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244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为笼式悬浮装置。笼内为流化床层和适配菌群,可与笼外污水相通。笼式悬浮装置中心设置有石墨烯加热区,供冬季补充温度用。笼内填装聚氨酯海绵体为生物膜载体,富集适配菌群,依靠笼内充足的生物酶,促成笼内适配菌、污水中土著微生物共同以载体为基核,形成多种微生物共生的生物膜;只允许生物膜在笼内与污水交互作用,成为生物膜固定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块化笼式悬浮装置,便于在水面安装维修、更换笼内载体和适配菌群,发挥针对性选择适配菌的定向效率,适应改善不同水质指标的需求。本固定床系统按需匹配新菌种,为污水池形成新的生物同化能力,提质增效快,节约投资显著。节约投资显著。节约投资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生物膜固定床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污水处理厂工艺造成活性污泥浓度表层低于下层的效能差别。同时又具有生化池溶解氧浓度表层高于下层,光照作用表层大于下层,水力混合表层大于下层等潜力需要开发,为补短挖潜,特别开发旨在利用表层生物光合作用、高水力交换条件、高溶氧本底的生物膜固定床系统,同时填补表层活性污泥浓度低的缺板。
[0003]现有污水处理厂应用各类膜,均固定于水下,本专利技术在形式上的唯一差别是设计为笼形,在表层水工作。为了发挥这一悬浮工作状态的增效优势,在选用笼中微生物载体、匹配高效微生物菌剂,特别是可与原有生物膜反应器匹配使用,做到增设定型装置,提高生化池20

30%净化污水效能。目前尚无功能和外观与本专利技术近似的实施方案。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中的模块化是指: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子系统,并成为模块产品的过程。每一个单一装置均具有独立、完整的功能,可按需扩大具有同等功能的装置数量产生规模效应。
[0005]悬浮式:装置依靠外力固定于污水池表层,呈悬浮工作状态。
[0006]生物膜:多种微生物附着、富集、扩繁并与污水共生互动的膜状生命共同体;
[0007]固定床:沿用传统释义:一种利用气体或液体通过颗粒状固体层而使固体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并进行气固相反应过程或液固相反应过程的反应器。
[0008]系统:优选适配生物与载体形成高效生物模实体,可水面悬浮、具有固定床功能的反应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设计笼式悬浮装置,便于在水面安装维修,更有利于满足不同指标提效要求,充分发挥针对性选择微生物的定向效率,从而达到减少投资的目的;可针对水体己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优势菌种的现状,匹配新菌种,形成新的生物同化能力,提质增效。特别设计模块式装置,在位置、数量、菌种配置方面均可因地制宜、因水而异。按照精准管理需要,不仅调配位置、数量求得系统作用空间平衡,而且备有多类菌种,按需更新,实现生物膜多样性。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包括流化床层、石墨烯加热区和适配菌群和笼式悬浮装置,笼式悬浮装置内中心设置有石墨烯加热区,石墨烯加热区外围的笼式悬浮装置内为流化床层,流化床层内富集有适配菌群;所述的流化床层中填装聚氨酯海绵体为生物膜载体(承载体),富集适配菌群,提供适宜的环境、充足的生物酶,促成适配菌、土著微生物扩繁加速,并以载体为基核,形成多种微生物共生的生物膜;只允许生物膜在笼内与污水交互作用,成为生物膜固定床。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适配菌群针对水质情况,筛选复配出针对性的适配菌,包括复合除油菌、复合聚磷菌、复合耐盐菌、复合脱氮菌、复合脱硫菌、复合硝化菌。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笼式悬浮装置(反应笼)安装在水下1

