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箱用固定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751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箱用固定装置及车辆,固定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包括:至少一托架、至少一安装架以及箍带组件;托架为弯折结构,其中托架的一侧与燃油箱抵接,托架的另一侧开设有滑槽;安装架包括两架体和至少一第一插接件,两架体滑动安装于滑槽内、并能够与车架的两侧相抵,车架和两架体均开设有容纳第一插接件的第一通孔,第一插接件的两端具有第一抵挡部,第一抵挡部与架体远离车架的一侧相抵;箍带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托架连接,以用于固定燃油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燃油箱的布置适应性,保证了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保证了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保证了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箱用固定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箱用固定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燃油箱是燃油车辆必不可少的部件,目前大多燃油箱常通过托架安装在燃油车的车架左右两侧,这样不仅增加了车架两侧的占用空间,增加整车宽度,而且固定并不牢固,托架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差。
[0003]例如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021148267.2,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燃油箱托架与燃油箱箍带安装结构,其通过在支架定位孔上安装螺栓,使之与车架侧面固定,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在燃油车行驶颠簸中,容易导致支架与车架的连接松动;由于车架的顶面不易打孔安装,该技术方案在车架侧面布置燃油箱的方式,在布置空间有限或整车宽度有限的情况下则无法采用。
[0004]综上,如何提高托架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以及提高燃油箱的布置适应性,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燃油箱用固定装置及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托架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差以及燃油箱的布置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一方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燃油箱用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托架、至少一安装架以及箍带组件;所述托架为弯折结构,其中所述托架的一侧与燃油箱抵接,所述托架的另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架包括两架体和至少一第一插接件,两所述架体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内、并能够与所述车架的两侧相抵,所述车架和两所述架体均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插接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两端具有第一抵挡部,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架体远离所述车架的一侧相抵;所述箍带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托架连接,以用于固定所述燃油箱。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双头螺柱和两个螺帽;所述双头螺柱插入所述车架和两所述架体的所述第一通孔;两个所述螺帽分别与所述双头螺柱的两端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螺帽为所述第一抵挡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至少两第二插接件,所述滑槽两侧壁和所述架体均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二插接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两端具有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抵挡部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架体的一侧相抵。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二杆体和两所述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杆体配合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其中开设于所述滑槽两侧壁的所述第二通孔为条形通孔,且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滑槽平行,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条形通孔滑动连接;两所述第二抵挡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架体上均插接有两个所述第二杆体,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杆
体的高度高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杆体的高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箍带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箍带和调节杆;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安装于所述托架的两端;所述箍带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调节杆包括杆体和移动部,所述杆体与所述箍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杆体远离所述箍带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转轴、并与所述移动部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箍带包括带体和连接片;所述带体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带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片固定;所述连接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杆体为螺栓,所述移动部为螺母,所述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限位孔和所述第二转轴、并与所述螺母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托架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带体的一端穿过的缺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托架的另一侧和所述带体上分别包覆有防滑垫。
[0015]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两架体滑动安装于滑槽内、并能够与车架的两侧相抵,车架和两架体均开设有容纳第一插接件的第一通孔,第一插接件的两端具有第一抵挡部,第一抵挡部与架体远离车架的一侧相抵;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一方面不会增加车架两侧的占用空间和整车宽度,提高了燃油箱的布置适应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插接件对架体进行限位,保证了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装置、车架和燃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装置安装在车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装置安装在车架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托架,11.滑槽,2.安装架,21.架体,22.第一插接件,221.第一杆体,222.第一抵挡部,23.第二插接件,231.第二杆体,232.第二抵挡部,3.箍带组件,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箍带,34.调节杆,341.第三杆体,342.移动部,a.车架,b.燃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油箱用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安装在车架a上,包括:至少一托架1、至少一安装架2以及箍带组件3。
[0025]托架1为弯折结构,其中托架1的一侧与燃油箱b抵接,托架1的另一侧开设有滑槽11。
[0026]安装架2包括两架体21和至少一第一插接件22,两架体21滑动安装于滑槽11内、并能够与车架a的两侧相抵,车架a和两架体21均开设有容纳第一插接件22的第一通孔,第一插接件22的两端具有第一抵挡部222,第一抵挡部222与架体21远离车架a的一侧相抵。
[0027]箍带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托架1连接,以用于固定燃油箱b。
[0028]于本实施例中,当两架体21沿滑槽11相向运动、夹持车架a时,第一插接件22至少部分能够穿过两架体21和车架a的第一通孔,最后在第一插接件22的两端固定第一抵挡部222,此时该第一抵挡部222与架体21远离车架a的一侧相抵,用于限制架体21的位置,避免架体21与车架a相分离。
[0029]相比于传统的用托架1将燃油箱b安装在车架a侧面的方式,本方案在托架1上设置安装架2,并通过安装架2将燃油箱b安装在车架a的顶部或底部(参见图4和图5),以上设置方式,一方面不会增加车架a两侧的占用空间和整车宽度,提高了燃油箱b的布置适应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插接件22对架体21进行限位,保证了与车架a连接的稳定性。
[0030]具体而言,第一插接件22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一杆体221,当第一杆体221穿过两架体21和车架a的第一通孔后,在第一杆体221的两端固定第一抵挡部222,其中该固定方式可选用焊接或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优选第一杆体221为双头螺柱,第一抵挡部222为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箱用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托架、至少一安装架以及箍带组件;所述托架为弯折结构,其中所述托架的一侧与燃油箱抵接,所述托架的另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架包括两架体和至少一第一插接件,两所述架体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内、并能够与所述车架的两侧相抵,所述车架和两所述架体均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插接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两端具有第一抵挡部,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架体远离所述车架的一侧相抵;所述箍带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托架连接,以用于固定所述燃油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至少两第二插接件,所述滑槽两侧壁和所述架体均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二插接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两端具有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抵挡部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架体的一侧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二杆体和两所述抵挡部;所述第二杆体配合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其中开设于所述滑槽两侧壁的所述第二通孔为条形通孔,且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滑槽平行,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条形通孔滑动连接;两所述第二抵挡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架体上均插接有两个所述第二杆体,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杆体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惠东方刘清徐波戴旭邓瑞陈磊李林胡晓昕段军涛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