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78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包括中心固定架、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和若干个末端支撑结构;中心固定架周向均布设有多个呈辐射状的延伸部;末端支撑结构的数量与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的数量相适应并分别与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端部连接,通过内置的千斤顶的作用将另一端抵在邻侧预留孔洞的内壁上;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可选择性连接在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与末端支撑结构之间,使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延长至与预留孔洞的尺寸相适应;每根过渡延长杆由一个连接杆构成或由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杆构成;该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结构简单,组装及拆卸方便,结构稳定性强,不会破坏预留孔洞结构,且可以根据预留孔洞的尺寸和形状自由调整。形状自由调整。形状自由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型沉井结构内部均设置有多道隔墙,将沉井分为多个隔舱,隔墙中间设置有临时孔洞使各隔舱功能区可以联通作业。沉井在下沉过程中,为防止临时孔洞受力过大破坏,均需对临时孔洞进行封堵或支撑。目前常用的做法是采用砖块砌筑或浇筑素混凝土进行封堵支撑,待沉井下沉稳定后凿除砖块或素混凝土,该方法使用的砖块或素混凝土均为一次性耗材,从而造成浪费,且凿除过程中存在破坏沉井的风险。
[0003]已公开专利CN204212181U公布了一种沉井预留洞口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结构由型钢支撑结构层以及砌体结构层组合构成,两者之间竖向贴合设置,其优点是二者组合结构满足沉井下预留洞口的压力要求,型钢可拆除循环利用,缺点是需在沉井预留洞口处设置预埋件,型钢格栅与临时孔洞尺寸一致,安装困难。
[0004]已公开专利CN212742601U公布了一种沉井预留洞口的封堵结构,其包括靠近沉井外周面设置的封板,位于封板朝向沉井内侧设置的挡板,挡板的直径大于预留洞的直径,封板朝向挡板的一面设置有对拉螺杆,对拉螺杆穿过挡板并在挡板背离封板的一侧螺纹配合有对拉螺母;挡板与封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用于限制封板朝向挡板的方向滑移的限位组件,其优点是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的便捷性,且封堵结构可拆卸和多次使用,缺点是结构复杂,支撑杆件提供顶力有限。
[0005]已公开专利CN209293051U公布了一种沉井预留洞口封堵结构,包括洞门钢环、封闭钢板和加强组件,所述洞门钢环预埋于沉井预留洞口的内壁,洞门钢环的外端口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封闭钢板固定于洞门钢环的外端面上且封闭沉井洞口,在所述封闭钢板与洞门钢环的接触面上设有止水条,所述加强组件设于洞门钢环内且与洞门钢环的内壁相连。其优点是结构强度高,缺点是结构复杂且预埋件多,安装拆除困难。
[0006]因此,基于上述现有装置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安装、拆除便捷,结构适应性及稳定性强且可以循环使用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拆除便捷,结构适应性及稳定性强且可以循环使用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0008]为此,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包括中心固定架、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和若干个末端支撑结构;其中,中心固定架周向均布设有多个呈辐射状的延伸部;末端支撑结构的数量与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的数量相适应,每个末端支撑结构一端与中心固定架的至少一个延伸部端部连接,并在内置的千斤顶的作用下将其另一端抵在邻侧预留孔洞的内壁或顶角
处;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可选择性连接在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与末端支撑结构之间,使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延长至与预留孔洞的尺寸相适应;每根过渡延长杆由一个连接杆构成或由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杆构成。
[0010]进一步地,中心固定架为一由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杆以及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杆以相互垂直交叉的方式连接固定而成的井字形架体;
[0011]过渡延长杆的数量为八根,其分别可选择地均布设置在中心固定架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每根过渡延长杆的两端分别与中心固定架和末端支撑结构相连接;每根过渡延长杆均由一个或若干个连接杆依次连接构成;
