钻孔形成第一个回填孔,从第一根大护筒中插入第一根小护筒,在第一根小护筒中回填粘土,紧贴第一根小护筒的外壁进行第二根大护筒的埋设,在第二根大护筒内钻孔形成第二个回填孔,从第二根大护筒中插入第二根小护筒,在第二根小护筒中回填粘土,拔出第一根小护筒,第一根小护筒内的粘土塌落实现回填,重复上述步骤,将钢板桩中心位置处的岩层全部换填成粘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解决了钢板桩在强风化岩层必须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施工的问题,而采用常规的桩基施工设备旋挖钻进行施工的工艺,减少了设备的投入,降低了经济成本。降低了经济成本。降低了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旋挖钻机进行水下强风化岩层钢板桩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具体为一种利用旋挖钻机进行水下强风化岩层钢板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软土、淤泥质土及地水下较丰富的地区以及水深较浅的区域,钢板桩由于其造价低和施工方便的优点,而经常做为基坑开挖的支护结构,但在较硬的土层和强风化岩层等地质情况下,钢板桩很难插打至设计深度,一般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进行施工,或者改变施工方法,例如钢管桩、钢围堰,造价增加,施工投入大,成本高,工效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旋挖钻机进行水下强风化岩层钢板桩施工方法,解决了特殊地层施工钢板桩困难的问题,解决现有技术中需利用专用设备进行强风化岩层钢板桩的方法,可直接利用桩基施工完成后的设备(旋挖钻机)进行钢板桩的施工,减少施工设备投入。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利用旋挖钻机进行水下强风化岩层钢板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准确定位钢板桩预施工的位置,在钢板桩预施工的中心位置处埋设大护筒,第一根大护筒埋设完成后,利用旋挖钻机在第一根大护筒内进行钻孔作业,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旋挖钻机撤出,形成第一个回填孔;
[0007]步骤二,从第一根大护筒中插入第一根小护筒,第一根小护筒紧贴第一个回填孔的内壁插入,并在第一根小护筒中回填粘土;
[0008]步骤三,将第一根大护筒拔出,紧贴第一根小护筒的外壁进行第二根大护筒的埋设,第二根大护筒埋设完成后,利用钻挖钻机在第二根大护筒内进行钻孔作业,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旋挖钻机撤出,形成第二个回填孔;
[0009]步骤四,从第二根大护筒中插入第二根小护筒,第二根小护筒紧贴第二个大护筒与第一根小护筒相近的内壁插入,并在第二根小护筒中回填粘土;
[0010]步骤五,拔出第一根小护筒,第一根小护筒内的粘土塌落,对第一个回填孔进行回填;
[0011]步骤六,将第二根大护筒拔出,紧贴第二根小护筒的外壁进行第三根大护筒的埋设,第三根大护筒埋设完成后,利用旋挖钻机在第三根大护筒内进行钻孔作业,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旋挖钻机撤出,形成第三个回填孔;
[0012]步骤七,在第三个大护筒中插入第三根小护筒,第三根小护筒紧贴第三个大护筒与第二根小护筒相近的内壁插入,并在第三根小护筒中回填粘土;
[0013]步骤八,拔出第二根小护筒,第二根小护筒内的粘土塌落,对第二个回填孔进行回填;
[0014]重复步骤六至步骤八中的施工步骤,直至最后一个回填孔,将最后一根大护筒和小护筒依次拔出,最后一根小护筒内的粘土塌落,对最后一个回填孔进行回填,从而将钢板桩中心位置处的岩层全部换填成粘土,具备钢板桩施工条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大护筒埋设时,大护筒的上端高出地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大护筒沿钢板桩预施工的中心位置方向呈直线布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回填孔的深度大于大护筒的深度。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小护筒插入时,小护筒的上端高出地表。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小护筒插入时,小护筒的上端高出大护筒的上端。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小护筒中的粘土和外部加入粘土共同对回填孔进行回填,直至与地表平齐。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解决了钢板桩在强风化岩层必须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施工的问题,而采用常规的桩基施工设备旋挖钻进行施工的工艺,减少了设备的投入,降低了经济成本。
[0022]前述本专利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专利技术,(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步骤一的施工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步骤二的施工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步骤三的施工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步骤四的施工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步骤五的施工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步骤六的施工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步骤七的施工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步骤八的施工示意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完工示意图。
[0032]图中:1

