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及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301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经编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及编织方法,该织物包括薄组织、厚组织、若干网孔组织、若干提花组织以及若干刺绣组织,所述薄组织和厚组织均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面层和底层的间隔层,所述提花组织包括厚组织和位于厚组织上方的提花线;所述网孔组织包括底层和间隔层;所述刺绣组织包括网孔组织以及连接于网孔组织上方的刺绣线,所述刺绣线包括左上或右上倾斜的一条或交叉的两条,当刺绣线为两条时,其形成V形刺绣线或X形刺绣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双贾卡双针床机型上,编织出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弥补了现有技术中贾卡织物网孔组织单一的空白,提供了一种新型网孔组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法。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及编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编
,具体指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及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双针床双贾卡经编机上,贾卡梳栉和间隔层梳栉均可在前后针床分别垫纱成圈,贾卡梳栉可以形成薄组织,厚组织、提花组织和网孔组织,但由于送经机构采用的是积极式经轴送经机构,因此在设计花型方面,需考虑到纱线张力的问题,因此在花型设计上有局限性,随着消极式经轴送纱机构的应用,贾卡织物的花型也逐渐丰富,但目前的贾卡织物中,为增加透气和花型效果,大多通过设置网孔组织或者平面提花组织实现,但常规的网孔组织只能形成通透或者不通透的效果,目前尚未开发出具有网孔刺绣效果的经编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双针床双贾卡织物及其编织方法,该织物的网孔层次丰富,形成的网孔形状多样,且采用消极式纱架送经机构,设计花型更简便,无需考虑张力问题,在花型设计上更随意,设计感强。贾卡梳栉除了布面可以形成薄组织,厚组织,网孔组织或提花组织外,还可以在网孔组织中间形成小V形、X形或大V形的刺绣效果,能够更好的丰富网孔提花效果。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该织物为具有至少8把梳栉的双针床双贾卡经编机编织而成,8把梳栉从前针床到后针床分别是地梳GB1、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半机号贾卡梳栉JB3.1、半机号贾卡梳栉JB3.2、地梳GB4、地梳GB5和地梳GB6;<br/>[0005]该织物包括薄组织、厚组织、若干网孔组织、若干提花组织以及若干刺绣组织,所述薄组织和厚组织均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面层和底层的间隔层,所述提花组织包括厚组织和位于厚组织上方的提花线;所述网孔组织包括底层和间隔层;所述刺绣组织包括网孔组织以及连接于网孔组织上方的刺绣线,所述刺绣线包括左上或右上倾斜的一条或交叉的两条,当刺绣线为两条时,其形成V形刺绣线或X形刺绣线。
[0006]进一步的,所述面层包括以下垫纱组织:
[0007]地梳GB1在前针床垫纱成圈,其垫纱组织为1
‑0‑1‑
1/0
‑1‑1‑
1//;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和JB2.2在前针床垫纱成圈,其基础垫纱组织均为1
‑0‑1‑
1/1
‑2‑1‑
1//;半机号贾卡梳栉JB3.1和JB3.2在前针床和/或前后针床轮流垫纱成圈,其基础垫纱组织均为1
‑0‑1‑
1/1
‑2‑1‑
1//;地梳GB4在前针床垫纱成圈,其垫纱组织为1
‑0‑1‑
1/0
‑1‑1‑
1//;
[0008]所述间隔层为地梳GB5在前后针床垫纱成圈形成,其垫纱组织为1
‑0‑2‑
1/2
‑3‑1‑
2//;
[0009]所述底层为地梳GB6在后针床编织成圈形成,其垫纱组织为2
‑2‑0‑
2/3
‑3‑3‑
1//;
[0010]进一步的,所述薄组织的面层中,JB2.1和JB2.2的垫纱数码为1
‑0‑1‑
1/1
‑2‑1‑
1//。
[0011]进一步的,所述厚组织的面层中,JB2.1和JB2.2的垫纱数码为1
‑0‑1‑
1/2
‑3‑1‑
1//。
[0012]进一步的,所述网孔组织中,JB2.1和JB2.2的垫纱数码为2
‑1‑1‑
1/1
‑2‑1‑
1//。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刺绣线为贾卡梳栉JB3.1和/或JB3.2在前针床垫纱形成的衬纬组织。