[0012]末端支撑结构的数量为四个,其分别设置在中心固定架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每个末端支撑结构由两根支撑杆、两个千斤顶和一块千斤顶支撑板构成;两根支撑杆间隔且平行设置,二者的一端与中心固定架的末端或两根过渡延长杆的一端相连接;千斤顶支撑板为平板或弧形板,其以一侧板面能够与预留孔洞内壁相贴合的方式设置;两个千斤顶分别以其轴线方向与支撑杆的轴线方向相同的方式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根支撑杆的同侧,且二者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的一端端部、另一端固定在千斤顶支撑板上。
[0013]更近一步地,对于尺寸跨度较大的预留孔洞来说,在上述具有井字形结构的中心固定架的每相邻的竖杆和横杆之间且沿二者夹角平分线的方向斜向设置一根斜杆,使中心固定架形成一米字形架体;斜杆与第二末端支撑结构连接、或通过过渡延长杆与第二末端支撑结构连接;第二末端支撑结构由支撑杆、千斤顶和一块角钢构成;千斤顶与支撑杆同轴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支撑杆上、另一端居中固定在角钢的内顶角处,并使角钢的外顶角能够在千斤顶的伸长作用下与预留孔洞的对应顶角对合。
[0014]进一步地,在中心固定架的每根横杆和竖杆的末端、每根连接杆的两端、以及每根支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带孔连接部,使相邻两个部件之间能够通过装配在带孔连接部内的多个螺栓连接固定为一体。
[0015]进一步地,当杆体的径向截面为方形或多边形或异形时,带孔连接部为板面上均布开设有若干个通孔的钢板,其以平行于杆体端面的方式成对且对称地固定在各杆体端部外侧壁面上。
[0016]进一步地,当杆体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时,带孔连接部可以为固定在各杆体端部的法兰盘。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结构简单,组装及拆卸方便,结构稳定性强,不会破坏预留孔洞结构,且可以根据预留孔洞的实际尺寸自由调整装置的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预留孔洞的支撑要求,且能够反复循环利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的一种结构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的末端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安装在墙体预留孔
洞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安装在墙体预留孔洞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安装在墙体预留孔洞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该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包括中心固定架1、八根过渡延长杆和四个末端支撑结构;其中,
[0027]中心固定架1为一井字形架体,其具体由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杆以及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杆以相互垂直交叉的方式连接固定而成,且在每根横杆和竖杆的末端端面边缘处均对称设置有带孔连接部6;两根横杆和两根竖杆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0028]中心固定架1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的架体,或采用满足结构强度的实心金属杆、空心金属杆、或工字钢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而成。
[0029]在本实施例中,中心固定架1为采用多个短段工字钢焊接形成的钢制井字形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固定架(1)、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和若干个末端支撑结构;其中,中心固定架(1)周向均布设有多个呈辐射状的延伸部;末端支撑结构的数量与中心固定架(1)的延伸部的数量相适应,每个末端支撑结构一端与中心固定架(1)的至少一个延伸部端部连接,并在内置的千斤顶的作用下将其另一端抵在邻侧预留孔洞的内壁或顶角处;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可选择性连接在中心固定架(1)的延伸部与末端支撑结构之间,使中心固定架(1)的延伸部延长至与预留孔洞的尺寸相适应;每根过渡延长杆由一个连接杆(2)构成或由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杆(2)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固定架(1)为一由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杆以及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杆以相互垂直交叉的方式连接固定而成的井字形架体;过渡延长杆的数量为八根,其分别可选择地均布设置在中心固定架(1)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每根过渡延长杆的两端分别与中心固定架(1)和末端支撑结构相连接;每根过渡延长杆均由一个或若干个连接杆(2)依次连接构成;末端支撑结构的数量为四个,其分别设置在中心固定架(1)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每个末端支撑结构由两根支撑杆(3)、两个千斤顶(7)和一块千斤顶支撑板(8)构成;两根支撑杆(3)间隔且平行设置,二者的一端与中心固定架(1)的末端或两根过渡延长杆的一端相连接;千斤顶支撑板(8)为平板或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阳王鑫栾涛孙志杰丁文智魏巍王志远李龙舟
申请(专利权)人:曹妃甸新天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