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榫卯连接沉箱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87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装配式榫卯连接沉箱的施工工艺,包括底板预制板、侧墙预制板、外隔墙预制板、内隔墙预制板和立柱;具体施工工艺的步骤如下:1)预制板及立柱预制;2)预制板及立柱出运;3)底板预制板安装;4)立柱安装;5)内隔墙预制板安装;6)侧墙预制板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单个沉箱分别预制、出运、安装的思路,将整个码头结构采用标准化预制板块及立柱装配,各预制板及立柱间采用榫卯连接形成箱型整体,实现码头结构挡土、承重的功能。码头长度范围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组拼,所以不存在对沉箱宽度、长度等方面的要求,装配构件可以标准化预制,无需改制模板及底胎。无需改制模板及底胎。无需改制模板及底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榫卯连接沉箱的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榫卯连接沉箱的施工工艺,属于港口工程建设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第一代及第二代)沉箱预制采用大片钢模板分段接高预制工艺,大片模板费用高,在不同项目间循环使用时运输难度大,改制工作量大,周转率低。第一代沉箱预制接高段钢筋采用钢筋网片散绑工艺,施工时间长,效率低,第二代沉箱工艺与第一代沉箱工艺相比,接高段钢筋绑扎采用了钢筋笼整体吊装对接的工艺,但钢筋整体绑扎及吊装时需配置大量工装系统,钢筋笼对接时接头连接工作量大,且钢筋笼整体吊装时对起重设备的吊重及吊高要求高,并且第一代及第二代沉箱预制整个预制过程均为高处作业,安全风险高。
[0003]另外,第一代及第二代沉箱出运采用千斤顶顶升,利用台车或气囊移运的工艺,安全风险高,且千斤顶顶升点基础及台车轨道基础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预制场需进行打桩或换填处理,预制场建设费用高;第一代及第二代沉箱预制场辐射范围小,因为沉箱远距离托运费用高,且不同项目的沉箱尺寸差异大,预制场预制不同型号沉箱需进行预制台座及大片钢模板改造,所以不同的项目分别建立及拆除预制场,费用投入高。同时,第一代及第二代沉箱出运码头水位需满足半潜驳或沉箱乘潮起浮的要求,码头前沿水深,码头标高,潮汐情况对沉箱出运作业影响极大,出运码头设计及选址难度高,沉箱出运乘潮作业时间短,人员及设备投入量大;第一代及第二代沉箱运输时航道水深需满足沉箱浮游稳定性吃水要求,沉箱运输前需对航向水深进行整体勘测或进行航道疏浚,投入费用高;第一代及第二代沉箱运输时向沉箱内压水,利用自身浮游稳定性漂浮,利用拖轮拖带移动,此过程易发生沉箱侧翻,安全风险高,沉箱倒入水中后打捞难度大,一般采用炸毁沉箱的方式,费用损失高;沉箱安装采用沉箱压水下沉的方式,安装过程需反复抽水排水,调整沉箱安装精度,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榫卯连接沉箱的施工工艺,在改变传统沉箱结构设计的基础上,使沉箱预制、出运、安装工艺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安全性高,施工成本低。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装配式榫卯连接沉箱的施工工艺,包括底板预制板、侧墙预制板、外隔墙预制板、内隔墙预制板和立柱;
[0006]所述底板预制板之间采用槽口榫连接,立柱与底板预制板间采用槽口榫连接,外隔墙预制板、内隔墙预制板均与底板预制板间采用企口榫连接,外隔墙预制板、内隔墙预制板均与立柱间采楔钉榫连接;所述侧墙预制板与底板预制板间采用企口榫连接,侧墙预制板之间采用企口榫连接,侧墙预制板与外隔墙预制板之间采用燕尾榫连接;
[0007]具体施工工艺的步骤如下:
[0008]1)预制板及立柱预制:各预制板预制完成后进行蒸汽养护并分类储存,预制构件在预制厂内采用龙门吊抬吊的方式倒运;
[0009]2)预制板及立柱出运:预制构件采用方驳吊机倒运至半潜驳上,运输至待安装位置;
[0010]3)底板预制板安装:预制板现场组拼安装时,先进行底板预制板水下铺设安装,底板预制板间采用槽口榫连接,首块底板预制板是其他底板预制板定位的基准,同时底板预制板是侧墙预制板、外隔墙预制板、内隔墙预制板、立柱的定位基准;
[0011]4)立柱安装:底板预制板安装完成后,安装立柱,立柱间利用支撑架临时固定;
[0012]5)内隔墙预制板安装:每组立柱安装完成后,将外隔墙预制板、内隔墙预制板安装至底板预制板及立柱的榫槽内,并在立柱与外隔墙预制板、内隔墙预制板的接头榫眼内逐段塞入混凝土块楔钉;
[0013]6)侧墙预制板安装:将前后的侧墙预制板沿外隔墙预制板的榫头及相邻预制板榫头插入底板预制板的榫槽内,沿码头长度方向依次安装。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底板预制板内设有四棱锥形榫眼,底板预制板的一端设有斜坡式榫槽,另一端设有斜坡式榫头。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侧墙预制板的一端设有侧墙榫槽,另一端设有侧墙榫头,靠近侧墙榫槽的一端设有燕尾型榫槽。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外隔墙预制板的一端为矩形榫头,另一端为燕尾型榫头。
[0017]作为优选的,所述内隔墙预制板的两端均为通长矩形榫头。
[0018]作为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四面均设有矩形榫槽,立柱底部为四棱锥榫头。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0]1)突破了传统的单个沉箱分别预制、出运、安装的思路,将整个码头结构采用标准化预制板块及立柱装配,各预制板及立柱间采用榫卯连接形成箱型整体,实现码头结构挡土、承重的功能。码头长度范围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组拼,所以不存在对沉箱宽度、长度等方面的要求,装配构件可以标准化预制,无需改制模板及底胎。
[0021]2)标准化预制板块及立柱在工厂化预制厂房内流水预制,不同型号的构件分类储存,不同项目可选购不同型号的预制构件,在码头施工现场组拼成需要的箱型。构件预制厂辐射范围广,预制场可进行流水化生产,将构件采用方驳运输至各地,运输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各项目也节省了预制场建设及拆除的费用。
[0022]3)预制场内仅进行预制板及立柱预制,预制台座地基承载力要求低,预制构件在预制场内采用龙门吊倒运,无需进行顶升及台车运移作业,极大地减少了预制场建设时地基处理工程量,降低了预制场建设成本。
[0023]4)标准化预制板块及立柱采用标准化底胎及局部定型模板预制成型,模板循环次数高,重量轻,投入费用低,预制过程中无高空作业,操作便捷,安全性好。标准化预制板块及立柱出运无需半潜驳或斜架车等设配,仅依靠方驳吊机吊装运输,操作简单,设备投入量少,成本低,安全性好,安装时利用方驳吊机安装,无需配置拖轮、水泵等设备,操作简便,安装精度高,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榫卯连接沉箱的平面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A

