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388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涉及油田开发地质技术领域,包括:确定已开发油藏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的井网方式,构建三维立体空间的地质模型;基于注采井网的地质模型和单井累计产油量,建立含油饱和度动态变化量的理论计算模型;划分储层类型,并确定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折算系数及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获取原始含油饱和度并结合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确定非均质油藏不同储层类型的动态含油饱和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准确计算非均质油藏不同储层目前的动态含油饱和度,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一种低成本、可实时分析的高精度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油饱和度计算方法。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地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气藏的开发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注入介质对孔隙原油的持续驱替,含油饱和度呈现动态减小的趋势,因此,不同生产阶段油藏含油饱和度是一个变量。如果要评价某一开发阶段的含油饱和度,主要方法有两类:一种是在油藏特定位置新钻一口评价井,通过裸眼井测井曲线测量储层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建立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进而评价储层的含油性。另一种则是基于油藏已有的开发井,利用一些特殊的测井或测试方法,例如,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通过测量套管外地层电阻率的数值,进而与原有的裸眼井测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解决油藏开发过程中动态剩余油的监测和评价;中子寿命测井、C/O比测井、脉冲中子全谱饱和度测井等通过测量高能脉冲中子与地层发生各种核反应所产生的伽马射线,进而建立计算模型评价储层动态含油饱和度的变化;油藏生产动态监测测井通过在井筒中放置永久的多相流量计,实时测量储层油、水、气的变化量,进而结合裸眼井资料评价油藏的动态剩余油饱和度。然而,以上所有测井和生产动态监测方法均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测量的成本高,不可能每口生产井都持续测量,并且获取的数据达不到实时动态分析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低成本、高精度、可操作性强的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0003]生产动态数据是每口采油井都会持续测量的,主要包括日产液、日产油和综合含水率等,在井网模式确定的前提下,每口采油井控制的含油面积、油层厚度和有效孔隙度是一定的,依据地质模型和体积系数可以把井口累计产油量折算成已开发储层段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再结合原有裸眼井测井曲线计算的原始含油饱和度,确定目前油藏的动态剩余油饱和度。由于目前含油气盆地基本都属于陆相沉积体系,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别强,导致不同层段的渗透率和微观孔隙结构差异较大,当整个储层段被射孔开发以后,在外部注入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不同渗透率的层段其驱油效率不同,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依据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参数,会将不同渗透率的层段划分为不同的储层类型,便于油藏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因此,该方法的难点是如何确定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折算系数。当不同储层类型的折算系数确定以后,结合累计产油量,就可以计算出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减少量,最终确定该阶段储层的动态含油饱和度,为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案的设计与调整提供参数依据。
[0004]因此,如何获取非均质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含油饱和度的减少量,确定储层的动态含油饱和度,提高剩余油分布特征的评价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依据油藏开发的井网部署模式,以单井累计的产油量为基础,建立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
的理论模型,进而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确定不同储层类型的含油饱和度折算系数,准确地把累计产油量折算到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储层上,计算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并结合原有的裸眼井测井曲线获取的原始含油饱和度,确定单井储层的动态剩余油饱和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确定已开发油藏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的井网方式,构建三维立体空间的地质模型,此时单口采油井所控制的含油面积和有效厚度是一定的;
[0009]基于注采井网的地质模型和单井累计产油量,建立含油饱和度动态变化量的理论计算模型;
[0010]划分储层类型,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确定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折算系数及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
[0011]获取单井储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并结合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确定非均质油藏不同储层类型的动态含油饱和度。
[0012]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可以利用注采井网模式和油田生产动态资料准确计算非均质油藏不同储层类型目前的动态含油饱和度,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一种低成本、可实时分析的高精度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0013]可选的,所述井网方式为五点法井网,将所述五点法井网简化为一个立方体模型,即四个角为注水井、中间为采油井的驱油模式,所述注水井到采油井的距离为井网井距。
[0014]可选的,所述建立含油饱和度动态变化量的理论计算模型,具体为:
[0015]根据构建的所述三维立体空间的地质模型,结合地质、储层、流体和生产动态等参数,将所述单井累计产油量折算为真实油藏状态下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则所述五点法井网的含油饱和度动态变化量的理论计算模型为:
[0016][0017]式中:W0‑
单井累计产油量,kg;r

井网井距,m;h

有效厚度,m;φ

有效孔隙度,%;ΔS0‑
含油饱和度变化量,%;ρ0‑
地面原油密度,kg/m3;B0‑
体积系数,无量纲。
[0018]可选的,所述划分储层类型,具体为:
[0019]基于油藏地质特征以及剩余油评价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依据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将油藏划分为渗流特性不同的储层类型,明确不同储层类型渗流特征的差异性。
[0020]可选的,所述确定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折算系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1]针对不同的储层类型分别选择典型的岩心样品,每种储层类型依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多个样品,然后利用目前油藏所采用的驱替介质,包括水、CO2、N2、化学剂等,在相同的外部注入条件下进行驱油实验,获取每个样品的物性、原始含油饱和度以及最终采收率等参数;当所有样品的驱替实验结束后,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0022]利用样品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最终采收率,确定饱和度的减少量为:
[0023]S
oc
=S
or
*E
or
ꢀꢀ
(2);
[0024]结合岩心有效孔隙度,确定含油体积的变化为:
[0025]V
oc
=S
oc

ꢀꢀ
(3);
[0026]利用每种储层类型样品含油体积变化量的平均值除以所有储层类型含油体积变化量的平均值,确定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减少量的折算系数为:
[0027]I
oci
=V
ocPAi
/V
oct
ꢀꢀꢀ
(4);
[0028]式中:S
or

原始含油饱和度,%;E
or

最终采纳率,%;S
oc

含油饱和度减少量,%;φ

有效孔隙度,%;V
o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已开发油藏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的井网方式,构建三维立体空间的地质模型;基于注采井网的地质模型和单井累计产油量,建立含油饱和度动态变化量的理论计算模型;划分储层类型,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确定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折算系数及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获取单井储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并结合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确定非均质油藏不同储层类型的动态含油饱和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方式为五点法井网,将所述五点法井网简化为一个立方体模型,即四个角为注水井、中间为采油井的驱油模式,所述注水井到采油井的距离为井网井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含油饱和度动态变化量的理论计算模型,具体为:根据构建的所述三维立体空间的地质模型,结合包括地质、储层、流体和生产动态在内的参数,将所述单井累计产油量折算为真实油藏状态下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量,则所述五点法井网的含油饱和度动态变化量的理论计算模型为:式中:W0‑
单井累计产油量,kg;r

井网井距,m;h

有效厚度,m;φ

有效孔隙度,%;ΔS0‑
含油饱和度变化量,%;ρ0‑
地面原油密度,kg/m3;B0‑
体积系数,无量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储层类型,具体为:依据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将油藏划分为渗流特性不同的储层类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的非均质油藏动态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的折算系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针对不同的储层类型分别选择典型的岩心样品,在相同的外部注入条件下进行驱油实验,获取每个样品包括物性、原始含油饱和度以及最终采收率在内的参数;当所有样品的驱替实验结束后,不同储层类型含油饱和度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利用样品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最终采收率,确定饱和度的减少量为:S
oc
=S
or
*E
or
ꢀꢀꢀ
(2);结合岩心有效孔隙度,确定含油体积的变化为: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锋奇马春苗王多君黎宪坤静禹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