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91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包括软质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头部设置有管头和椭球头,所述外管上还设置有控制块,所述管头使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椭球头转动连接在管头内,所述椭球头为双层结构,所述椭球头的双层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杆,所述隔杆保证椭球头之间存在稳定的双层空间;所述管头内设置有空心块,所述空心块通过多个连杆固定连接在管头的内壁。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息肉堵塞椭球头小通孔使固定管、空心块处的负压持续增强,直至第二活塞块与转动腔的下壁脱离接触,带动第一叶轮转动,转动的第一叶轮带动定位杆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椭球头转动,进而使得椭球头的小通孔与息肉脱离接触,此时痰液便可顺利的被吸走。走。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痰器
,尤其涉及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

技术介绍

[0002]急诊科是急危重症的接诊场所,全天开放,不同于普通门诊。急诊科实行分级、分区诊治。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级,分别为濒危病人、危重病人、急症病人、非急症病人,急诊科最注重的是先抢救后治病,急诊科医生的第一任务也就是要抢救患者的生命。
[0003]吸痰器主要是电动式多功能负压吸痰器和简易手动吸痰器,操作端需要连接吸痰管或海绵吸痰管方可使用。一般常用电动式,有电源开关和手控开关,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吸痰和口腔护理,简单易学。用于对伤病员进行常规吸痰、气管切开等处理,适用于部队战救医疗以及医院或家用有呼吸道粘液或呕吐时的及时吸痰处理;
[0004]在急诊内科进行救助的过程中常需要用吸痰器对患者的咽喉部的痰液进行吸出,但在吸出的过程中由于痰液深入患者的咽喉,无法通过吸痰器进行吸出,一般需要医护人员拍打患者的背部使患者咳嗽,从而将痰液吸出,在深入患者咽喉的过程中由于每位患者咽喉的大小不一,直接插入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咽喉部受损,同时由于患者的呼吸道可能存在息肉的情况,而息肉则容易堵塞吸痰器的端部,从而进一步导致吸痰困难,甚至是损伤息肉造成出血等危险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包括软质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头部设置有管头和椭球头,所述外管上还设置有控制块,所述管头使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椭球头转动连接在管头内,所述椭球头为双层结构,所述椭球头的双层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杆,所述隔杆保证椭球头之间存在稳定的双层空间;
[0007]所述管头内设置有空心块,所述空心块通过多个连杆固定连接在管头的内壁,所述椭球头的底部连通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空心块密封转动连接,所述空心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的上壁密封转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上端贯穿至椭球头内并与椭球头内壁固定连接。
[0008]在上述的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中,所述定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叶轮,所述转动腔的下端连通有抽气管,所述空心块的下壁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块,所述转动腔的下壁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块,所述第一活塞块和第二活塞块通过硬质的同步杆连接,所述同步杆贯穿至转动腔内并与第二活塞块的上端固定连接。
[0009]在上述的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中,所述转动腔的上端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同步杆的下壁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下端与转动腔的下壁固定连接,所述
空心块连通有分管,所述分管与抽气管连通。
[0010]在上述的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中,所述控制块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所述外管位于控制腔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硬管,所述硬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叶轮,所述控制腔的内壁固定嵌设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连接有控制组件。
[0011]在上述的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泵液腔,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贯穿至泵液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三叶轮。
[0012]在上述的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中,所述泵液腔连通有大管和小管,所述大管的两点分别连接在泵液腔中第三叶轮的两端,所述大管上设置有操作组件,所述小管与硬管连通。
[0013]在上述的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中,所述操作组件包括压块,所述压块的下壁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密封滑动贯穿至大管内,所述压块的下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控制块的上壁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专利技术中息肉堵塞椭球头小通孔使固定管、空心块处的负压持续增强,直至带动第一活塞块上移,直至第二活塞块与转动腔的下壁脱离接触,此时抽气管与转动腔直接连通,由于进气管远离转动腔的一端直接与外界连通,故而外界的空气会经进气管进入转动腔内,从而带动第一叶轮转动,转动的第一叶轮带动定位杆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椭球头转动,进而使得椭球头的小通孔与息肉脱离接触,此时痰液便可顺利的被吸走;
[0016]2、本专利技术中还设置有可控制外管部分转动的控制组件,当本申请装置在向患者的呼吸道内探入时,若直接伸入则容易损伤呼吸道,此时控制组件工作,其中微型电机工作带动动力杆转动,动力杆转动带动第三叶轮转动,从而使得泵液腔内液体流动,液体流动至小管内则会驱动第二叶轮转动,从而带动硬管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实现外管转动,从而使得向呼吸道内探入时不会损伤呼吸道。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中管头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中控制块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中泵液腔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外管、2椭球头、3管头、4隔杆、5空心块、6连杆、7抽气管、8分管、9固定管、10定位杆、11第一活塞块、12第二活塞块、13同步杆、14第一叶轮、15进气管、16控制块、17控制腔、18微型电机、19第一齿轮、20第二齿轮、21硬管、22第二叶轮、23压块、24动力杆、25泵液腔、26第三叶轮、27大管、28小管、29挡块、30推杆、31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3]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4,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包括软质的外管1,外管1的头部设置有管头3和椭球头2,外管1上还设置有控制块16,管头3使用硬质材料制成,椭球头2转动连接在管头3内,椭球头2为双层结构,椭球头2的双层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杆4,隔杆4保证椭球头2之间存在稳定的双层空间;管头3内设置有空心块5,空心块5通过多个连杆6固定连接在管头3的内壁,椭球头2的底部连通有固定管9,固定管9与空心块5密封转动连接,空心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腔,转动腔的上壁密封转动连接有定位杆10,定位杆10的上端贯穿至椭球头2内并与椭球头2内壁固定连接;首先将外管1的管头3一端放入患者的呼吸道内,然后启动外界的抽气装置,使得抽气管7内产生负压,缓慢的移动本申请的吸痰器直至管头3移动至患者的痰液聚集处,由于椭球头2的外层设置有若干个小通孔,故而此时椭球头2处产生的负压便可将痰液抽走,抽走的痰液经椭球头2、固定管9、空心块5、分管8、抽气管7被抽至外界完成吸痰操作。
[0025]定位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叶轮14,转动腔的下端连通有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包括软质的外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头部设置有管头(3)和椭球头(2),所述外管(1)上还设置有控制块(16),所述管头(3)使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椭球头(2)转动连接在管头(3)内,所述椭球头(2)为双层结构,所述椭球头(2)的双层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杆(4),所述隔杆(4)保证椭球头(2)之间存在稳定的双层空间;所述管头(3)内设置有空心块(5),所述空心块(5)通过多个连杆(6)固定连接在管头(3)的内壁,所述椭球头(2)的底部连通有固定管(9),所述固定管(9)与空心块(5)密封转动连接,所述空心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的上壁密封转动连接有定位杆(10),所述定位杆(10)的上端贯穿至椭球头(2)内并与椭球头(2)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叶轮(14),所述转动腔的下端连通有抽气管(7),所述空心块(5)的下壁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块(11),所述转动腔的下壁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块(12),所述第一活塞块(11)和第二活塞块(12)通过硬质的同步杆(13)连接,所述同步杆(13)贯穿至转动腔内并与第二活塞块(12)的上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内科用快速安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腔的上端连通有进气管(15),所述同步杆(13)的下壁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下端与转动腔的下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韩雪迎
申请(专利权)人: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