大护筒,2

回填孔,3

小护筒,4

粘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4]实施例1:
[0035]一种利用旋挖钻机进行水下强风化岩层钢板桩施工方法,采用直径1.6米的大护筒1、钻头直径1.4米的旋挖钻机和直径1米的小护筒3,包括如下步骤。
[0036]参考图1所示,步骤一,初始定位,通过钢栈桥上设置导向架,准确定位钢板桩预施工的位置,在钢板桩预施工的中心位置处埋设大护筒1,第一根大护筒1埋设完成后,利用栈桥上的旋挖钻机在第一根大护筒1内进行钻孔作业,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旋挖钻机撤出,形成第一个回填孔2。
[0037]参考图2所示,步骤二,从第一根大护筒1中插入第一根小护筒3,第一根小护筒3紧贴第一个回填孔2的左内壁插入,并在第一根小护筒3中回填粘土4。
[0038]参考图3所示,步骤三,将第一根大护筒1拔出,紧贴第一根小护筒3的右外壁进行第二根大护筒1的埋设,第二根大护筒1埋设完成后,利用钻挖钻机在第二根大护筒1内进行钻孔作业,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旋挖钻机撤出,形成第二个回填孔2。
[0039]参考图4所示,步骤四,从第二根大护筒1中插入第二根小护筒3,第二根小护筒3紧贴第二个大护筒1与第一根小护筒3相近的左内壁插入,并在第二根小护筒3中回填粘土4。
[0040]参考图5所示,步骤五,拔出第一根小护筒3,第一根小护筒3内的粘土4塌落,对第一个回填孔2进行回填。
[0041]参考图6所示,步骤六,将第二根大护筒1拔出,紧贴第二根小护筒3的右外壁进行第三根大护筒1的埋设,第三根大护筒1埋设完成后,利用旋挖钻机在第三根大护筒1内进行钻孔作业,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旋挖钻机撤出,形成第三个回填孔2。
[0042]参考图7所示,步骤七,在第三个大护筒1中插入第三根小护筒3,第三根小护筒3紧贴第三个大护筒1与第二根小护筒3相近的左内壁插入,并在第三根小护筒3中回填粘土4。
[0043]参考图8所示,步骤八,拔出第二根小护筒3,第二根小护筒3内的粘土4塌落,对第二个回填孔2进行回填.
[0044]参考图9所示,重复步骤六至步骤八中的施工步骤,直至最后一个回填孔2,将最后一根大护筒1和小护筒3依次拔出,最后一根小护筒3内的粘土4塌落,对最后一个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旋挖钻机进行水下强风化岩层钢板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准确定位钢板桩预施工的位置,在钢板桩预施工的中心位置处埋设大护筒(1),第一根大护筒(1)埋设完成后,利用旋挖钻机在第一根大护筒(1)内进行钻孔作业,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旋挖钻机撤出,形成第一个回填孔(2);步骤二,从第一根大护筒(1)中插入第一根小护筒(3),第一根小护筒(3)紧贴第一个回填孔(2)的内壁插入,并在第一根小护筒(3)中回填粘土(4);步骤三,将第一根大护筒(1)拔出,紧贴第一根小护筒(3)的外壁进行第二根大护筒(1)的埋设,第二根大护筒(1)埋设完成后,利用钻挖钻机在第二根大护筒(1)内进行钻孔作业,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旋挖钻机撤出,形成第二个回填孔(2);步骤四,从第二根大护筒(1)中插入第二根小护筒(3),第二根小护筒(3)紧贴第二个大护筒(1)与第一根小护筒(3)相近的内壁插入,并在第二根小护筒(3)中回填粘土(4);步骤五,拔出第一根小护筒(3),第一根小护筒(3)内的粘土(4)塌落,对第一个回填孔(2)进行回填;步骤六,将第二根大护筒(1)拔出,紧贴第二根小护筒(3)的外壁进行第三根大护筒(1)的埋设,第三根大护筒(1)埋设完成后,利用旋挖钻机在第三根大护筒(1)内进行钻孔作业,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旋挖钻机撤出,形成第三个回填孔(2);步骤七,在第三个大护筒(1)中插入第三根小护筒(3),第三根小护筒(3)紧贴第三个大护筒(1)与第二根小护筒(3)相近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肖景红王敏邰联欢佗胜佰黄海波周小生张龙张帆赵卓
申请(专利权)人:兴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