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溉渠道及花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65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溉渠道及花池,灌溉渠道包括渠道,所述渠道的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用于连通渠道内侧和外侧,所述排水管的临水侧管口高程位于渠道的设计水位以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渠道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排水管,且排水管的临水侧管口高程位于渠道的设计水位以上,既能满足近期的灌溉功能,又能满足远期改造形成花池的透气功能。改造后的花池包括上述灌溉渠道,还包括设置在渠道的种植体;所述种植体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土石回填层、碎石层和种植层,所述排水管与碎石层连通,满足了后期改造后花池的景观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溉渠道及花池


[0001]本技术涉及取水灌溉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灌溉渠道及花池。

技术介绍

[0002]在灌区的开发项目中,建设范围大,施工周期长,一次性净地交付进行工程建设普遍较为困难。因此,对于片区内的灌溉渠系,各主、支渠道往往需要同时满足灌溉功能和未来渠系改造后的景观化生态化的双重功能要求。
[0003]现有的灌溉渠系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采用常见的矩形灌溉渠和梯形灌溉渠,现有的灌溉渠系建设时主要考虑的功能为保证近期的农田灌溉输水;未考虑远期配合片区规划需求,灵活兼顾排水及生态景观需求。因此,现有的灌溉渠系普遍采用不透水的三面光式的渠道,为混凝土结构,此类渠道能够很好的满足片区灌溉输水要求,纯封闭结构断面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证灌溉水头的非必要损失。但是,混凝土材料本身不透水透气特性,人工痕迹过于明显突兀,难以与远期生态景观融为一体,改造难度较大。
[0004]所以,现有的在远期当原片区灌溉功能废止后,常采取的措施为:对既建渠系建筑物直接拆除,原地新建配套河道生态驳岸并进行景观美化。常规措施对人力、材料及机械等生产资料重复投入不但增加建设投资成本,而且二次建设对环境常会产生极不利的额外负担。
[0005]因此,设计一种能够保证近期的农田灌溉输水,又能实现远期配合片区规划需求,具备构建花池景观的功能的灌溉渠系很有必要。
[0006]灌溉渠系:是联接水源地和灌溉田之间,把需求水从水源引取并输送到农田的网络状渠道系统。根据输水量级不同,从主到次依次为灌溉主渠、灌溉支渠、灌溉毛渠等。
[0007]花池:条带状凹槽钢筋砼构筑物,内置种植土和预先培育的植物植株。是一种常见的景观植物美化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溉渠道及花池,解决现有灌溉渠系只能满足近期的农田灌溉需求,不具备构建花池景观的功能的问题。
[0009]此外,本技术还提供给予上述灌溉渠道构建的花池。
[0010]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1]一种灌溉渠道,包括渠道,所述渠道的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用于连通渠道内侧和外侧,所述排水管的临水侧管口高程位于渠道的设计水位以上。
[0012]同为条带状沿河布置的花池,能够很好的满足远期“绿色生态景观”的要求,同时由渠道改造能减少拆除

重建带来的人力物力二次浪费,因此,将废弃的灌溉渠道改建成花池是一种可行的改建方式。但是,花池普遍由于根系需要透水透气,需要在结构上布置足量的排水孔,若通过支渠排水孔漏水,则较难满足近期渠道,因此,申请根据灌溉渠道和花池
的各自功能需求,以及综合考虑了二期改造,特设计了本技术所述灌溉渠道,具体设计构思如下:
[0013]在近期工作中,渠道的主要功能为保证正常的灌溉输水功能,因此要尽可能避免灌溉水头的沿程损失,即渠道应该保留“三面光”的全封闭式结构。但鉴于远期渠道改造为花池后,植物根系对渗水透气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在结构上预留出透气透水的预备通道,即本技术所述的排水管。
[0014]传统渠道虽然是三面光结构,但是普遍会在两侧预留安全超高作为安全储备。由于极端工况的稀发性,且普遍从施工开始到完全的净地交付仅3

