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32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沉淀池、进水管、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出水口沿沉淀池内壁水平切向布置;所述进水管出水口与搅拌器旋转方向一致;所述沉淀池内沿轴向设有若干层格栅;所述格栅网眼孔径不同。通过将进水管水平切向布置,不对底部沉降区污泥搅动和反冲;进水流向和中心轴搅拌器旋转方向一致,带动池内污水均匀旋转,提高污泥沉降速率;底部旋流不断冲刷锥形泥斗侧壁,防止污泥粘附和长时间发酵产生沼气;池内沿轴向设置若干层格栅,使污泥沉降更均匀;格栅对污泥颗粒有筛分作用,并可打散气泡,防止污泥上浮;在达到同样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沉淀池占地面积。尽可能减小沉淀池占地面积。尽可能减小沉淀池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技术中,沉淀池主要通过自然沉降或混凝沉淀作用来除去水中污泥。由于污泥颗粒比重与水很接近,单纯依靠其自身重力沉降,所需停留时间相当长,这就造成沉淀池占地面积非常大,并且污水中微小污泥颗粒很难短时间通过静止沉淀去除,需在沉淀池后加其他设施进行深度处理才能达到要求。
[0003]现有竖流式沉淀池为中心管垂直向下进水,虽有管口伞形挡板分散减缓向下的冲击力,但仍会对底部沉降区污泥产生搅动和反冲,造成沉淀效果变差。
[0004]此外,也会出现污泥逐渐沉淀粘附在锥形泥斗侧壁,不能及时排出,长时间发酵后会不停产生沼气气泡,托带沉降中的污泥颗粒上浮,在池面形成浮渣,严重影响沉淀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进一步提高污泥沉降速率,避免进水对底部污泥搅动和反冲,防止污泥粘附泥斗侧壁,减小池面浮渣。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沉淀池、进水管、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出水口沿沉淀池内壁水平切向布置;所述进水管出水口与搅拌器旋转方向一致;所述沉淀池内沿轴向设有若干层格栅;所述格栅网眼孔径不同。
[0008]所述格栅为圆盘状。
[0009]所述格栅为扇叶状。
[0010]所述扇叶状格栅每片格栅与水平面均成一定倾角。
[0011]所述格栅为孔板。
[0012]所述格栅为筛网。
[0013]所述格栅为不锈钢材质。
[0014]所述格栅为塑胶材质。
[0015]所述进水管出水口位于沉淀池中部。
[0016]所述进水管出水口位于沉淀池上部。
[0017]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水管水平切向布置,进水水流螺旋下降,不对底部沉降区污泥搅动和反冲;进水流向和中心轴搅拌器旋转方向一致,带动池内污水均匀旋转,增加相对沉降距离,在离心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提高水中污泥沉降速率;底部旋流不断冲刷锥形泥斗侧壁,使污泥向底端排泥口迁移,防止粘附和长时间发酵产生沼气;池内沿轴向设置若干层格栅,且根据旋流速度梯度设计成各层网眼孔径不同,使污
泥沉降更均匀;格栅对旋流中的污泥颗粒有筛分作用,产生小涡旋促进污泥颗粒碰撞结合,并可打散气泡,防止污泥上浮;在达到同样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沉淀池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轴向剖视图。
[0020]图中:1.沉淀池,2.进水管,3.排泥管,4.搅拌器桨叶,5.搅拌器电机,6.格栅,7.出水溢流槽,8.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沉淀池1、进水管2、排泥管3、板框式搅拌器4、搅拌器电机5、格栅6、出水溢流槽7、出水口8。
[0023]在直径4m、高5.5m的沉淀池1内,紧贴中部池壁固定着DN80的不锈钢进水管2,污水从进水管2出水口以顺时针方向水平注入。与此同时,固定在池内中心轴的板框式搅拌器4也按顺时针以11r/min匀速旋转,带动池内污水均匀旋转。沉淀池1中部的水流旋转速度最快,旋转速度从中部沿轴向往沉淀池1顶部和底部梯度减小。
[0024]中部搅拌器桨叶4区域不设格栅,从中部往顶部安装2层厚3mm不锈钢孔板格栅6,格栅6网眼孔径分别为和从中部往底部安装3层厚3mm不锈钢孔板格栅6,格栅6网眼孔径分别为和格栅6层间距同为0.8m。
[0025]每片扇叶状格栅6水平倾角为16
°
,污水旋流经过扇叶状排布的格栅6时,较大的污泥颗粒撞击格栅6后速度减缓,受重力作用向下,同时产生小涡旋促进污泥颗粒碰撞结合成更大颗粒,经过几层格栅6后较之前高度降低。
[0026]同时,受离心力作用,在同水平面污泥颗粒旋转线速度较慢,逐渐向中心压强最小处迁移。从整体看,沉淀池中下部污泥呈倒喇叭状螺旋沉降,至池底时便聚集在底部排泥管口3。
[0027]此外,底部旋流不断冲刷锥形泥斗侧壁,能使侧壁污泥向底端排泥管口3迁移,防止粘附和长时间发酵产生沼气。沉淀池1上部格栅6对较小污泥颗粒有筛分和混合作用,并可打散上浮的含气泡污泥,防止水面出现浮渣,经过逐层格栅6过滤后的上清液经过出水溢流槽7流入出水口8。
[0028]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沉淀池、进水管、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出水口沿沉淀池内壁水平切向布置;所述进水管出水口与搅拌器旋转方向一致;所述沉淀池内沿轴向设有若干层格栅;所述格栅网眼孔径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为圆盘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为扇叶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状格栅每片格栅与水平面均成一定倾角。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竖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刘化亮雷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泽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