2米深度。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生物膜载体采用聚氨酯海绵体,孔径范围5

60ppi。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适配菌群的培养步骤为:分析水质
‑‑
优选菌种
‑‑
接种
‑‑‑
培养
‑‑‑
镜检
‑‑‑
生化检测
‑‑‑
鉴定
‑‑‑
移种载体
‑‑‑
填充反应笼。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生物膜在聚氨酯载体表面能作用下,微生物首先会均匀的占满表面,接着发生微生物之间的连接形成堆积,这样在20℃温度下4小时内便可挂膜,也能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并直接被微生物降解,且吸附能力可持续存在;最终形成土著微生物富集的生物膜,且在生物酶和适配菌群的作用下,在反应笼内高效除污。
[0016]本专利技术在生化池内曝气自下而上的搅动和水体流动的剪切力下,富集微生物的聚氨酯载体在反应笼内自由的翻动,均匀的分布在反应笼内部,形成流化床,又因固定在反应笼内,整个流出床的床层位置却不变,固形成固定流化床系统。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具备MBBR,BFBR所有功能。
[0019]2、可实现不停产、不停水、不动土建安装。
[0020]3、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提质增效,不必因单项问题而大动干戈,被迫全厂整改配套。
[0021]4、加入适配菌群和生物酶,不仅用生物酶充分利用土著微生物还加入降解效率更快的适配菌群。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适配菌群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适配菌挂膜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适配菌群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9]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包括流化床层1、石墨烯加热区2和适配菌群3和笼式悬浮装置4,笼式悬浮装置4内中心设置有石墨烯加热区2,石墨烯加热区2外围的笼式悬浮装置4内为流化床层1,流化床层1内富集有适配菌群3;所述的流化床层1中填装聚氨酯海绵体为生物膜载体(承载体),富集适配菌群,提供适宜的环境、充足的生物酶,促成适配菌、土著微生物扩繁加速,并以载体为基核,形成多种微生物共生的生物膜;只允许生物膜在笼内与污水交互作用,成为生物膜固定床。
[0030]所述的适配菌群3包括复合除油菌、复合聚磷菌、复合耐盐菌、复合脱氮菌、复合脱
硫菌、复合硝化菌。
[0031]本具体实施方式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基核是模块化固定床(如图1和图2所示)。是指在反应笼中填装聚氨酯海绵体为承载体,富集适配菌群,提供适宜的环境、充足的生物酶,促成适配菌、土著微生物扩繁加速,并以载体为基核,形成多种微生物共生的生物膜。只允许生物膜在笼内与污水交互作用,成为生物膜固定床。
[0032]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在克服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缺点的同时,还兼具两者的的优点。即融合“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两者优势,实现1加1大于2。源于聚氨酯填料既可吸附微生物生长,又因聚氨酯填料可自由翻动,与悬浮态微生物有更多的接触空间。这种微生物附着、悬浮两相共生共长条件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既可用于有机物去除,也可用于脱氮除磷。
[003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生物膜载体——聚氨酯海绵体:
[0034](1)比重接近于水,易于挂膜、不易结团、不易堵塞、耐酸碱、不易腐蚀、损坏率低,在笼内部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化床层(1)、石墨烯加热区(2)和适配菌群(3)和笼式悬浮装置(4),笼式悬浮装置(4)内中心设置有石墨烯加热区(2),石墨烯加热区(2)外围的笼式悬浮装置(4)内为流化床层(1),流化床层(1)内富集有适配菌群(3);所述的流化床层(1)中填装聚氨酯海绵体为生物膜载体,富集适配菌群,提供适宜的环境、充足的生物酶,促成适配菌、土著微生物扩繁加速,并以载体为基核,形成多种微生物共生的生物膜;只允许生物膜在笼内与污水交互作用,成为生物膜固定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配菌群(3) 针对水质情况,筛选复配出针对性的适配菌,包括复合除油菌、复合聚磷菌、复合耐盐菌、复合脱氮菌、复合脱硫菌、复合硝化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笼式悬浮装置(4)安装在水下1

2米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悬浮式生物膜固定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膜载体采用聚氨酯海绵体,孔径范围5

60ppi。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青韩涛夏新陈燕燕姚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绿时代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