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34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包括均安装在主框体内部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带动空气流动;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热源系统接通,所述散热器内流通有散热介质,所述热源系统用于加热并驱动散热介质在所述散热器内循环流动,所述散热介质通过散热器将热量传递至空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器内的热量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强导热性以辐射加对流的方式散到周围空气中,另一方面通过散热风扇提供的均匀持续性动力加速热量散失和对流,将热量以面热源的形式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大空间环境中,先形成大空间热源区,热源区向周围辐射传热,其覆盖的空间和面积较大,温度分布梯度小,热量分散均匀,人体感觉的舒适性较好。人体感觉的舒适性较好。人体感觉的舒适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供暖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室内暖器有水热型的地暖暖器和电热型取暖器两种类型;其中水热型:地暖暖器的热源来自于燃气壁挂炉的热水,靠天然气燃烧并供给地暖的热水进行散热;优点:辐射散热,热量分布均匀,人体感觉的舒适性较好;缺点:运行成本极高,能量浪费严重,供热反应迟钝,需提前较长时间开启暖器,对室内家具或墙面有一定影响,易产生异味,装修时需提前安装,占用室内高度,不适合老房改造,后期运行维护或维修难度大。对于电热型:传统的电热型暖器有金属加热暖气、碳晶加热暖器、碳纤维加热暖器、红外加热暖器、石墨烯加热暖器等,热源均来自于电加热,电加热效率低于92%,通过自然对流形成一道热流墙,向周围辐射传热,热流区域较小。优点:可移动,使用灵活;即开即用,控制方便;占地空间小,容易配合装修。缺点:电加热温度高,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使用寿命短;散热覆盖的空间和面积较小,热量堆积严重,有效供热面积较小;供热温度分布梯度较大,整体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其既具有地暖的舒适性,又具有电加热暖器的灵活性,而且经济节能、安全耐用、适用范围广。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包括均安装在主框体内部的:
[0005]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带动空气流动;
[0006]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热源系统接通,所述散热器内流通有散热介质,所述热源系统用于加热并驱动散热介质在所述散热器内循环流动,所述散热介质通过散热器将热量传递至空气中,所述散热风扇将散热器周围的热空气推动至待取暖的空间内。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安装在板框上,所述板框固定在所述主框体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呈等间距的矩阵分布。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器包括铜管,所述铜管呈S型分布在所述散热风扇的正前方,所述铜管的两端均接通在所述热源系统上。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铜管连接在多个平行且等间距分布的散热翘片上,所述散热翘片安装在所述主框体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翘片为石墨烯翘片。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源系统安装在主框体内,且热源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串联接通的储液箱、加热器和输送泵,所述铜管的两端分别接通在输送泵的出口和储液箱的进口上。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器为厚膜加热管,所述储液箱上接通有
安装在主框体外部的气阀。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框体的外部还安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联合控制加热器、输送泵和散热风扇三者的工作。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框体上还安装有多个用于对其支撑的万向轮,所述主框体的外部还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插头和用于抓握的把手。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是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通过厚膜加热管可以将铜管内流通的散热介质快速加热升温,通过控制器将加热管内流过的液体维持在所需温度附近,通过输送泵将恒温散热介质送至散热器内将热量散失后进入储液箱内循环使用。散热器内的热量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强导热性以辐射加对流的方式散到周围空气中,另一方面通过呈平面矩阵排布的散热风扇提供的均匀持续性动力加速热量散失和对流,将热量以面热源的形式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大空间环境中,先形成大空间热源区,热源区向周围辐射传热,其覆盖的空间和面积较大,温度分布梯度小,热量分散均匀,人体感觉的舒适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的主视剖面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的俯视剖面图;
[0020]图3为图1去除散热器和热源系统后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系统图;
[0022]图中标号说明:
[0023]10、散热器;11、主框体;12、板框;13、散热风扇;14、散热翘片;15、铜管;16、储液箱;17、气阀;18、加热器;19、输送泵;20、控制器;21、万向轮;22、把手;23、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5]参照图1

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的一实施例;
[0026]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包括主框体11、均安装在主框体11内部的散热风扇13和散热器10,其中主框体11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镂空结构,也就是说散热风扇13能够将散热器10附近被加热的空气吹向主框体11的外部。
[0027]所述散热风扇13用于带动空气流动;散热风扇13包括电机及安装在电机上的扇叶,通过电机带动扇叶转动,进而推动空气流动;所述散热器10与热源系统接通,所述散热器10内流通有散热介质,本实施例中的散热介质为软化水,所述热源系统用于加热并驱动散热介质在所述散热器10内循环流动,所述散热介质通过散热器10将热量传递至空气中,所述散热风扇13将散热器10周围的热空气推动至待取暖的空间内。
[0028]通过热源系统将散热器10内流通的散热介质快速加热升温,散热介质在散热器10内将热量散失后进入热源系统内循环使用,散热器10内的热量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强导热性以辐射加对流的方式散到周围空气中,另一方面通过散热风扇13提供的均匀持续性动力加速热量散失和对流,将热量以面热源的形式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大空间环境中。
[002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散热风扇13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安装在板框12上,所述板框12固定在所述主框体11上,多个所述散热风扇13呈等间距的矩阵分布。散热风扇13由控制器20控制其开关和风扇内电机的频率,当所有电机同步工作时会产生低于20分贝的噪音,工作时控制每一排风扇的电机开启时间均相差半个频率周期,则声音传播时是峰值和谷值相抵消的状态,噪音大大减小,起到超静音的作用。
[003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器10包括铜管15,所述铜管15呈S型分布在所述散热风扇13的正前方,散热风扇13能够将铜管15散热的热量快速扩散至大空间环境中,加速取暖环境的升温,提高取暖效率,所述铜管15的两端均接通在所述热源系统上,通过热源系统源源不断地向铜管15内输送加热后的散热介质,保证持续供暖;
[003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

图2所示,所述铜管15连接在多个平行且等间距分布的散热翘片14上,所述散热翘片14安装在所述主框体11上,所述散热翘片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安装在主框体内部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带动空气流动;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热源系统接通,所述散热器内流通有散热介质,所述热源系统用于加热并驱动散热介质在所述散热器内循环流动,所述散热介质通过散热器将热量传递至空气中,所述散热风扇将散热器周围的热空气推动至待取暖的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安装在板框上,所述板框固定在所述主框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呈等间距的矩阵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铜管,所述铜管呈S型分布在所述散热风扇的正前方,所述铜管的两端均接通在所述热源系统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移动式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连接在多个平行且等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亨通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