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内循环式烘干机及烘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烘干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内循环式烘干机及烘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烘干设备研究领域,现有的烘干装置采用电热源直接对烘干物进行烘干,烘干腔内的气流无法流动,不仅烘干效率较低且非常耗能;同时,现有的烘干机在烘干过程中烘干腔内存在大量氧气,随着烘干腔内温度的提升,被烘干物在高温和氧气的环境下很容易发生氧化而变质,从而影响烘干后的品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内循环式烘干机及烘干方法,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烘干设备烘干效率较低且能耗较高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内循环式烘干机,包括:烘干箱和设备箱,设备箱设置在烘干箱的上部,设备箱内设置有空气能热泵;热交换隔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烘干箱内,热交换隔板将烘干箱的内腔分隔为热交换腔和烘干腔,热交换隔板的上端具有将热交换腔和烘干腔相互连通的通气口;进气管,设置在热交换腔内,进气管的第一端口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内循环式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10)和设备箱(20),所述设备箱(20)设置在所述烘干箱(10)的上部,所述设备箱(20)内设置有空气能热泵(30);热交换隔板(40),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烘干箱(10)内,所述热交换隔板(40)将所述烘干箱(10)的内腔分隔为热交换腔(11)和烘干腔(12),所述热交换隔板(40)的上端具有将所述热交换腔(11)和所述烘干腔(12)相互连通的通气口(41);进气管(50),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腔(11)内,所述进气管(50)的第一端口穿过所述热交换隔板(40)延伸至所述烘干腔(12)内;所述进气管(50)的第二端口穿过所述烘干箱(10)的壳壁和所述设备箱(20)的壳壁与所述空气能热泵(30)的进气口连接;热交换管(60),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腔(11)内;所述热交换管(60)的第一端口穿过所述烘干箱(10)的壳壁和所述设备箱(20)的壳壁与所述空气能热泵(30)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热交换管(60)的第二端口穿过所述烘干箱(10)的壳壁延伸至所述烘干箱(10)的外部;所述热交换管(60)管壁上还开设有排气孔(61);其中,所述空气能热泵(30)通过所述进气管(50)将所述烘干腔(12)内的空气吸入并进行压缩形成热空气,所述热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管(60)与所述热交换腔(11)内的冷空气进行换热;所述热交换管(60)内经过换热后的气流通过所述排气孔(61)进入所述热交换腔(11);所述热交换管(60)内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所述热交换管(60)的第二端口排放至所述烘干箱(10)的外部;所述热交换腔(11)内经过换热后的热气流通过所述通气口(41)进入所述烘干腔(12)将待烘干物进行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内循环式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隔板(40)沿所述烘干箱(10)的横向延伸以将所述烘干箱(10)的内腔分隔为前后容积不等的两部分,所述热交换腔(11)位于所述烘干箱(10)的后部,所述烘干腔(12)位于所述烘干箱(10)的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内循环式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0)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学工,白立强,闵鹏,刘少波,刘艳什,杜战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