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部的检测方法、系统和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438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诊断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头部的检测方法、系统和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其中,自适应头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助眠设备的标准反射能量曲线;根据所述标准反射能量曲线,计算标定参数;获取助眠设备的工作反射能量曲线;根据所述工作反射能量曲线,计算工作参数;根据所述标定参数和所述工作参数,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通过本申请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装填的准确性,避免了助眠设备在出厂的时候预设的在任何环境下使用相同的标定值,造成的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的高误判率。成的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的高误判率。成的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的高误判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部的检测方法、系统和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诊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头部的检测方法、系统和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减轻精神压力,获得良好的睡眠,改善睡眠问题,涌现了一大批在枕部区域位置如枕头内部、下方、边缘等安装相应的助眠设备,利用声波、香氛、电疗、磁疗、音乐等方式进行助眠、调节和治疗。
[0003]如专利CN109222908A记载: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头枕的人体睡眠质量监测方法,包括:在监测到人体头部枕在智能头枕上后实时采集人体的头部运动参数,直至人体头部离开智能头枕;对头部运动参数进行预处理,得到头部运动振幅参数;根据头部运动振幅参数,计算人体在每个相应时间段的体动强度和呼吸频率;针对每个时间段,根据相应时间段内人体的体动强度和呼吸频率,判断人体在相应时间段的睡眠状态;根据人体的每个时间段的睡眠状态,判断人体的睡眠质量。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头枕。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头枕及其人体睡眠质量监测方法,智能头枕在监测人体睡眠质量中不对人体产生束缚,相比现有的穿戴式睡眠监测设备,能够在不影响用户睡眠的情况下实现对用户睡眠质量的监测。
[0004]然而,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若头部偏离助眠设备的能效区域,如头部离开助眠设备时,则会出现不仅无法达到助眠的治疗效果,还会造成助眠设备电量和部件发生损耗等资源的浪费现象。
[0005]现有技术中的助眠设备存在如下问题:1.不关心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头部是否在枕部的能效区域,不能达到助眠效果,同时头部不在能效区域时,助眠设备一直还处于工作状态,造成资源浪费。
[0006]2.每个助眠设备在出厂的时候设置好预设标定值,当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根据反射能量与预设标定值是否存在差异,来判断头部是否在助眠设备上,但是助眠设备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预设标定值实际是不同的,如果不管在任何使用环境中使用同样的标定值来判断头部是否在助眠设备上,很容易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影响助眠设备的助眠效果。
[0007]3.现有技术中的每个助眠设备的预设标定值需要根据每个设备的器件属性进行配置,但是每个助眠设置之间的一致性不易管控和测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标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头部的检测方法、系统、介质、电子设备以及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介质、电子设备,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头部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助眠设备的标准反射能量曲线;根据所述标准反射能量曲线,计算标定参数;获取助眠设备的工作反射能量曲线;根据所述工作反射能量曲线,计算工作参数;根据所述标定参数和所述工作参数,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
[0009]进一步地,所述标定参数包括积差相关系数标定值和/或形态学参数标定值;工作参数包括积差相关系数工作值和/或形态学参数工作值。
[0010]进一步地,所述形态学参数标定值包括形态学参数原始标定值和/或形态学参数波动标定值;所述形态学参数工作值包括形态学参数原始工作值和/或形态学参数波动工作值。
[0011]进一步地,当标定参数为形态学参数标定值,工作参数为形态学参数工作值时,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包括如下步骤:若形态学参数原始工作值不等于形态学参数原始标定值时,则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或者若形态学参数波动工作值不等于形态学参数波动标定值时,则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
[0012]进一步地,标定参数和工作参数的计算步骤如下:根据标准反射能量曲线,获取助眠设备的扫频周期;根据扫频周期,计算工作周期;根据工作周期对应的标准能量曲线,计算标定参数,根据工作周期对应的工作能量曲线,计算工作参数。
[0013]进一步地,积差相关系数标定值和积差相关系数工作值的计算方法如下:获取标准反射能量曲线不同扫频周期和工作反射能量曲线不同工作周期中相同频率分别对应的反射能量值;计算标准反射能量曲线不同扫频周期和工作反射能量曲线不同工作周期中,每个工作周期的反射能量平均值;分别根据标准反射能量曲线不同扫频周期和工作反射能量曲线不同工作周期中相同频率分别对应的反射能量值、每个扫频周期和每个工作周期的反射能量平均值,计算获得积差相关系数标定值和积差相关系数工作值。
