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联合信道译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206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联合信道译码装置,包括:总体控制模块、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以及一维特比译码模块;所述总体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其它各个模块的工作及数据流向,根据译码类型确定是咬尾卷积译码还是零尾比特卷积译码,若是咬尾卷积译码则将数据透送给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若是零尾比特卷积译码,则直接将数据透送给维特比译码模块进行译码;所述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咬尾译码数据的存储和发送,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和维特比译码模块合在一起完成咬尾译码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卷积码和咬尾卷积码联合信道译码;达到了最大限度利用共享资源;能够支持多种通信标准,从而节省了系统总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通信领域的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联合信道译码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通讯系统中,需要采用复杂的编码方案。在移动通讯系统中引入卷积码和Turbo码纠错技术后能改善编码增益,使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大大增强,可降低解调设备所需的信噪比,从而使系统的多址能力得以提高,也可以使移动终端设备向小型化和节能型方向发展。在移动终端的设计中,低功耗和减小硅片面积是重要的两个考虑因素。 移动终端的信道编码需支持卷积码。卷积码可以很好地克服随机差错,但是它对突发差错比较敏感,所以常常和交织器一起使用,交织器可以将突发差错转化为随机差错。卷积码通常采用维特比(Viterbi)译码算法,可以证明Viterbi算法是一种最大似然译码算法,可以达到最优性能。 卷积码编码器从全零的状态出发,最后又回到全零的状态时所输出的序列码,称为零尾比特卷积码,或者零终止卷积码。通常使用的卷积码都是零终止或零尾比特卷积码,但是零尾比特卷积码需要额外的零尾比特,会带来额外的开销,而咬尾卷积码很好地克服了这个问题,从而具有比零尾比特更好的性能。 咬尾卷积码通过使用咬尾格栅终止策略而不是零尾比特传统的格栅终止策略,可以在不牺牲性能的条件下避免卷积码的码率损失。对于咬尾卷积码,编码器的起始状态没有必要是全0状态,可以是任何其它状态。在格栅图中,表示一个咬尾码字的路径必须是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将格栅图卷起来后,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连接起来,就像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就是咬尾的由来。IEEE 802.16标准采用咬尾卷积码。 此外,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为了实现在多种移动通讯网间无缝切换,移动终端的需要支持多种通讯标准,如IEEE 802.16、IEEE 802.11、3GPP、GSM、GPRS等。移动终端的信道译码方案也需要支持多种标准,但对多种标准的支持,意味着移动终端的信道译码方案的复杂度增加了,从而增加了硅片的面积和功耗,因此需要寻找一些办法来降低硅片的面积和功耗。 在公开文献中查到Viterbi译码和Turbo译码的联合信道译码方案,文章发表在IEEEICASSP 2003,pp497-500中,文章名称为“VITURBOA RECONFIGURABLEARCHITECTURE FOR VITERBIAND TURBO DECODING”。该文提出一种可重配置的结构用于高速Viterbi和Turbo译码。在这篇文章中,Turbo译码采用SOVA(Soft-Output ViterbiAlgorithm),SOVA算法的性能比log-MAP算法的性能要低。但没有对零尾比特卷积码和咬尾卷积码进行联合译码的装置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联合信道译码装置,这种装置对零尾比特卷积码和咬尾卷积码进行联合译码,能够支持多种标准,如IEEE 802.16、IEEE 802.11、3GPP、GSM、GPRS等,该装置具有较小的硅片面积和较低的功耗。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联合信道译码装置,其中,包括总体控制模块、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以及一维特比译码模块;所述总体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其它各个模块的工作及数据流向,根据译码类型确定是咬尾卷积译码还是零尾比特卷积译码,若是咬尾卷积译码则将数据透送给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若是零尾比特卷积译码,则直接将数据透送给维特比译码模块进行译码;所述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咬尾译码数据的存储和发送,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和维特比译码模块合在一起完成咬尾译码功能。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还包括状态指示模块、接收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模块、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状态指示模块用于指示接收控制模块和发送控制模块乒乓操作的状态;所述接收控制模块用于实现接收数据包控制,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存储控制;所述发送控制模块用于实现发送数据包控制,对存储的数据包进行发送控制;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包。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维特比译码模块用于对收到的数据进行Viterbi译码。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控制模块将数据放入第一存储单元或第二存储单元中缓存;在发送时,所述发送控制模块从第一存储单元或第二存储单元中读出以前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送给维特比译码模块进行译码。 