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507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垃圾回收装置,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显示控制屏,所述安装架的顶端设置有管理机构,所述管理机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安装架顶端的中间位置处,且安装架的一端安装有人体感应模块,所述本体内部一侧的顶端安装有红外传感器,且本体内部一端的顶端安装有超声波测距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LoRa技术组网实现系统区域化、自动化管理,系统分为子站和总站两部分,子站将人体感应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和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获信息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发送到子站主控板中。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发送到子站主控板中。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发送到子站主控板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垃圾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回收
,具体为智能垃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国内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垃圾桶形式单一,设计存在缺陷,从而导致垃圾分类的公众参与度不高。主要体现在分类垃圾桶结构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开放式或者手动封盖式,用户体验差,卫生条件不好;
[0003]其次国内未对分类进行国标要求,各个城市分类垃圾桶颜色、标识不统一,再者垃圾分类的整体链条不完整,分类垃圾桶的设计只完成了中间环节,垃圾混装收运现象也严重破坏了可回收物垃圾桶的分类效果;
[0004]2013年以后,我国智能分类垃圾桶的设计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仅仅是在现有四分类的基础上,对外形、色彩或者部分结构进行改进,未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一个是增加太阳能、控制器、光电装置、气体排放装置等复杂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垃圾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成本增加实用性不强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显示控制屏,所述安装架的顶端设置有管理机构;
[0007]所述管理机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安装架顶端的中间位置处,且安装架的一端安装有人体感应模块,所述本体内部一侧的顶端安装有红外传感器,且本体内部一端的顶端安装有超声波测距模块;
[0008]所述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内凹式把手,且本体远离内凹式把手一端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本体内部的顶端通过铰接件铰接有垃圾盖,所述垃圾盖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结构包括安装杆、丝杆、套杆、滑槽、滑块、压缩板、驱动电机、蜗杆和涡轮,所述滑槽开设在滑槽一端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固定板内部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丝杆,且丝杆的外侧安装有涡轮,所述丝杆的顶端设置有套杆,且套杆的顶端贯穿固定板内部顶端并延伸至本体内部,所述套杆的外侧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一端贯穿滑槽一端并延伸至滑槽内部,所述套杆的外侧安装有压缩板,所述固定板内部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外侧安装有蜗杆。
[0010]优选的,所述丝杆的顶端贯穿套杆底端并延伸套杆内部,且套杆的内部设置有与丝杆外侧相匹配的内螺纹。
[0011]优选的,所述蜗杆和涡轮呈垂直状,且蜗杆和涡轮相啮合。
[0012]优选的,所述压缩板的外侧和本体内部上方尺寸大小相同。
[0013]优选的,所述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本体设置在安装架的底端。
[0014]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超声波测距模块等间距的安装在本体内部一端的顶端。
[00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有人体感应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和红外传感器,通过LoRa技术组网实现系统区域化、自动化管理,系统分为子站和总站两部分,子站将人体感应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和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获信息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发送到子站主控板中,进行信息储存,并对系统检测所获信息进行发送。总站根据每个子站发送的信息,合理的派遣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垃圾车去回收垃圾,有效的节约垃圾车资源,其中LoRa节点与微处理器连接构成总站,起监视、合理派送垃圾车的作用;LoRa节点与垃圾桶连接构成子站,起信息采集、垃圾桶防溢出等作用,通过此便可以使得本装置实现垃圾桶区域化管理以及控制,在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前提下,产品系统能够有效节约垃圾车派送资源。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本体内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活动结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系统子站工作原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系统总站工作原理图。
[0022]图中:
[0023]1、内凹式把手;2、本体;3、安装架;4、太阳能电池板;5、显示控制屏;6、人体感应模块;7、固定板;8、活动结构;801、安装杆;802、丝杆;803、套杆;804、滑槽;805、滑块;806、压缩板;807、驱动电机;808、蜗杆;809、涡轮;9、垃圾盖;10、超声波测距模块;11、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请参阅图1

5,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本体2,本体2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架3,且安装架3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显示控制屏5,安装架3的顶端设置有管理机构;
[0026]本体2的一端开设有内凹式把手1,且本体2远离内凹式把手1一端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7,本体2内部的顶端通过铰接件铰接有垃圾盖9,垃圾盖9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结构8;
[0027]本体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本体2设置在安装架3的底端;
[0028]请参阅图1

5,智能垃圾回收装置还包括管理机构,管理机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4,太阳能电池板4安装在安装架3顶端的中间位置处,且安装架3的一端安装有人体感应模块6,本体2内部一侧的顶端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1,该红外传感器11型号可为P228,且本体2内部一端的顶端安装有超声波测距模块10;
[0029]超声波测距模块10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超声波测距模块10等间距的安装在本体2内部一端的顶端;
[0030]具体地,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通过利用人体感应模块6的存在,检测到本体2周围一米有人时,且时间持续三秒以上,通过电机驱动模块实现对垃圾盖9的控制,在本体2内部的顶部有三个超声波测距模块10,用于准确的检测本体2内部的剩余空间,子站将人体感应模块6、超声波测距模块10和红外传感器11所获信息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发送到子站主控板中,进行信息储存,并对系统检测所获信息进行发送,总站根据每个子站发送的信息,合理的派遣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垃圾车去回收垃圾,有效的节约垃圾车资源。
[0031]实施例2:活动结构8包括安装杆801、丝杆802、套杆803、滑槽804、滑块805、压缩板806、驱动电机807、蜗杆808和涡轮809,滑槽804开设在滑槽804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板7内部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丝杆802,且丝杆802的外侧安装有涡轮809,丝杆802的顶端设置有套杆803,且套杆803的顶端贯穿固定板7内部顶端并延伸至本体2内部,套杆803的外侧安装有滑块805,且滑块80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架(3),且安装架(3)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显示控制屏(5),所述安装架(3)的顶端设置有管理机构;所述管理机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安装在安装架(3)顶端的中间位置处,且安装架(3)的一端安装有人体感应模块(6),所述本体(2)内部一侧的顶端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1),且本体(2)内部一端的顶端安装有超声波测距模块(10);所述本体(2)的一端开设有内凹式把手(1),且本体(2)远离内凹式把手(1)一端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7),所述本体(2)内部的顶端通过铰接件铰接有垃圾盖(9),所述垃圾盖(9)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结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结构(8)包括安装杆(801)、丝杆(802)、套杆(803)、滑槽(804)、滑块(805)、压缩板(806)、驱动电机(807)、蜗杆(808)和涡轮(809),所述滑槽(804)开设在滑槽(804)一端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固定板(7)内部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丝杆(802),且丝杆(802)的外侧安装有涡轮(809),所述丝杆(802)的顶端设置有套杆(803),且套杆(803)的顶端贯穿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家峰孙佳乐朱文正李明春姚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