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567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电压转换领域,该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包括:市电电源模块,用于供给220V交流电;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电池充放电模块;电池充放电模块,用于市电电源模块供电时,电池充电;市电电源模块断电时,电池放电;交流输出模块,用于电池放电时,通过变压器输出交流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市电电源断电后,由电池放电经过交流输出模块供电,随着电池电压下降,交流输出模块输出的交流电无法满足负载工作需求,线圈切换模块切换变压器输出侧的线圈匝数,以此来保证输出交流电电压满足负载需求。压满足负载需求。压满足负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压转换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储能逆变器就是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向蓄电池充电储存,当断电时再将蓄电池储存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供负载使用。
[0003]目前市场上的储能变压器在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供负载使用的过程中,随着蓄电池电压降低,供给的交流电电压降低,致使负载工作存疑,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包括:
[0007]市电电源模块,用于供给220V交流电;
[0008]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电池充放电模块;
[0009]电池充放电模块,用于市电电源模块供电时,电池充电;市电电源模块断电时,电池放电;
[0010]交流输出模块,用于电池放电时,通过变压器输出交流电;
[0011]交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交流输出模块生成交流电;
[0012]线圈切换模块,用于电池电压低于阈值时,切换变压器输出侧的线圈匝数;
[0013]市电电源模块连接降压整流滤波模块,降压整流滤波模块连接电池充放电模块,电池充放电模块连接交流输出模块、交流驱动模块、线圈切换模块,交流驱动模块连接交流输出模块,线圈切换模块连接交流输出模块。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电池充放电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池C3、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D2、电池E1、MOS管V4,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MOS管V4的G极,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池E1的正极、线圈切换模块、MOS管V4的S极,电池E1的负极接地,MOS管V4的D极连接交流输出模块。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交流输出模块包括MOS管V2、MOS管V3、变压器W2、开关S11、开关S12、开关S13、开关S14,变压器W2的第二端连接电池充放电模块,变压器W2的第一端连接MOS管V3的D极,MOS管V3的S极接地,MOS管V3的G极连接交流驱动模块,变压器W2的第三端连接MOS管V2的D极,MOS管V2的S极接地,MOS管V2的G极连接交流驱动模块,变压器W2的第四端连接开关S11,变压器W2的第五端连接开关S12,变压器W2的第六端连接开关S13,变压器W2的第七端连接开关S14。
[00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交流驱动模块包括反相器U1、反相器U2、反相器U3、电阻R2、电容C5,反相器U1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反相器U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反相器U2的输入端,反相器U2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反相器U3的输入端、MOS管V2的G极,反相器U3的输出端连接MOS管V3的G极。
[001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线圈切换模块包括二极管D3、电容C4、MOS管V1、继电器J1、二极管D4,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池E1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电容C4的一端、MOS管V1的G极,MOS管V1的S极接地,MOS管V1的D极连接继电器J1的一端、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MOS管V4的D极。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市电电源断电后,由电池放电经过交流输出模块供电,随着电池电压下降,交流输出模块输出的交流电无法满足负载工作需求,线圈切换模块切换变压器输出侧的线圈匝数,以此来保证输出交流电电压满足负载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的原理图。
[0020]图2为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的电路图。
[0021]图3为交流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包括:
[0024]市电电源模块,用于供给220V交流电;
[0025]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电池充放电模块;
[0026]电池充放电模块,用于市电电源模块供电时,电池充电;市电电源模块断电时,电池放电;
[0027]交流输出模块,用于电池放电时,通过变压器输出交流电;
[0028]交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交流输出模块生成交流电;
[0029]线圈切换模块,用于电池电压低于阈值时,切换变压器输出侧的线圈匝数;
[0030]市电电源模块连接降压整流滤波模块,降压整流滤波模块连接电池充放电模块,电池充放电模块连接交流输出模块、交流驱动模块、线圈切换模块,交流驱动模块连接交流输出模块,线圈切换模块连接交流输出模块。
[0031]在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市电电源模块引入火线L和零线N用于供给220V交流电,降压整流滤波模块通过变压器W1降压,通过整流器T整流,通过电容C1、电容C2、电感L1构成的滤波电路获得平稳的直流电。
[0032]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电池充放电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池C3、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D2、电池E1、MOS管V4,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电阻R3的一端、电
容C3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MOS管V4的G极,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池E1的正极、线圈切换模块、MOS管V4的S极,电池E1的负极接地,MOS管V4的D极连接交流输出模块。
[0033]在市电电源模块供电时,通过降压整流滤波模块为电池充放电模块供电,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用于钳压,经过二极管D2为电池E1充电;在市电电源模块断电时,这时电阻R4上的电压为低电平,使得供给MOS管V4的G极电压为低电平,MOS管V4由截止改为导通,电池E1通过MOS管V4供电。
[003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交流输出模块包括MOS管V2、MOS管V3、变压器W2、开关S11、开关S12、开关S13、开关S14,变压器W2的第二端连接电池充放电模块,变压器W2的第一端连接MOS管V3的D极,MOS管V3的S极接地,MOS管V3的G极连接交流驱动模块,变压器W2的第三端连接MOS管V2的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该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包括:市电电源模块,用于供给220V交流电;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出给电池充放电模块;电池充放电模块,用于市电电源模块供电时,电池充电;市电电源模块断电时,电池放电;交流输出模块,用于电池放电时,通过变压器输出交流电;交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交流输出模块生成交流电;线圈切换模块,用于电池电压低于阈值时,切换变压器输出侧的线圈匝数;市电电源模块连接降压整流滤波模块,降压整流滤波模块连接电池充放电模块,电池充放电模块连接交流输出模块、交流驱动模块、线圈切换模块,交流驱动模块连接交流输出模块,线圈切换模块连接交流输出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电池充放电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池C3、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D2、电池E1、MOS管V4,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降压整流滤波模块、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MOS管V4的G极,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池E1的正极、线圈切换模块、MOS管V4的S极,电池E1的负极接地,MOS管V4的D极连接交流输出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能系统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交流输出模块包括MOS管V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士伟李娟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储绿能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