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理分离原理的医疗污水零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445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物理分离原理的医疗污水零排放系统,包括和医疗污水排放端连接用于固液分离的物化装置,物化装置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胶体、微生物等微小颗粒与液体分离的超滤装置,超滤装置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实现无机盐与水的分离的浓缩装置,浓缩装置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对浓缩装置产水进行灭菌消毒的消毒装置,消毒装置与外部产水收集装置相连接;物化装置、超滤装置、浓缩装置的排放端均连接在干燥装置的排入端,干燥装置用于将含水污泥分离为干燥装置冷凝水和干燥污泥,干燥装置冷凝水排入到物化装置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物理分离过程的稳定性来确保医疗污水的处理不受温度等环境条件影响,同时获得高品质的产水。水。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理分离原理的医疗污水零排放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理分离原理的医疗污水零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医疗污水是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在诊治、预防疾病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污染性很强的污水,通常含有药物、病原微生物、病毒等污染物质,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显著特征。虽然与城镇污水、工业废水相比,医疗污水产生总量较少,但不经有效处理,则会成为一条疾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对公众和环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0003]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发布了《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

2005,对医疗污水排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常用的医疗污水处理工艺为“一级强化处理工艺”和“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两者主要侧重点均在消毒层面,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1、一级强化处理,工艺落后,存在超标风险;2、二级生化处理,建设周期长、启动速度慢、受温度影响严重,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15℃时处理效率均大幅降低。因此,在寒冷地区、水资源匮乏地区、海岛地区等场景下,以上两种常用工艺并不能满足应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理分离原理的医疗污水零排放系统。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物理分离原理的医疗污水零排放系统,包括和医疗污水排放端连接用于固液分离的物化装置,所述物化装置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胶体、微生物等微小颗粒与液体分离的超滤装置,所述超滤装置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实现无机盐与水的分离的浓缩装置,所述浓缩装置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对浓缩装置产水进行灭菌消毒的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与外部产水收集装置相连接;所述物化装置、超滤装置、浓缩装置的另一排放端均连接在干燥装置的排入端,所述干燥装置用于将浓缩装置分离出的浓水、超滤装置分离出的浓水、物化装置分离出的含水污泥分离为干燥装置冷凝水和干燥污泥,所述干燥装置冷凝水排入到物化装置内部。
[0006]所述物化装置为是混凝沉淀装置、气浮装置、初沉池的一种。
[0007]所述超滤装置为中空纤维超滤、管式超滤、陶瓷超滤的一种。
[0008]所述浓缩装置为反渗透装置、纳滤装置、低温蒸发装置的一种。
[0009]所述消毒装置为臭氧消毒装置、氯消毒装置的一种。
[0010]所述干燥装置为喷雾干燥装置、刮板干燥装置、圆盘干燥装置的一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完全采用物理分离的原理来实现医疗污水的深度处理,利用物理分离过程的稳定性来确保医疗污水的处理不受温度等环境条件影响,同时获得高品质的产水。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图。
[0014]图中:1、物化装置,2、超滤装置,3、浓缩装置,4、消毒装置,5、干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16]请参考图1一种基于物理分离原理的医疗污水零排放系统,一种基于物理分离原理的医疗污水零排放系统,包括和医疗污水排放端连接用于固液分离的物化装置1,物化装置1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胶体、微生物等微小颗粒与液体分离的超滤装置2,超滤装置2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实现无机盐与水的分离的浓缩装置3,浓缩装置3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对浓缩装置3产水进行灭菌消毒的消毒装置4,消毒装置4与外部产水收集装置相连接;物化装置1、超滤装置2、浓缩装置3的另一排放端均连接在干燥装置5的排入端,干燥装置5用于将浓缩装置3分离出的浓水、超滤装置2分离出的浓水、物化装置1分离出的含水污泥分离为干燥装置5冷凝水和干燥污泥,干燥装置5冷凝水排入到物化装置1内部。
[0017]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物化装置1首先将医疗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进入到超滤装置2内,残留的含水固体进入到干燥装置5内部,进入到超滤装置2内的液体通过超滤装置2完成胶体、微生物等微小颗粒与液体的分离,而胶体、微生物再次进入到干燥装置5的内部,分离出的液体再次进入到浓缩装置3内,通过浓缩装置3将液体中的无机盐与水再次分离,分离出的水进入到消毒装置4中进行灭菌消毒后可收集使用或者或者排入到外部环境中,而在浓缩装置3中析出的含水污泥进入到干燥装置5中,干燥装置5可以将物化装置1排入的含水固体、超滤装置2排入的含水胶体和微生物等微小颗粒、浓缩装置3中析出的含水污泥进行干燥处理并得到干燥装置5冷凝液和排出并收集的干燥污泥,而得到的干燥装置5冷凝液可以排入到物化装置1中作为固液分离的原料。
[0018]因此本技术完全采用物理分离的原理来实现医疗污水的深度处理,利用物理分离过程的稳定性来确保医疗污水的处理不受温度等环境条件影响,同时获得高品质的产水。
[0019]物化装置1为是混凝沉淀装置、气浮装置、初沉池的一种,回收率设定值可以但不低于90%。
[0020]超滤装置2为中空纤维超滤、管式超滤、陶瓷超滤的一种,回收率设定值可以但不低于95%。
[0021]浓缩装置3为反渗透装置、纳滤装置、低温蒸发装置的一种,回收率设定值可以但不低于70%。
[0022]消毒装置4为臭氧消毒装置4、氯消毒装置4的一种。
[0023]干燥装置5为喷雾干燥装置5、刮板干燥装置5、圆盘干燥装置5的一种,核心参数设定值为污泥含水率不高于35%。
[0024]如上,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
为对本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理分离原理的医疗污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和医疗污水排放端连接用于固液分离的物化装置,所述物化装置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胶体、微生物等微小颗粒与液体分离的超滤装置,所述超滤装置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实现无机盐与水的分离的浓缩装置,所述浓缩装置的排放端连接有用于对浓缩装置产水进行灭菌消毒的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与外部产水收集装置相连接;所述物化装置、超滤装置、浓缩装置的另一排放端均连接在干燥装置的排入端,所述干燥装置用于将浓缩装置分离出的浓水、超滤装置分离出的浓水、物化装置分离出的含水污泥分离为干燥装置冷凝水和干燥污泥,所述干燥装置冷凝水排入到物化装置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理分离原理的医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彩虹吴伟徐龙赵磊齐飞史宁刘彻包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