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及除尘脱硫吸收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399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及除尘脱硫吸收工艺,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两级吸收塔,每级吸收塔均包括烟气入口、烟气出口、至少一层持液孔板、至少一层喷淋层和至少一层第一除雾器,烟气入口设置在吸收塔的侧部;烟气出口设置在吸收塔的侧部,并位于烟气入口的上方;至少一层持液孔板连接在吸收塔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开孔,并位于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之间;至少一层喷淋层连接在吸收塔的内部,适于喷淋碱性浆液,并位于持液孔板与烟气出口之间;至少一层第一除雾器连接在吸收塔的内部,并位于喷淋层和烟气出口之间;其中,相邻的两级吸收塔中处于上一级的吸收塔的烟气出口与处于下一级的吸收塔的烟气入口连通。气出口与处于下一级的吸收塔的烟气入口连通。气出口与处于下一级的吸收塔的烟气入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及除尘脱硫吸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及除尘脱硫吸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是节能环保领域的重大需求,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脱硫吸收塔中,喷淋过程中,烟气与石灰石浆液逆向接触,高效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浆液中的水分大量蒸发,使得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气达到水分的饱和温度。由于传统脱硫吸收塔仅考虑吸收塔的脱硫效率,对烟尘的洗涤及脱除能力十分有限。为达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要求,一般需要在脱硫吸收塔后增加湿式电除尘装备,造成燃煤电厂环保设施进一步增加,并增加系统耗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脱硫吸收塔在不增加湿式电除尘装备的前提下,无法保证对烟尘的洗涤及脱除能力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脱硫效率和烟尘的洗涤及脱除能力均可保证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和除尘脱硫吸收工艺。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两级吸收塔,每级所述吸收塔均包括烟气入口、烟气出口、至少一层持液孔板、至少一层喷淋层和至少一层第一除雾器,烟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吸收塔的侧部;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吸收塔的侧部,并位于所述烟气入口的上方;至少一层持液孔板连接在所述吸收塔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开孔,并位于所述烟气入口和所述烟气出口之间;至少一层喷淋层连接在所述吸收塔的内部,适于喷淋碱性浆液,并位于所述持液孔板与所述烟气出口之间;至少一层第一除雾器连接在所述吸收塔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喷淋层和所述烟气出口之间;其中,相邻的两级所述吸收塔中处于上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烟气出口与处于下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烟气入口连通。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还包括:
[0006]第一排烟管道,设置在相邻的两级所述吸收塔之间,进烟口与处于上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烟气出口连通,出烟口与处于下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烟气入口连通;
[0007]第一喷雾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排烟管道内的第一荷电雾化喷嘴,所述第一荷电雾化喷嘴适于喷射荷电过饱和喷雾;
[0008]第一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烟管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荷电雾化喷嘴与下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烟气入口之间。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还包括:
[0010]第二排烟管道,进烟口与处于末端的所述吸收塔的烟气出口连通,出烟口为所述除尘脱硫吸收系统的系统出口;
[0011]第二喷雾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排烟管道内的第二荷电雾化喷嘴,所述第二
荷电雾化喷嘴适于喷射荷电的雾滴;
[0012]第二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排烟管道内,并位于所述第二荷电雾化喷嘴与所述系统出口之间。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所述第二喷雾结构采用的工艺水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喷雾结构采用的工艺水的温度。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除雾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排烟管道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系统出口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处于下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持液孔板的层数大于或等于处于上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持液孔板的层数。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所述开孔为圆孔,所述开孔的直径在50mm

100mm之间。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所述持液孔板上的开孔率在30%

50%之间。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处于下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除雾器的层数大于或等于处于上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除雾器的层数;
[0019]和/或,处于下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喷淋层的层数大于或等于处于上一级的所述吸收塔的所述喷淋层的层数。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除尘脱硫吸收工艺,采用上述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0021]原烟气或者从相邻的两级所述吸收塔中处于上一级的所述吸收塔中排出的烟气进入所述吸收塔中后,先穿过至少一层持液孔板,通过所述持液孔板降温并初步脱硫,再穿过至少一层喷淋层,通过所述喷淋层喷淋的碱性浆液进一步脱硫,再穿过至少一层第一除雾器,通过所述第一除雾器去除液滴和杂质后,排出至相邻的两级所述吸收塔中处于下一级的所述吸收塔中或者排出至外部。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两级吸收塔,实现对烟气的至少两次除尘脱硫,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对烟尘的洗涤及脱除能力大大增强,在吸收塔后无需增加湿式电除尘装备,降低了除尘脱硫吸收系统的电能需求,降低了耗电量;且由于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均设置在吸收塔的侧部,两级吸收塔可并联或依次布置,既可降低除尘脱硫吸收系统的高度,便于成型、安装和维护,还可增加烟气在除尘脱硫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获得更好的除尘脱硫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吸收塔;11、烟气入口;12、烟气出口;13、持液孔板;14、喷淋层;15、除雾器;2、第
一排烟管道;3、第一喷雾结构;4、第一冷凝器;5、第二排烟管道;6、第二喷雾结构;7、第二冷凝器;8、第二除雾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两级吸收塔(1),每级所述吸收塔(1)均包括:烟气入口(11),设置在所述吸收塔(1)的侧部;烟气出口(12),设置在所述吸收塔(1)的侧部,并位于所述烟气入口(11)的上方;至少一层持液孔板(13),连接在所述吸收塔(1)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开孔,并位于所述烟气入口(11)和所述烟气出口(12)之间;至少一层喷淋层(14),连接在所述吸收塔(1)的内部,适于喷淋碱性浆液,并位于所述持液孔板(13)与所述烟气出口(12)之间;至少一层第一除雾器(15),连接在所述吸收塔(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喷淋层(14)和所述烟气出口(12)之间;其中,相邻的两级所述吸收塔(1)中处于上一级的所述吸收塔(1)的所述烟气出口(12)与处于下一级的所述吸收塔(1)的所述烟气入口(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烟管道(2),设置在相邻的两级所述吸收塔(1)之间,进烟口与处于上一级的所述吸收塔(1)的所述烟气出口(12)连通,出烟口与处于下一级的所述吸收塔(1)的所述烟气入口(11)连通;第一喷雾结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排烟管道(2)内的第一荷电雾化喷嘴,所述第一荷电雾化喷嘴适于喷射荷电过饱和喷雾;第一冷凝器(4),设置在所述第一排烟管道(2)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荷电雾化喷嘴与下一级的所述吸收塔(1)的所述烟气入口(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脱硫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排烟管道(5),进烟口与处于末端的所述吸收塔(1)的烟气出口(12)连通,出烟口为所述除尘脱硫吸收系统的系统出口;第二喷雾结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排烟管道(5)内的第二荷电雾化喷嘴,所述第二荷电雾化喷嘴适于喷射荷电的雾滴;第二冷凝器(7),设置在所述第二排烟管道(5)内,并位于所述第二荷电雾化喷嘴与所述系统出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脱硫吸收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宣沈明忠王凯亮白永锋汪洋王争荣苏军划胡小夫何佳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