[0014]进一步的,V形刺绣线的垫纱组织包括:贾卡梳栉JB3.1的垫纱组织0
‑0‑0‑
0/1
‑1‑1‑
1/1
‑1‑1‑
1/2
‑2‑2‑
2//和贾卡梳栉JB3.2的垫纱组织2
‑2‑2‑
2/1
‑1‑1‑
1/1
‑1‑1‑
1/0
‑0‑0‑
0//。
[0015]进一步的,V形刺绣线的垫纱组织包括:贾卡梳栉JB3.1的垫纱组织0
‑0‑0‑
0/1
‑1‑1‑
1/1
‑1‑1‑
1/1
‑1‑1‑
1/1
‑1‑1‑
1/2
‑2‑2‑
2//和贾卡梳栉JB3.2的垫纱组织2
‑2‑2‑
2/1
‑1‑1‑
1/1
‑1‑1‑
1/1
‑1‑1‑
1/1
‑1‑1‑
1/0
‑0‑0‑
0//。
[0016]进一步的,X形刺绣线的垫纱组织包括:贾卡梳栉JB3.1的垫纱组织0
‑0‑0‑
0/1
‑1‑1‑
1/1
‑1‑1‑
1/2
‑2‑2‑
2//和贾卡梳栉JB3.2的垫纱组织2
‑2‑2‑
2/1
‑1‑1‑
1/1
‑1‑1‑
1/0
‑0‑0‑
0//。
[0017]进一步的,所述提花线为贾卡梳栉JB3.1和JB3.2在前后针床轮流垫纱成圈形成的成圈组织,其中,贾卡梳栉JB3.1的垫纱组织为1
‑0‑1‑
0/1
‑2‑1‑
2//,贾卡梳栉JB3.2的垫纱组织为1
‑2‑1‑
2/1
‑0‑1‑
0//。
[0018]进一步的,第二和第三纱线均为不同类型的纱线或者不同颜色的同类纱线,第一纱线的粗细需小于第二纱线的粗细和第三纱线的粗细,以此形成具有双色间隔效果。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1)选择编织设备:选择带有4把半机号的双针床双贾卡经编机,采用8把梳栉编织,8把梳栉从前针床到后针床分别是地梳GB1、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半机号贾卡梳栉JB3.1、半机号贾卡梳栉JB3.2、地梳GB4、地梳GB5和地梳GB6;其中,地梳GB1只作用于前针床,地梳GB6只作用于后针床;
[0021](2)穿纱及编织:地梳GB1穿第一纱线,只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编链组织;
[0022]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和JB2.2满穿穿入第二纱线,在前针床垫纱成圈;
[0023]半机号贾卡梳栉JB3.1和JB3.2满穿穿入第三纱线,在前针床和/或前后针床轮流垫纱成圈;
[0024]地梳GB4穿入第四纱线,在前针床垫纱成圈,编织编链组织;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该织物为具有至少8把梳栉的双针床双贾卡经编机编织而成,8把梳栉从前针床到后针床分别是地梳GB1、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半机号贾卡梳栉JB2.2、半机号贾卡梳栉JB3.1、半机号贾卡梳栉JB3.2、地梳GB4、地梳GB5和地梳GB6;其特征在于:该织物包括薄组织、厚组织、若干网孔组织、若干提花组织以及若干刺绣组织,所述薄组织和厚组织均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面层和底层的间隔层,所述提花组织包括厚组织和位于厚组织上方的提花线;所述网孔组织包括底层和间隔层;所述刺绣组织包括网孔组织以及连接于网孔组织上方的刺绣线,所述刺绣线包括左上或右上倾斜的一条或交叉的两条,当刺绣线为两条时,其形成V形刺绣线或X形刺绣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包括以下垫纱组织:地梳GB1在前针床垫纱成圈,其垫纱组织为1
‑0‑1‑
1/0
‑1‑1‑
1//;半机号贾卡梳栉JB2.1和JB2.2在前针床垫纱成圈,其基础垫纱组织均为1
‑0‑1‑
1/1
‑2‑1‑
1//;半机号贾卡梳栉JB3.1和JB3.2在前针床或前后针床轮流垫纱成圈,其基础垫纱组织均为0
‑0‑0‑
0/1
‑1‑1‑
1//;地梳GB4在前针床垫纱成圈,其垫纱组织为1
‑0‑1‑
1/0
‑1‑1‑
1//;所述间隔层为地梳GB5在前后针床垫纱成圈形成,其垫纱组织为1
‑0‑2‑
1/2
‑3‑1‑
2//;所述底层为地梳GB6在后针床编织成圈形成,其垫纱组织为2
‑2‑0‑
2/3
‑3‑3‑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组织的面层中,JB2.1和JB2.2的垫纱数码为1
‑0‑1‑
1/1
‑2‑1‑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厚组织的面层中,JB2.1和JB2.2的垫纱数码为1
‑0‑1‑
1/2
‑3‑1‑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组织中,JB2.1和JB2.2的垫纱数码为2
‑1‑1‑
1/1
‑2‑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端龙邓盛土陈俊林陈梦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漳平协龙高新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