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组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40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组件工艺,其中:电性模组工艺包括先将电性片以贯通形式插于模座插槽;再将端子从模盖卡槽中的扩展槽装入模盖端脚孔中,使端子叉部处于扩展槽;后将模盖扣在模座上使端子叉部夹持电性片形成通路;电性模组装入金属壳体工艺包括金属壳体铸造成型并包括上侧板横排的槽孔,后侧板下边缘凸起肋条部,电性模组装于金属壳体前先让电性模组凸柱对准槽孔,背板推至抵持后侧板,盖部抵持上侧板,背板底部抵持肋条部,通过前述工艺,解决了该产品易制成、拆卸的技术问题,达成了提升产能和良率的效果。达成了提升产能和良率的效果。达成了提升产能和良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组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指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组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电连接组件工艺,只有作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只能采用抽检,采用抽检时不能保证所有产品的良率,这是其一;其二,由于产品结构及组件复杂,制成的精密要求较高,在借助治具作业时容易毁坏产品,且生产效率低;其三,电连接组件工艺与外部插销适配时,采用无防误插的硬插接,既易损坏产品,也不利于快捷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组件工艺。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组件工艺,包括:
[0006]电性模组工艺:
[0007]电性模组分别包括模座、电性片和模盖成型,模座具有底座和垂直底座延伸的具有背板槽的背板;电性片具有上部和下部以及下部大于上部宽度形成的侧阶部,上部具有上触脚,下触脚;模盖具有扣部和垂直扣部一侧延伸的盖部,扣部具有相对背板槽设置的卡槽,卡槽设有扩展槽及连接扩展槽的端脚孔,其中:
[0008]先将电性片以贯通形式插于插槽,使侧阶部与底座上面齐平,并使上部的相应侧与模座的背板槽干涉,下部在背板槽中向下延伸并超出背板底部而形成卡部;
[0009]再将端子从卡槽中的扩展槽装入端脚孔中,使端子鱼眼脚经端脚孔悬于扣部的背面,并使端子叉部处于扩展槽;
[0010]后将模盖扣在模座上,并通过扣部下侧与模座上面形成的榫卯结构和盖部穿孔适配模座凸柱稳固,此时端子叉部夹持上触脚并使端子与电性片形成通路;
[0011]电性模组装于金属壳体工艺:
[0012]金属壳体不限于铸造成型并包括上侧板、后侧板以及不限于两端设置的端头部,上侧板横排有多个槽孔,在后侧板下边缘向内凸起肋条部,肋条部设有多个缺口;端头部形成有齐平上侧板前侧的第一平面和凸于第一平面并于第一平面形成阶面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设有柱脚和供定位孔,第二平面设有固件螺丝孔,其中:
[0013]先让凸柱对准槽孔,使背板推至抵持后侧板,此时盖部抵持上侧板,背板底部抵持肋条部上面,卡部插于肋条部缺口,以使电性模组装于金属壳体中。
[001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还包括固件与金属壳体相结合的方法,其中:
[0015]固件包括条形部和固件螺丝,条形部具有适配第二平面的端部,端部具有对应固件螺丝孔设置的固件孔,固件通过条形部在金属壳体中抵持电性模组,并通过固件螺丝穿过固件孔与固件螺丝孔适配,以此抵持电性模组在金属壳体中不自然脱出。
[0016]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还包括在端头部组装压簧构件的方法,其中:
[0017]端头部形成有依序相连通销孔段、冠簧段和压簧段,冠簧段等于压簧段孔径且大于销孔段孔径,压簧构件包括冠簧、压簧帽和压帽螺丝,其中:
[0018]先将冠簧自压簧段装入压簧段,再将压簧帽置于压簧段,用压簧帽将冠簧抵持在冠簧段,并通过压帽螺丝压制压簧帽不自然脱出。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
[0020]一是通过电性模组凸部与金属壳体槽孔的对准、让位适配,便了组装,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二是优化金属壳体及电性模组的结合结构,直接通过手动将电性模组装入金属壳体中,并利用简易的固件与螺丝拧接容易拆卸的特性,有利于产品拆卸检验后再利用,既能有效保证产品良率,也能降低损耗;三是利用冠簧的柔性特性,使插销形成软插接,避免硬插时的结构损坏,同时设计了防误插,以此有效快速作业,从而有效节省了材料及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4]图4是图3中f1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5]图5是本实施例中电性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实施例中电性模组的分解图。
[0027]图7是本实施例中电性模组的另一视角分解图。
[0028]图8是图7中f2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9]图9是本实施例中重点呈现端头部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实施例中重点呈现端头部的分解图。
[0031]图11是本实施例中端头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0033]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4]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0035]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36]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0037]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3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图中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组件工艺,包括金属壳体10、电性模组20及固件30,其中:
[0040]金属壳体10具有上侧板11及连接上侧板11的后侧板12,上侧板11横排有(长形)槽孔111,沿后侧板12下边缘向内凸起有肋条部13,肋条部13设有多个缺口131,缺口131与缺口131之间形成凸部132;
[0041]电性模组20(请结合参见图5至图8)包括设于金属壳体10中的多个并排的模组件(未标注),各模组件分别包括模座21、适配模座21的模盖22以及并排卡持于模座21与模盖22中的模制成型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组件工艺,其特征在于:电性模组工艺:电性模组分别包括模座、电性片和模盖成型,模座具有底座和垂直底座延伸的具有背板槽的背板;电性片具有上部和下部以及下部大于上部宽度形成的侧阶部,上部具有上触脚,下触脚;模盖具有扣部和垂直扣部一侧延伸的盖部,扣部具有相对背板槽设置的卡槽,卡槽设有扩展槽及连接扩展槽的端脚孔,其中:先将电性片以贯通形式插于插槽,使侧阶部与底座上面齐平,并使上部的相应侧与模座的背板槽干涉,下部在背板槽中向下延伸并超出背板底部而形成卡部;再将端子从卡槽中的扩展槽装入端脚孔中,使端子鱼眼脚经端脚孔悬于扣部的背面,并使端子叉部处于扩展槽;后将模盖扣在模座上,并通过扣部下侧与模座上面形成的榫卯结构和盖部穿孔适配模座凸柱稳固,此时端子叉部夹持上触脚并使端子与电性片形成通路;电性模组装于金属壳体工艺:金属壳体不限于铸造成型并包括上侧板、后侧板以及不限于两端设置的端头部,上侧板横排有多个槽孔,在后侧板下边缘向内凸起肋条部,肋条部设有多个缺口;端头部形成有齐平上侧板前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冰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凯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