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存插槽、内存插拔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439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存插槽、内存插拔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方法包括:通过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将内存条插入内存插槽,并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导通;当触点回路导通时,则认为内存条已插入到位,通过控制器发送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以使所述内存条停止下压插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内存条下压过深导致内存条和插槽损坏,从而延长内存插槽的使用寿命,提高内存测试的效率。提高内存测试的效率。提高内存测试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存插槽、内存插拔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内存插槽
,具体涉及一种内存插槽、内存插拔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内存插槽是指主板上用来插内存条的插槽。主板所支持的内存种类和容量都由内存插槽来决定的,内存插槽通常最少有两个,最多的为4或者6或者8个,具体根据主板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数量。在内存测试领域,需要大量的插拔内存,因此对内存插槽的寿命要求很高。
[0003]然而,现有插槽除外观视觉检查外,没有对其寿命的评估方式,在其出现影响使用的问题前无法进行预警,影响生产;同时,现有的插槽无法判断内存条是否插入到位,尤其是在使用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时,内存插入到位后下压动作停止不及时,或预设停止下压位置不准确导致内存插入过深会缩短插槽的寿命;此外,内存无法通过测试的原因可能是其自身质量存在问题,也有可能是内存条与插槽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但现有方法无法对上述原因进行区分,而只能对内存条进行重新测试,大大影响了内存测试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存插槽、内存插拔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存插槽,包括插槽本体,所述插槽本体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对内存插拔检测触点,每对所述内存插拔检测触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的一端为引脚端,通过引脚端可与主板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的另一端为接触端,所述第一触点的接触端受内存条挤压可与所述第二触点的接触端接触导通,其中,两接触端导通的位置为内存条下压到位的位置。
[000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触点的接触端设为弹性端,所述第二触点的接触端固设于所述插槽本体内,所述弹性端的一侧受内存条挤压可使其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触点的接触端接触导通。
[000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弹性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弹性弯折部,所述弹性弯折部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平行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可与所述第二触点的接触端接触导通,所述平行段可在所述内存条下压过程中与所述内存条抵接,所述第二弯折段与第一触点的引脚端连接。
[000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存插拔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内存插槽,还包括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内存条和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控制器,所述内存插槽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当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将所述内存条插入内存插槽,并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导通时,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以使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停止插入内存条。
[0009]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内存插拔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通过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将内存条插入内存插槽,并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接触导通;当触点回路导通时,则认为内存条已插入到位,通过控制器发送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以使所述内存条停止下压插入。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一次插内存条动作结束后,通过控制器计算内存插槽中两对内存插拔检测触点回路导通的时间差;若两回路导通的时间差大于时间差阈值时,则判定内存条在当次插内存动作中存在姿态倾斜;通过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至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以使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停止工作。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通过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至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器发出第一报警信号进行报警提示。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一次插内存条动作结束后,通过控制器获取当次插内存动作的下压力曲线,并将所述下压力曲线分别与标准下压力曲线和至少一次在前插内存条动作的下压力曲线进行比对;若当次插内存条动作的下压力曲线超出标准下压力曲线范围,且与上一次插内存条动作的下压力曲线之间的偏差量大于偏差量阈值时,则判定内存条在当次插内存动作中存在姿态倾斜或偏移;若当次插内存条动作的下压力曲线超出标准下压力曲线范围,且至少与上一次插内存条动作的下压力曲线之间的偏差量不大于偏差量阈值时,则判定内存插槽存在老化的可能性。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连续多次的插内存动作的下压力曲线超出标准下压力曲线范围,且每次插内存动作的下压力曲线至少与上一次插内存条动作的下压力曲线之间的偏差量不大于第一偏差量阈值时,则判定内存插槽已经老化。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判定内存插槽老化的可能性或已经老化时,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器发出第二报警信号进行报警提示,同时命令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10)停止工作。
[0015]有益效果:1.本申请中的内存插槽,通过在插槽两端分别至少增设一对内存插拔检测触点,
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且第一触点的接触端受内存条挤压可与第二触点的接触端接触导通,其中,两接触端导通的位置为内存条下压到位的位置,那么,当内存条下压第一触点接触端使其与第二触点的接触端接触导通时,即可通过导通信号判定内存条已经下压到位,停止插拔,从而可防止内存插槽和内存条损坏。
[0016]2.本申请中的内存插拔控制系统,当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将所述内存条插入内存插槽,并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导通时,通过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以使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停止插入内存条,从而防止内存插入到位后下压动作停止不及时,或预设停止下压位置不准确导致内存插入过深,缩短插槽的寿命。
[0017]3.本申请中的内存插拔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通过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将内存条插入内存插槽,并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导通;当触点回路导通时,则认为内存条已插入到位,通过控制器发送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以使所述内存条停止下压插入,从而可以防止内存条和内存插槽损坏;在一次插内存条动作结束后,通过控制器计算内存插槽中两对内存插拔检测触点回路导通的时间差;若两回路导通的时间差大于时间差阈值时,则判定内存条在当次插内存动作中存在姿态倾斜,则可通知操作人员对内存条插拔进行调整,防止损坏内存条和插槽;通过在一次插内存条动作结束后,通过控制器获取当次插内存动作的下压力曲线,并将所述下压力曲线分别与标准下压力曲线和至少一次在前插内存条动作的下压力曲线进行比对,从而根据比对结果获知内存条的插拔状态,即是否存在姿态倾斜、插槽是否老化以及插内存动作是否存在问题,若存在上述问题,则可通知作业人员对上述问题进行修复,并在修复完成前停止内存条测试。从而在内存测试中,若内存测试报错而插槽系统未发现异常,则可排除内存条与插槽接触不良的可能,将问题定位于内存条本身;若内存测试报错而插槽系统认为插槽存在老化可能,则需要人工检测或重复测试;若插槽系统处于其他状态,则不会进行内存测试。因此该方法能够为内存测试排除其中一种出错的可能性,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存插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槽本体(1),所述插槽本体(1)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对内存插拔检测触点(3),每对所述内存插拔检测触点(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点(4)和第二触点(5),所述第一触点(4)和所述第二触点(5)的一端为引脚端(6),通过引脚端(6)可与主板(12)连接;所述第一触点(4)和所述第二触点(5)的另一端为接触端,所述第一触点(4)的接触端受内存条(11)挤压可与所述第二触点(5)的接触端接触导通,其中,两接触端导通的位置为内存条下压到位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4)的接触端设为弹性端,所述第二触点(5)的接触端固设于所述插槽本体(1)内,所述弹性端的一侧受内存条挤压可使其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触点(5)的接触端接触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存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弹性弯折部,所述弹性弯折部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8)、平行段(7)和第二弯折段(9),所述第一弯折段(8)可与所述第二触点(5)的接触端接触导通,所述平行段(7)可在所述内存条(11)下压过程中与所述内存条(11)抵接,所述第二弯折段(9)与第一触点(4)的引脚端(6)连接。4.一种内存插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存插槽,还包括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10)、内存条(11)和主板(12),所述主板(12)上设有控制器(13),所述内存插槽与所述主板(12)电连接,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10)与所述控制器(13)电连接;当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10)将所述内存条(11)插入内存插槽,并使得第一触点(4)和第二触点(5)接触导通时,所述控制器(13)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10),以使所述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10)停止插入内存条(11)。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存插拔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自动化内存插拔设备(10)将内存条(11)插入内存插槽,并使得第一触点(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俊生赵际云
申请(专利权)人:皇虎测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