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1040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包括木柱,以及木柱上设置的替换梁和替换梁上设置的木梁,所述替换梁和木梁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固替换梁与木梁衔接的双重加固机构,所述双重加固机构包括榫卯固定构件和对拉固定组件;所述双重加固机构和木柱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固替换梁的弹性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双重加固机构连接在替换梁和木梁之间,不仅能实现木梁榫头破坏后的替换加固,还能使得替换后的榫头与原结构的连接更为紧密,确保替换后木梁的刚度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降低榫卯节点的拔榫量,有效防止落梁,使得结构在遭受地震荷载或其他冲击荷载的作用下不易发生二次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结构修缮加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结构方式,由柱、梁、顺椽等主要构件搭建而成,各构件之间以榫卯相合的结点构成富有弹性的构架。榫卯结构不仅能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在地震荷载下,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将一定的地震能量通过变形抵消,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传统的加固维修方式,大多是传统的固定性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木结构本身材质的腐朽老化,加之修缮工作不及时,很多古建筑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体系破坏、结构坍塌的危险局面。现存木结构古建筑因气候、震害、微生物腐蚀等多方面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榫卯节点老化、破损等情况,对结构承载力造成影响,亟待加固。

2、古建筑木结构的榫卯节点,在现有技术中广泛采用了垫补、铁条加固加固角钢加固等方法进行修补和加固,但由于更换后的榫卯与原有结构连接不紧密,导致这些方法加固效果不理想,容易在遭受地震荷载冲击荷载的情况下发生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包括木柱,以及木柱上设置的替换梁和替换梁上设置的木梁,所述替换梁和木梁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固替换梁与木梁衔接的双重加固机构,所述双重加固机构包括榫卯固定构件和对拉固定组件;

3、所述双重加固机构和木柱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固替换梁的弹性杆。

4、优选的,所述榫卯固定构件包括替换梁与木梁端面分别设置的榫头,且替换梁与木梁端面分别设置有与榫头相对应的卯口,所述卯口与榫头位置开设有用于插合木制插销的方孔。

5、优选的,所述对拉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对拉钢板,且对拉钢板分别安装在替换梁上端凹槽处和木梁下端凹槽处,两个所述对拉钢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对拉螺栓,通过螺帽固定替换梁与木梁。

6、优选的,所述弹性杆包括第一弹杆和第二弹杆,所述第一弹杆包括空心管、第一弹簧、连接杆和第二弹簧,所述空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连接杆一端插入所述空心管,并能沿所述空心管长度方向滑动,所述连接杆插入端固定连接第一挡片,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空心管封闭端和所述第一挡片连接;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空心管开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杆包括两个第一弹杆和螺纹套筒,两个所述连接杆外表面靠近端面位置开设有外螺纹,且与螺纹套筒螺纹连接。

8、优选的,所述木柱上设置有立柱套箍,且立柱套箍与弹性杆的一端铰链连接。

9、优选的,所述立柱套箍包括左半套箍和右半套箍,所述左半套箍和右半套箍通过螺栓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弹性杆与木柱的夹角为45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双重加固机构连接在替换梁和木梁之间,不仅能实现木梁榫头破坏后的替换加固,还能使得替换后的榫头与原结构的连接更为紧密,确保替换后木梁的刚度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降低榫卯节点的拔榫量,有效防止落梁,使得结构在遭受地震荷载或其他冲击荷载的作用下不易发生二次破坏。

13、2.本专利技术通过弹性杆与木柱相连,弹性杆的两端与立柱套箍和双重加固机构铰接,除了对榫卯连接处进行了加固,提高了榫卯节点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弹性杆的变形能力为卯榫节点提供一定的耗能能力;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横梁和立柱之间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该情况下,弹性杆会被拉长或者压缩,消耗一部分的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抗震效果好,从而达到修缮加固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效果。

14、3.本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另外该装置施工安装非常便捷,可变性好的优点,保证木结构榫卯连接的持久性,大大的提高了结构的性能,保证木结构连接的持久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包括木柱(13),以及木柱(13)上设置的替换梁(12)和替换梁(12)上设置的木梁(8),其特征在于,所述替换梁(12)和木梁(8)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固替换梁(12)与木梁(8)衔接的双重加固机构,所述双重加固机构包括榫卯固定构件和对拉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固定构件包括替换梁(12)与木梁(8)端面分别设置的榫头(10),且替换梁(12)与木梁(8)端面分别设置有与榫头(10)相对应的卯口,所述卯口与榫头(10)位置开设有用于插合木制插销(9)的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对拉钢板(11),且对拉钢板(11)分别安装在替换梁(12)上端凹槽处和木梁(8)下端凹槽处,两个所述对拉钢板(11)之间设置有多个对拉螺栓(7),通过螺帽(6)固定替换梁(12)与木梁(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杆(300)包括第一弹杆和第二弹杆,所述第一弹杆包括空心管(301)、第一弹簧(303)、连接杆(302)和第二弹簧(304),所述空心管(301)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连接杆(302)一端插入所述空心管(301),并能沿所述空心管(301)长度方向滑动,所述连接杆(302)插入端固定连接第一挡片(305),所述第一弹簧(303)两端分别与所述空心管(301)封闭端和所述第一挡片(305)连接;第二弹簧(304)套设于所述连接杆(302)上,所述空心管(301)开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片(306),所述第二弹簧(3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片(305)和第二挡片(30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杆包括两个第一弹杆和螺纹套筒(310),两个所述连接杆(302)外表面靠近端面位置开设有外螺纹,且与螺纹套筒(310)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柱(13)上设置有立柱套箍(102),且立柱套箍(102)与弹性杆(300)的一端铰链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套箍(102)包括左半套箍和右半套箍,所述左半套箍和右半套箍通过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杆(300)与木柱(13)的夹角为45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包括木柱(13),以及木柱(13)上设置的替换梁(12)和替换梁(12)上设置的木梁(8),其特征在于,所述替换梁(12)和木梁(8)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固替换梁(12)与木梁(8)衔接的双重加固机构,所述双重加固机构包括榫卯固定构件和对拉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固定构件包括替换梁(12)与木梁(8)端面分别设置的榫头(10),且替换梁(12)与木梁(8)端面分别设置有与榫头(10)相对应的卯口,所述卯口与榫头(10)位置开设有用于插合木制插销(9)的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对拉钢板(11),且对拉钢板(11)分别安装在替换梁(12)上端凹槽处和木梁(8)下端凹槽处,两个所述对拉钢板(11)之间设置有多个对拉螺栓(7),通过螺帽(6)固定替换梁(12)与木梁(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卯榫头连接替换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杆(300)包括第一弹杆和第二弹杆,所述第一弹杆包括空心管(301)、第一弹簧(303)、连接杆(302)和第二弹簧(304),所述空心管(301)一端封闭,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雨城王家琪吕杰计健李晓芳贝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