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造粒机
,具体为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
技术介绍
[0002]吸附剂也称吸收剂,能够使活性成分附着在其颗粒表面,使液态微量化合物添加剂变为固态化合物,有利于实施均匀混合,是一种能够有效地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体物质,常用的吸附剂大多制成颗粒状,以方便使用者使用,因此在吸附剂的生产过程中常使用造粒机。
[0003]而现有技术中的吸附剂造粒机能源利用率高,能耗低,但是,吸附剂造粒机为保障生产的吸附剂颗粒符合质量标准,往往还需额外使用筛选设备对吸附剂颗粒进行筛选,筛除较小的碎颗,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不便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吸附剂造粒机为保障生产的吸附剂颗粒符合质量标准,往往还需额外使用筛选设备对吸附剂颗粒进行筛选,筛除较小的碎颗,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不便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包括造粒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机本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2),造粒机本体(1)的底部设有排料管(3),造粒机本体(1)的下方设有底座(21),底座(21)和造粒机本体(1)通过若干支撑腿(22)连接,造粒机本体(1)的下方设有调节式抖动筛粒组件;调节式抖动筛粒组件包括两个侧板(4),两个侧板(4)之间通过导料板(5)连接,导料板(5)的下方设有两个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上固定连接有筛网(8),第一转轴(6)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侧板(4),且第一转轴(6)与侧板(4)的贯穿处设有第一轴承(7),第一转轴(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9),两个侧板(4)相远离的一侧均设有两个第一蜗杆(10),第一蜗杆(10)和侧板(4)通过转动单元连接,相邻两个第一蜗杆(10)相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相邻两个第一蜗杆(10)上的螺纹方向相反,侧板(4)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蜗轮(11),第二蜗轮(11)的一侧与其中一个第一蜗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侧板(4)之间设有第二蜗杆(12),第二蜗杆(12)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侧板(4),且第二蜗杆(12)和侧板(4)的贯穿处设有第二轴承(13),第二蜗杆(12)的一端与侧板(4)通过振动防转组件连接,筛网(8)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块(14),第一连接块(14)的一侧设有支撑板(15),第一连接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6),且第二转轴(16)贯穿支撑板(15),支撑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18),两个侧板(4)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板(17)连接,且连接板(17)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矩形孔(19),螺纹柱(18)贯穿第一矩形孔(19),螺纹柱(18)的外部套设有两个螺纹环(20),侧板(4)和底座(21)通过抖动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防转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蜗杆(12)一端的第一固定盘(25),第一固定盘(25)和第二蜗杆(1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盘(25)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限位孔(26),第一固定盘(25)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动板(29),第一活动板(2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27),第二连接块(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柱(28),其中一个侧板(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孔(31),第一活动板(29)贯穿第二矩形孔(31),第一活动板(29)的顶部开设有插孔(30),插孔(30)内设有插杆(32),插杆(32)的顶端贯穿第二矩形孔(31)的顶部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吸附剂造粒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振威,赖红,王博,
申请(专利权)人:萍乡市康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