[0014]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上述的自适应头部的检测方法,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若判断头部不在助眠设备上,计算头部不在助眠设备上的离开时长;若离开时长大于预设离开时长,调整助眠设备为节能模式、待机模式、关机模式中的一种。
[0015]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头部的检测系统,包括如下模块:标定参数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助眠设备的标准反射能量曲线;根据所述标准反射能量曲线,计算标定参数;工作参数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助眠设备的工作反射能量曲线;根据所述工作反射能量曲线,计算工作参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定参数和所述工作参数,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
态。
[0016]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助眠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模块;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上述的自适应头部的检测方法,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计算模块:用于若判断头部不在助眠设备上,计算头部不在助眠设备上的离开时长;控制模块:用于若离开时长大于预设离开时长,控制调整助眠设备为节能模式、待机模式、关机模式中的一种。
[0017]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存储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自适应头部的检测方法,或实现上述的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
[0018]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自适应头部的检测方法,或实现如上述的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
[0019]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自适应头部检测方法,可以首先获取助眠设备的标准反射能量曲线并计算标定参数,然后获取助眠设备的工作反射能量曲线并计算工作参数,最后将通过工作参数和标定参数之间的差异,来自动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其中助眠设备的标定参数是根据用户当前的使用环境自适应计算的,可以获得同一个助眠设备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标定值,也可以获得同一使用环境下不同助眠设备的标定值,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装填的准确性,避免了助眠设备在出厂的时候预设的在任何环境下使用相同的标定值,造成的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的高误判率;同时操作人员不需要针对每一个助眠设备单独进行标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0020](2)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中通过积差相关系数和/或形态学参数,来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积差相关系数和/或形态学参数均是根据实时获取的反射能量曲线计算获得,可以自适应计算标定参数,实时自主反馈和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头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助眠设备的标准反射能量曲线;根据所述标准反射能量曲线,计算标定参数;获取助眠设备的工作反射能量曲线;根据所述工作反射能量曲线,计算工作参数;根据所述标定参数和所述工作参数,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参数包括积差相关系数标定值和/或形态学参数标定值;工作参数包括积差相关系数工作值和/或形态学参数工作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态学参数标定值包括形态学参数原始标定值和/或形态学参数波动标定值;所述形态学参数工作值包括形态学参数原始工作值和/或形态学参数波动工作值。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标定参数为形态学参数标定值,工作参数为形态学参数工作值时,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的状态包括如下步骤:若形态学参数原始工作值不等于形态学参数原始标定值时,则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或者若形态学参数波动工作值不等于形态学参数波动标定值时,则判断头部在助眠设备上。5.如权利要求2

4之一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标定参数和工作参数的计算步骤如下:根据标准反射能量曲线,获取助眠设备的扫频周期;根据扫频周期,计算工作周期;根据工作周期对应的标准能量曲线,计算标定参数,根据工作周期对应的工作能量曲线,计算工作参数。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积差相关系数标定值和积差相关系数工作值的计算方法如下:获取标准反射能量曲线不同扫频周期和工作反射能量曲线不同工作周期中相同频率分别对应的反射能量值;计算标准反射能量曲线不同扫频周期和工作反射能量曲线不同工作周期中,每个工作周期的反射能量平均值;分别根据标准反射能量曲线不同扫频周期和工作反射能量曲线不同工作周期中相同频率分别对应的反射能量值、每个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飞冯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柏斯速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