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铎专利>正文

一种废旧锂电池安全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323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旧锂电池安全破碎装置;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圆盘,圆盘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在底座上的L形的支撑板,圆盘经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圆盘的端面设有两个弧形通槽,圆盘的上方同轴设有一个漏斗,漏斗的下端出口位置同轴转动安装有一个下端向外倾斜的卸料管,卸料管绕圆盘轴线转动过程中可依次通过弧形通槽并与其连通,圆盘的下方设有一个转轴,转轴即可绕其轴线往复转动又能沿其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转轴上方固定有两个前后布置且开口朝上的导料槽,导料槽与弧形通槽上下对应,前侧的导料槽的右端部与后侧导料槽的左端部各平滑连接有一个由硬质过滤网构成的料框,每个料框的下方设有一个上端开口且可左右往复晃动的沙箱。复晃动的沙箱。复晃动的沙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旧锂电池安全破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旧锂电池回收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废旧锂电池安全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废旧锂电池的回收量也逐年增加,废旧锂电池中包含多种可回收的稀有金属,以三元锂电池为例,内含的镍、钴、锰(或铝)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回收后的锂电池经初级破碎、二次破碎、风选、磁选等工序可将锂电池内可回收部分进行分类回收,但众所周知的是,锂电池在挤压破碎后容易产生爆炸和燃烧,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环保要求也很难达标,因此锂电池在回收破碎之前需要进行放电处理,以降低其爆炸风险,现阶段的工业生产中的放电为盐水池浸泡放电,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盐水池放电效率低,并且废旧电池残存电量不均匀,在盐水池中放电后部分废旧电池不能完全放电,造成废旧锂电池在破碎时仍存在破碎后起火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现阶段一般采用减少一次投料的量,以减少大量物料在集中破碎时热量堆叠造成的起火燃烧,但这样无疑会降低生产效率。
[0003]现存的一些存在与实验室阶段的锂电破碎方式:真空环境破碎和充惰性气体填充破碎,此类方式生产环境要求苛刻,且密闭空间难以保持,惰性气体逸散严重,不适用于现阶段的工业生产,以申请号为:201810201621.4,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锂电池和锂电池模组破碎方法,就是典型的实验室方法,通过充入阻燃气体实现的防起火的锂电池破碎方法,以申请号为:201810755022.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星型叶轮带电锂电池破碎机,也是典型理想化破碎方式,通过构件真空环境实现破碎时的阻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旧锂电池安全破碎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锂电池破碎回收时存在起火爆炸的安全隐患,以及锂电池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造成可回收材料损毁的问题。
[0005]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一个底座,底座上方设有一个水平的圆盘,圆盘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在底座上的L形的支撑板,圆盘经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圆盘的端面设有两个前后对称且同轴的弧形通槽,圆盘的上方同轴设有一个漏斗,漏斗的下端出口位置同轴转动安装有一个下端向外倾斜的卸料管,卸料管的下端与圆盘的上端面滑动贴合,卸料管绕圆盘轴线转动过程中可依次通过弧形通槽并与其连通,圆盘的下方设有一个轴线水平前后方向的转轴,转轴即可绕其轴线往复转动又能沿其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转轴上方固定有两个前后布置且开口朝上的导料槽,导料槽与弧形通槽上下对应,前侧的导料槽的右端部与后侧导料槽的左端部各平滑连接有一个由硬质过滤网构成的料框,每个料框的下方设有一个上端开口且可左右往复晃动的沙箱。
[0006]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一个L形杆,L形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漏斗上。
[0007]优选的,圆盘的底部上同轴贯穿并转动安装有一个竖轴,圆盘的底板上设有第一电机,竖轴的下端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竖轴的上端固定在卸料管上。
[0008]优选的,位于后侧的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一震动电机,转轴的后端同轴转动安装在第一震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转轴的前端贯穿并伸出前侧的支撑板,转轴的前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齿轮轴,齿轮轴上啮合后有一个与其始终保持啮合并经往复步进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