5年的时间差。在充分考虑渠道的安全性、功能性和适用性后,拟在渠道两侧结构内增设布置反向排水口,排水口采用排水管(管径应与渠道结构尺寸相匹配),在渠道的外侧回填料采用疏水性较好的散粒体材料。
[0015]本技术所述临水侧管口具体是指排水管位于渠道内侧的管口,在渠道的两侧设置排水管,能够实现远期改造灌溉渠道形成花池时,用于满足花池的透气功能,且将排水管的临水侧管口高程位于渠道的设计水位以上,是为了满足灌溉渠道近期的灌溉功能。
[0016]即本技术所述灌溉渠道在一期(近期)渠系建筑设计施工的时候,就把二期(远期)景观生态建设所需的结构要素一同纳入一期设计考量,避免非必要二次结构施工投入。即应最大程度上的探索“同一结构的二次利用,兼顾近远期双向功能需求”的可能性和可实施性。
[0017]本技术所述灌溉渠道能够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0018]1)、近期保农田灌溉输水;2)、远期配合片区规划需求,灵活兼顾排水及生态景观需求;3)、二期改造方便,施工简易,尽量不增加多余结构;4)、生态和谐、景观美化、后期运维方便。
[0019]本技术所述灌溉渠道适用于灌溉主渠、灌溉支渠、灌溉毛渠等。
[0020]因此,本技术通过在渠道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排水管,且排水管的临水侧管口高程位于渠道的设计水位以上,既能满足近期的灌溉功能,又能满足远期改造形成花池的透气功能,解决了现有灌溉渠系只能满足近期的农田灌溉需求,不具备构建花池景观的功能的问题。
[0021]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排水管之间的间距为1

2m。
[0022]进一步地,排水管倾斜设置,且所述排水管的临水侧管口为高端,即临水侧管口高于背水侧,以便于远期渠道内水向外顺利排出。
[0023]进一步地,排水管为PVC管。
[0024]一种花池,包括上述灌溉渠道,还包括设置在渠道的种植体;
[0025]所述种植体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土石回填层、碎石层和种植层,所述排水管与碎石层连通。
[0026]渠道的灌溉功能废止后,需就地对渠道进行改造,不同于灌溉渠道的全封闭式不透水需求。花池需要保证植物根系的正常呼吸和水分输送,即改造后的结构底部应具备充分的水分和空气对流交换的通道。
[0027]因此,本技术的花池采用了碎石基地层+花池植绿层的二元结构。
[0028]具体地,本技术在渠道的渠底层采用临近施工材料回填,下铺设一层土石回
填层,用于降低碎石层回填的成本。土石回填层上铺设级配不良(粒径均匀)的碎石层作为基底层,一方面在汇集周边地表水后,花池下部具有足够空间作为地表水汇水下泄的排放空间(汇水下泄方向为渠道下游方向)以及地表水下渗的临时含纳空间,另一方面,碎石层可作为花池基底,配合渠道两侧排水管(孔)可以具备与渠道外侧土体进行气和水的物质交换,为花池基本功能的双向透气、透水提供了充分的交换通道。
[0029]进一步地,种植层嵌入碎石层内,且所述种植层和碎石层之间设置有反滤土工布。
[0030]即在碎石层上铺设反滤土工布,优选地,反滤土工布的底部铺设高程应与排水管布置高程齐平。由于种植层嵌入碎石层内,那么,反滤土工布为底部铺设在水平向满足花池尺寸要求后向上延伸形成条带状凹槽,种植层置于凹槽内,作为“花池植绿段”。种植层为在反滤土工布之上花池植绿段置放耕植土作为植物基培土,耕植土宜采用毛细效果较好的细粒土,其中花池植绿段为种植花池的功能区,根据景观要求安置栽种相关植物。
[0031]进一步地,反滤土工布的两个长边顶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锚固段,所述锚固段覆盖在碎石层的表面,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溉渠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渠道(1),所述渠道(1)的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用于连通渠道(1)内侧和外侧,所述排水管(2)的临水侧管口高程位于渠道(1)的设计水位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渠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排水管(2)之间的间距为1

2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倾斜设置,且所述排水管(2)的临水侧管口为高端。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灌溉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为PVC管。5.一种花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灌溉渠道,还包括设置在渠道(1)的种植体;所述种植体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土石回填层(3)、碎石层(4)和种植层(5),所述排水管(2)与碎石层(4)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花池,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丹妮林起明嵇红刚刘侠任浩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