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931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中的钻越塔,特别是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双塔身、地线横担和导线横担构成“开”字型杆塔构造;地线横担在双塔身之间设置有中心点对称的两个C相跳线挂点,向下垂直对应在导线横担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对应的C相导线挂点;在导线横担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一个A相导线挂点,在A相导线挂点外侧设置有连接A相跳线挂点的边侧支柱绝缘子;在A相导线挂点的上方设置有垂直并固定在导线横担上的端侧支柱绝缘子用以设置B相跳线挂点,在两横担之间的塔身外侧面上各设置有一榀单区格桁架,在该单区格桁架上设置有B相导线挂点,充分满足了电气间隙要求,能够降低钻越塔的高度,提高钻越效果,并大大提高线路走廊的适用性。走廊的适用性。走廊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中的钻越塔,特别是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网构架的逐步完善,相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交叉跨越越发频繁。交叉跨越方式分为两种:钻越和跨越。现阶段随着铁塔的高度越来越高,跨越已有线路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钻越逐步成为线路交叉跨越的一种趋势。
[0003]线路钻越塔主要采取耐张塔的方式,其铁塔全高较直线塔小,呼高主要由跳线对地距离控制。但是常规的耐张塔由于跳线对地距离需要满足规范要求,限制塔高的进一步减少。因此需要采用支撑跳线的方式,进一步的减少塔高。然而,采用跳线上绕方式仅仅适用于单回路铁塔,若应用于双回路钻越铁塔时,其横担的刚度以及变形大,较难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因此存在安全性问题;另外双回线路钻越塔采用三层横担,如CN201921786381.5所示,借用上绕式“I”型跳串实现三层布列导线,但其高度仅比常规垂直排列的铁塔少一层,因此难以满足钻越效果;或者采用一字型的双门塔,如202010547522.9所示,采用了三个塔身配置一字型长横担,然而这将大大增加了线路走廊的宽度,对于地形复杂的输电线路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充分满足电气间隙要求、提高钻越效果、适用性好的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0006]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有由塔身A和塔身B组成的双塔身、横架并固定在在双塔身顶部的地线横担、与地线横担平行并固定在双塔身上部的导线横担,双塔身、地线横担和导线横担构成“开”字型杆塔构造;地线横担在双塔身之间设置有以地线横担中心点对称的两个C相跳线挂点,该两个C相跳线挂点向下垂直对应在导线横担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对应的C相导线挂点;在导线横担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一个A相导线挂点,在A相导线挂点外侧设置有连接A相跳线挂点的边侧支柱绝缘子,该边侧支柱绝缘子与导线横担固定连接且其延伸方向与导线横担的延伸方向一致;在A相导线挂点的上方设置有垂直并固定在导线横担上的端侧支柱绝缘子,在端侧支柱绝缘子上设置有B相跳线挂点,在两横担之间的塔身外侧面中间位置上各设置有一榀单区格桁架,在该单区格桁架上设置有B相导线挂点。
[0007]这样,以一侧塔身设置一回线路,分别为位于塔身上的B相导线挂点和位于导线横担上、塔身两侧的A相和C相导线挂点(上述A、B、C三相为描述方便,实际可根据要求对导线相序进行调整),三相导线呈三角形布列,充分满足了电气间隙要求,并能够充分利用双塔身双横担的结构设置各相对应的跳线挂点,实现双塔身双横担双回线路的钻越效果,双塔
身双横担的全水平排列方式使得双横担的高度在满足对地高度的要求前提下,能够降低钻越塔的高度,提高钻越效果,并大大提高线路走廊的适用性。
[0008]本技术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0009]所述C相跳线挂点安装在I型悬垂绝缘子串上,而该I型悬垂绝缘子串安装于地线横担下端面上。
[0010]该C相导线从导线横担以跳线上绕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双塔身与双横担之间的塔窗空间,布设了两回线路中的C相导线。