[0009]优选的,所述导料槽与料框平滑连接成一个勺子形,导料槽远离料框的一端向内收缩使其的宽度变窄。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可驱动沙箱左右往复移动的第二震动电机,沙箱下方安装有滚轮,底座上设有与滚轮配合的轨道槽,滚轮安装在轨道槽内。
[0011]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一个立柱,立柱上滑动安装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滑块,滑块转动安装在转轴上。
[0012]本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将初级破碎后的锂电池与消防沙混合的方式有效的实现破碎后的锂电池与空气隔绝杜绝其燃烧,有效的解决了锂电池破碎后起火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可回收材料损毁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面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剖面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由图1至图4可知,本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底座1,底座1上方设有一个水平的圆盘2,圆盘2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在底座1上的L形的支撑板3,圆盘2经支撑板3固定在底座1上,圆盘2的端面设有两个前后对称且同轴的弧形通槽4,圆盘2的上方同轴设有一个漏斗5,漏斗5的下端出口位置同轴转动安装有一个下端向外倾斜的卸料管6,卸料管6的下端与圆盘2的上端面滑动贴合,卸料管6绕圆盘2轴线转动过程中可依次通过弧形通槽4并与其连通,圆盘2的下方设有一个轴线水平前后方向的转轴7,转轴7即可绕其轴线往复转动又能沿其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转轴7上方固定有两个前后布置且开口朝上的导料槽8,导料槽8与弧形通槽4上下对应,前侧的导料槽8的右端部与后侧导料槽8的左端部各平滑连接有一个由硬质过滤网构成的料框9,每个料框9的下方设有一个上端开口且可左右往复晃动的沙箱10。
[0019]为了实现漏斗5的安装,每个所述支撑板3的上方设有一个L形杆11,L形杆11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3上,另一端固定在漏斗5上。
[0020]为了实现卸料管6的转动驱动,所述圆盘2的底部上同轴贯穿并转动安装有一个竖轴12,圆盘2的底板上设有第一电机13,竖轴12的下端与第一电机13输出轴同轴固定,竖轴12的上端固定在卸料管6上。
[0021]为了实现转轴7的驱动,位于后侧的所述支撑板3上安装有第一震动电机14,转轴7
的后端同轴转动安装在第一震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上,转轴7的前端贯穿并伸出前侧的支撑板3,转轴7的前端同轴固定有一个齿轮轴15,齿轮轴15上啮合后有一个与其始终保持啮合并经往复步进电机16驱动的第一齿轮17。
[0022]为了更好的震动和导料,所述导料槽8与料框9平滑连接成一个勺子形,导料槽8远离料框9的一端向内收缩使其的宽度变窄。
[0023]为了实现沙箱10的左右往复晃动,所述底座1上设有可驱动沙箱10左右往复移动的第二震动电机18,沙箱10下方安装有滚轮19,底座1上设有与滚轮19配合的轨道槽,滚轮19安装在轨道槽内。
[0024]为了实现转轴7的辅助支撑,所述底板上设有一个立柱20,立柱20上滑动安装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滑块21,滑块21转动安装在转轴7上。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破碎机破碎后的物料经提升传送皮带传送至漏斗5内,漏斗5上大下小,其直径能有效承载从提升传送机上落下的物料,在第一震动电机14的驱动下使得转轴7保持前后方向的往复震动,并在往复步进电机16的驱动下可使转轴7往复转动,在转轴7震动时在齿轮轴15与第一齿轮17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次齿轮与齿轮轴15始终保持啮合状态,此次转轴7的前后震动与往复摆动可同时进行,转轴7的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旧锂电池安全破碎装置,包括一个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一个水平的圆盘(2),圆盘(2)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在底座(1)上的L形的支撑板(3),圆盘(2)经支撑板(3)固定在底座(1)上,圆盘(2)的端面设有两个前后对称且同轴的弧形通槽(4),圆盘(2)的上方同轴设有一个漏斗(5),漏斗(5)的下端出口位置同轴转动安装有一个下端向外倾斜的卸料管(6),卸料管(6)的下端与圆盘(2)的上端面滑动贴合,卸料管(6)绕圆盘(2)轴线转动过程中可依次通过弧形通槽(4)并与其连通,圆盘(2)的下方设有一个轴线水平前后方向的转轴(7),转轴(7)即可绕其轴线往复转动又能沿其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转轴(7)上方固定有两个前后布置且开口朝上的导料槽(8),导料槽(8)与弧形通槽(4)上下对应,前侧的导料槽(8)的右端部与后侧导料槽(8)的左端部各平滑连接有一个由硬质过滤网构成的料框(9),每个料框(9)的下方设有一个上端开口且可左右往复晃动的沙箱(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旧锂电池安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板(3)的上方设有一个L形杆(11),L形杆(11)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3)上,另一端固定在漏斗(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旧锂电池安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2)的底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铎
申请(专利权)人:杨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