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咬尾卷积译码控制器模块对数据包存储采用两块二端口存储器进行存储。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联合信道译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卷积码和咬尾卷积码联合信道译码;达到了最大限度利用共享资源;能够支持多种通信标准,从而节省了系统总体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联合信道译码装置实现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实现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较佳实施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在3GPP、GSM、GPRS、IEEE 802.11等标准采用零尾比特卷积码,IEEE 802.16采用咬尾卷积码。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移动终端的联合信道译码装置中,采用了Viterbi算法来实现移动终端的卷积码和咬尾卷积码联合信道译码方案,能够支持多种标准。本装置中各模块的连接及功能如图1所示的,包括以下模块总体控制模块、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状态指示模块、接收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模块、第一存储单元0、第二存储单元1、维特比译码模块。其中,所述总体控制模块,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其它各个模块的工作及数据流向。所述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咬尾译码数据的存储和发送。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其主要功能是指示接收控制模块和发送控制模块乒乓操作的状态。所述接收控制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接收数据包控制,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存储控制。所述发送控制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发送数据包控制,对存储的数据包进行发送控制。所述第存储单元0,其主要功能是存储数据包。所述第二存储单元1,其主要功能是存储数据包。所述维特比译码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Viterbi译码。 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装置中,卷积译码采用Viterbi算法进行译码。卷积译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咬尾卷积译码也采用Viterbi算法进行译码。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装置中,两种译码方案共享Viterbi算法,译码结构是基于咬尾卷积译码和零尾比特卷积译码联合的结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更有效的结构。两种译码方案最大程度上重用计算部分的硬件和存储器可使面积大为降低。利用Viterbi译码器译两次码以实现咬尾卷积译码。第一次译码是为了获得咬尾卷积译码的起始状态,译码开始时本专利技术装置并不知道正确的起始状态,这次译码的输出将被丢弃,第二次译码的输出为正确的译码结果。 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总体控制模块接收到数据和译码类型后,根据译码类型确定是咬尾卷积译码还是零尾比特卷积译码,若是咬尾卷积译码则总体控制模块将数据送给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接收控制模块将数据放入第一存储单元0或第二存储单元1中缓存;在发送时,发送控制模块从第一存储单元0或第二存储单元1中读出以前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送给维特比译码模块进行译码。 所述咬尾卷积译码控制器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联合信道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总体控制模块、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以及一维特比译码模块;    所述总体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其它各个模块的工作及数据流向,根据译码类型确定是咬尾卷积译码还是零尾比特卷积译码,若是咬尾卷积译码则将数据透送给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若是零尾比特卷积译码,则直接将数据透送给维特比译码模块进行译码;     所述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咬尾译码数据的存储和发送,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和维特比译码模块合在一起完成咬尾译码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联合信道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总体控制模块、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以及一维特比译码模块;所述总体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其它各个模块的工作及数据流向,根据译码类型确定是咬尾卷积译码还是零尾比特卷积译码,若是咬尾卷积译码则将数据透送给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若是零尾比特卷积译码,则直接将数据透送给维特比译码模块进行译码;所述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咬尾译码数据的存储和发送,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和维特比译码模块合在一起完成咬尾译码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尾译码控制器模块还包括状态指示模块、接收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模块、第一存储单元、第二存储单元;所述状态指示模块用于指示接收控制模块和发送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