[0011]所述边侧支柱绝缘子或者为一种从导线横担端部向外延伸的单柱水平支撑绝缘子,或者为一种带有下支撑的角型水平支撑绝缘子;所述角型水平支撑绝缘子包括有与导线横担呈同一水平面的水平支柱绝缘子和一端支撑在导线横担下端部的斜向支撑绝缘子,由此该角型水平支撑绝缘子与导线横担的端侧边形成三角形结构。
[0012]所述A相跳线挂点位于该单柱水平支撑绝缘子或水平支柱绝缘子的端部,这样,A相导线便呈水平跳线的方式,从而减少了杆塔的对地距离,进而减少铁塔的整体高度。
[0013]所述端侧支柱绝缘子或者为垂直于横担的单柱垂直支撑绝缘子,或者为带有斜边支撑柱的垂直支撑绝缘子,所述B相跳线挂点安装于该垂直支撑绝缘子的上端部。
[0014]这样B相导线呈在空间上斜向跳线的方式,充分利用了横担间的空间。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采用双塔身双横担的结构,利用双横担之间的塔窗和两侧空间分别设置双回线路的挂点和不同方向上的跳线,充分满足了电气间隙要求,在满足对地高度的要求前提下,能够降低钻越塔的高度,提高钻越效果,并大大提高线路走廊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所述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的结构示意图。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最佳实施例:
[0019]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是基于500kV线路基础的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包括有由塔身A和塔身B组成的双塔身、双塔同体基础1、横架并固定在在双塔身顶部的地线横担3、与地线横担3平行并固定在双塔身上部的导线横担4,双塔身、地线横担3和导线横担4构成“开”字型杆塔构造。地线横担3的上端面设置有双回线路的地线挂点8。
[0020]地线横担在双塔身之间设置有以地线横担中心点对称的两个C相跳线挂点71,C相跳线挂点71安装在I型悬垂绝缘子串72上,而该I型悬垂绝缘子72串安装于地线横担3下端面上,该两个C相跳线挂点71向下垂直对应在导线横担4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对应的C相导线挂点7。
[0021]在导线横担4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一个A相导线挂点5,在A相导线挂点5外侧设置有连接A相跳线挂点51的边侧支柱绝缘子52,该边侧支柱绝缘子52为一种带有下支撑的角型水平支撑绝缘子,包括有与导线横担4呈同一水平面的水平支柱绝缘子和一端支撑在导线横担4下端部的斜向支撑绝缘子,由此该角型水平支撑绝缘子与导线横担4的端侧边形成
三角形结构。所述A相跳线挂点51位于该水平支柱绝缘子的端部,A相导线挂点5的导线需要通过A相跳线挂点51进行跳跃。
[0022]在A相导线挂点5的上方设置有垂直并固定在导线横担上的端侧支柱绝缘子62,该端侧支柱绝缘子62为带有斜边支撑柱的垂直支撑绝缘子,在端侧支柱绝缘子62顶端部设置有B相跳线挂点61;在两横担之间的塔身外侧面中间位置上各设置有一榀单区格桁架63,在该单区格桁架63端部位置上设置有B相导线挂点6。B相导线挂点6位置必须设置距离A相导线挂点5一定范围之外(根据GB50545

2010规范距离必须大于5.2m),因此B相导线挂点6设置在塔身上,并且通过端侧支柱绝缘子62跳至B相跳线挂点61上,B相跳线挂点61不仅要满足与A相跳线挂点51的间距,还要满足对塔身的距离要求。
[0023]上述的边侧支柱绝缘子52、端侧支柱绝缘子62、I型悬垂绝缘子串72均为防风偏支柱绝缘子。三相导线挂点的挂孔的大小以及孔边距需要结合金具串尺寸具体确定。A、B两塔的结构及导线、跳线安装呈对称分布形式。本技术采用了水平、向上和斜向的跳线方式,减少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回线路双子“开”字型钻越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塔身A和塔身B组成的双塔身、横架并固定在双塔身顶部的地线横担、与地线横担平行并固定在双塔身上部的导线横担,双塔身、地线横担和导线横担构成“开”字型杆塔构造;地线横担在双塔身之间设置有以地线横担中心点对称的两个C相跳线挂点,该两个C相跳线挂点向下垂直对应在导线横担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对应的C相导线挂点;在导线横担的两个端部各设置有一个A相导线挂点,在A相导线挂点外侧设置有连接A相跳线挂点的边侧支柱绝缘子,该边侧支柱绝缘子与导线横担固定连接且其延伸方向与导线横担的延伸方向一致;在A相导线挂点的上方设置有垂直并固定在导线横担上的端侧支柱绝缘子,在端侧支柱绝缘子上设置有B相跳线挂点,在两横担之间的塔身外侧面中间位置上各设置有一榀单区格桁架,在该单区格桁架上设置有B相导线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翔陈旭林陆洲方煌盛杨卓帅张礼朝林原辰翁兰溪吴勤斌李宏进池金明周凯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