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318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包括步骤:A、确定煤仓料位高度与体积间关系;B、得出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C、确保试验期间其他非试验机组不进行上煤,DCS有实时煤仓料位高度数据;D、确定机组在设计煤质下以及实际煤质下的煤流量,确定计划试验时长,试验开始时记录煤仓料位高度;E、得出实际的试验时长,得出按照设计煤流量与实际煤流量需要的上煤量;F、得出试验结束时煤仓应达到的料位高度;G、试验期间运行人员控制上煤皮带运行,控制煤仓料位高度。利用本方法提供的修正方法可将影响上煤系统电耗的因素修正至设计条件,有助于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结果与设计保证值进行比较。性能试验结果与设计保证值进行比较。性能试验结果与设计保证值进行比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火电机组热力性能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厂用电耗作为燃煤机组性能考核试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保证指标,是反映机组辅助设备耗电量的指标,也是机组供电煤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和修正对于整个性能试验需尽可能准确。
[0003]在所有厂用电设备中,燃煤机组的上煤系统(将煤从煤场输送至单元制锅炉煤仓内)由于其系统设备繁杂、多为小功率设备,而且由于上煤系统设备接线复杂,因此,通常无法对实际电耗进行有效的直接测量。因此,探讨厂用电率计算中的上煤系统电耗修正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4]影响机组上煤系统实际电耗的主要因素包括:
[0005](1)煤质的变化;
[0006](2)机组整体能耗与设计值存在偏差;
[0007](3)机组的实际运行工况与设计值存在偏差
[0008](4)运行人员的操作习惯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在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将实测上煤系统电耗修正至对应设计条件。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1]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A、机组整体性能试验前,通过锅炉煤仓的设计资料确定煤仓的尺寸及形状,并得出其内部煤的料位高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进入步骤B;
[0013]B、试验开始前通过煤的分析报告或通过文献资料得到试验用煤的密度,由于煤块之间存在较大空隙,需确认空隙系数,并计算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按照,进入步骤C;
[0014]C、试验开始前通过运行上煤系统,提前将所有机组煤仓料位补充至高位,确保试验期间其他非试验机组不进行上煤,仅对试验机组进行上煤,确定煤仓中的高度计工作正常,具有有效的标定、校验记录,DCS记录具有实时煤仓料位高度数据,进入步骤D;
[0015]D、试验前根据机组设计条件下的供电煤耗和规定工况下的机组输出功率,确定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设计煤质下的煤流量设计值F
design_coal
,单位为t/h,确定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实际煤质下的煤流量F
test_coal
,单位为t/h,确定该试验工况的计划试验时长T
plan
,单位为h,在试验开始时记录煤仓料位高度L
start
,进入步骤E;
[0016]E、试验期间,实际的试验时长根据试验条件、运行参数的稳定性进行调整,试验时
长调整值为ΔT,计算实际的试验时长T
test
、试验期间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
design_coal
和试验期间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
test_coal
,进入步骤F;
[0017]F、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进入步骤G;
[0018]G、试验期间运行人员通过控制上煤皮带运行,来控制煤仓料位高度,试验结束时煤仓达到的料位高度按照公式(7)进行计算:
[0019]L
end
=L
start
+ΔL
ꢀꢀ
(7)
[0020]其中,L
end
为试验结束时煤仓应达到的料位高度,单位为m,L
start
为试验开始时记录的煤仓料位高度,单位为m,ΔL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单位为m;
[0021]该步骤在试验期间任何时间段均可进行,只需确保在试验结束时煤仓料位高度为L
end
即可,进入步骤G;
[0022]G、按照步骤A~F进行机组整体性能试验,实际的上煤系统的耗电量可反映出设计条件下该系统的耗电值。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A中,普通煤仓直筒段为长方体,则煤仓内部煤的料位高度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0024][0025]其中,L
coal
为煤仓内部煤料位高度,单位为m;V
coal
为煤仓内部煤的体积,单位为m3;S
scuttle
为煤仓直筒段的截面积,单位为m2。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B中,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0027]ρ
coal
=ρ
test_coal
×
G
ꢀꢀ
(2)
[0028]其中,ρ
coal
为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单位为t/m3;ρ
test_coal
为试验用煤的密度,单位为t/m3;G为空隙系数。
[002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G取0.5至0.7,为无量纲量。
[003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E中,实际的试验时长T
test
按照公式(3)进行计算:
[0031]T
test
=T
plan
+ΔT
ꢀꢀ
(3)
[0032]式中:T
test
为实际际试验时长,h;T
plan
为试验计划时长,h;ΔT为试验时长调整值,h。
[003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试验期间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
design_coal
按照公式(4)进行计算:
[0034]M
design_coal
=F
design_coal
×
T
test
ꢀꢀ
(4)
[0035]式中:M
design_coal
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t;F
design_coal
为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的煤流量设计值,t/h。
[003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试验期间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
test_coal
按照公式(5)进行计算:
[0037]M
test_coal
=F
test_coal
×
T
test
ꢀꢀ
(5)
[0038]式中:M
test_coal
为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t;F
test_coal
为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的煤流量实际值,t/h。
[003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机组整体性能试验前,通过锅炉煤仓的设计资料确定煤仓的尺寸及形状,并得出其内部煤的料位高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进入步骤B;B、试验开始前通过煤的分析报告或通过文献资料得到试验用煤的密度,由于煤块之间存在较大空隙,需确认空隙系数,并计算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按照,进入步骤C;C、试验开始前通过运行上煤系统,提前将所有机组煤仓料位补充至高位,确保试验期间其他非试验机组不进行上煤,仅对试验机组进行上煤,确定煤仓中的高度计工作正常,具有有效的标定、校验记录,DCS记录具有实时煤仓料位高度数据,进入步骤D;D、试验前根据机组设计条件下的供电煤耗和规定工况下的机组输出功率,确定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设计煤质下的煤流量设计值F
design_coal
,单位为t/h,确定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实际煤质下的煤流量F
test_coal
,单位为t/h,确定该试验工况的计划试验时长T
plan
,单位为h,在试验开始时记录煤仓料位高度L
start
,进入步骤E;E、试验期间,实际的试验时长根据试验条件、运行参数的稳定性进行调整,试验时长调整值为ΔT,计算实际的试验时长T
test
、试验期间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
design_coal
和试验期间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
test_coal
,进入步骤F;F、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进入步骤G;G、试验期间运行人员通过控制上煤皮带运行,来控制煤仓料位高度,试验结束时煤仓达到的料位高度按照公式(7)进行计算:L
end
=L
start
+ΔL
ꢀꢀꢀꢀ
(7)其中,L
end
为试验结束时煤仓应达到的料位高度,单位为m,L
start
为试验开始时记录的煤仓料位高度,单位为m,ΔL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单位为m;该步骤在试验期间任何时间段均可进行,只需确保在试验结束时煤仓料位高度为L
end
即可,进入步骤G;G、按照步骤A~F进行机组整体性能试验,实际的上煤系统的耗电量可反映出设计条件下该系统的耗电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普通煤仓直筒段为长方体,则煤仓内部煤的料位高度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其中,L
coal
为煤仓内部煤料位高度,单位为m;V
coal
为煤仓内部煤的体积,单位为m3;S
scutt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晨光薛志恒王慧青白睿博何涛杨众乔吴涛何欣欣徐征赵永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