A向视图;
[0026]图3为图1的B

B向视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底板预制板的平面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图4的C

C向视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图4的D

D向视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图4的E

E向视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图4的F

F向视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侧墙预制板的平面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外隔墙预制板的平面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内隔墙预制板的平面示意图;
[0035]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立柱的平面示意图;
[0036]图中:1、底板预制板,1

1、四棱锥形榫眼,1

2、斜坡式榫槽,1

3、斜坡式榫头,2、侧墙预制板,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榫卯连接沉箱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预制板(1)、侧墙预制板(2)、外隔墙预制板(3)、内隔墙预制板(4)和立柱(5);所述底板预制板(1)之间采用槽口榫连接,立柱(5)与底板预制板(1)间采用槽口榫连接,外隔墙预制板(3)、内隔墙预制板(4)均与底板预制板(1)间采用企口榫连接,外隔墙预制板(3)、内隔墙预制板(4)均与立柱(5)间采楔钉榫连接;所述侧墙预制板(2)与底板预制板(1)间采用企口榫连接,侧墙预制板(2)之间采用企口榫连接,侧墙预制板(2)与外隔墙预制板(3)之间采用燕尾榫连接;具体施工工艺的步骤如下:1)预制板及立柱预制:各预制板预制完成后进行蒸汽养护并分类储存,预制构件在预制厂内采用龙门吊抬吊的方式倒运;2)预制板及立柱出运:预制构件采用方驳吊机倒运至半潜驳上,运输至待安装位置;3)底板预制板安装:预制板现场组拼安装时,先进行底板预制板(1)水下铺设安装,底板预制板(1)间采用槽口榫连接,首块底板预制板(1)是其他底板预制板(1)定位的基准,同时底板预制板(1)是侧墙预制板(2)、外隔墙预制板(3)、内隔墙预制板(4)、立柱(5)的定位基准;4)立柱安装:底板预制板(1)安装完成后,安装立柱(5),立柱(5)间利用支撑架临时固定;5)内隔墙预制板安装:每组立柱(5)安装完成后,将外隔墙预制板(3)、内隔墙预制板(4)安装至底板预制板(1)及立柱(5)的榫槽内,并在立柱(5)与外隔墙预制板(3)、内隔墙预制板(4)的接头榫眼内逐段塞入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杰王鹏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