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节点协作分集发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8319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0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节点协作分集发送方法,包括:各发送节点生成各个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各发送节点的待发送数据经过编码和调制,映射至频域,分别根据所述相位旋转因子进行相位旋转后,进行IFFT处理,由天线端口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不同天线端口或发送节点的时域符号进行随机相位旋转,结合信道译码,提高接收端的分集增益,可以弥补小带宽场景或SC‑FDMA调制时频率分集增益有限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节点协作分集发送方法
技术介绍
循环延时分集(CDD)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分集方式。在LTE系统中,通过对每个数据层的不同子载波位置的符号进行相应的相位旋转,生成CDD信号。采用循环延时分集,可人为构造频率选择性信道,在一定的带宽范围内获取频率分集增益,结合高性能的信道编码,提升解调性能。对于OFDMA系统,传统的循环延时分集方法在用户占用带宽较小的情况下获得的频率分集增益非常有限,而且,对于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系统,频率方向上的分集增益通过接收端的IDFT操作被平均和压缩,该方法也不能获得很好的性能增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节点协作分集发送方法,包括:各发送节点生成各个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各发送节点的待发送数据经过编码和调制,映射至频域,分别根据所述相位旋转因子进行相位旋转后,进行IFFT处理,由天线端口输出。进一步地,所述相位旋转因子的生成具体包括:各发送节点每帧独立随机产生本节点的基本相位旋转因子:根据所述基本相位旋转因子生成各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其中s分别表示时域符号编号,s=0,1,2,…Nsymbol-1。进一步地,不同发送节点的时域符号采用的相差序列互不相同。进一步地,还包括:对同一个发送节点,数据所在的符号与邻近的导频符号采用相同旋转因子。进一步地,还包括:对同一个发送节点,不同时隙采用不同的相位旋转因子,同一个时隙内的各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发送节点采用多天线发送传输和/或单天线发送传输。进一步地,所述发送节点采用单天线发送传输具体包括:生成不同天线端口的各个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待发送数据经过编码和调制,映射至频域各天线端口,分别根据所述相位旋转因子进行相位旋转后,进行IFFT处理,由所述各天线端口输出。进一步地,所述相位旋转因子的生成具体包括:每帧随机产生各天线端口的基本相位旋转因子:其中Nant为天线端口数;根据所述基本相位旋转因子生成各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其中p和s分别表示天线端口和时域符号编号,p=0,1,2,…Nant-1,s=0,1,2,…Nsymbol-1。进一步地,不同天线端口的时域符号采用的相差序列不互相同。进一步地,还包括:对于同一天线端口,数据所在的符号与邻近的导频符号采用相同旋转因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发送端在不同的天线端口的各个时域符号上进行随机的相位旋转,使接收端在每个时域符号上经历的频域信道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该方法,接收端可获得多重分集增益,提升检测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出的时频资源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出的数据发送过程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时频资源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数据发送过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多节点协作分集发送方法,包括:各发送节点生成各个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各发送节点的待发送数据经过编码和调制,映射至频域,分别根据所述相位旋转因子进行相位旋转后,进行IFFT处理,由天线端口输出。进一步地,所述相位旋转因子的生成具体包括:各发送节点每帧独立随机产生本节点的基本相位旋转因子:根据所述基本相位旋转因子生成各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其中s分别表示时域符号编号,s=0,1,2,…Nsymbol-1。进一步地,不同发送节点的时域符号采用的相差序列互不相同。进一步地,还包括:对同一个发送节点,数据所在的符号与邻近的导频符号采用相同旋转因子,sdata和spilot分别表示数据和导频所在的时域符号编号。进一步地,还包括:对同一个发送节点,不同时隙采用不同的相位旋转因子,同一个时隙内的各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发送节点采用多天线发送传输和/或单天线发送传输。进一步地,所述发送节点采用单天线发送传输具体包括:生成不同天线端口的各个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待发送数据经过编码和调制,映射至频域各天线端口,分别根据所述相位旋转因子进行相位旋转后,进行IFFT处理,由所述各天线端口输出。进一步地,所述相位旋转因子的生成具体包括:每帧随机产生各天线端口的基本相位旋转因子:其中Nant为天线端口数;根据所述基本相位旋转因子生成各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其中p和s分别表示天线端口和时域符号编号,p=0,1,2,…Nant-1,s=0,1,2,…Nsymbol-1。进一步地,不同天线端口的时域符号采用的相差序列不互相同。进一步地,还包括:对于同一天线端口,数据所在的符号与邻近的导频符号采用相同旋转因子,sdata和spilot分别表示数据和导频所在的时域符号。。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不同天线端口或发送节点的时域符号进行随机相位旋转,结合信道译码,提高接收端的分集增益,通过该方法可以弥补小带宽场景或SC-FDMA调制时频率分集增益有限的缺陷。实施例1假设有两个进行协作分集发送的节点,节点在相同时频资源上发送相同的信息,发送节点的时频域资源映射方式如图1所示,每个子帧包含2个时隙,每个时隙由6个数据和1个导频符号构成。数据发送过程如图2所示,每个节点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后,进行IDFT变换,映射至频域,进行相位旋转后,进行IFFT处理,由天线端口输出。βi,j分别表示节点i第j个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i=0,1,j=0,1,…13。在本实施例中,不同节点每帧产生随机的相位旋转因子,每个节点的两个时隙采用不同相位旋转因子,每个时隙的所有时域符号相位旋转因子相同。实施例2假设发送节点的天线端口数为2,发送节点的时频域资源如图3所示,每个子帧包含9个时域OFDM符号,导频疏状分布在时频域资源中。数据发送过程如图4所示,数据经编码和调制后,映射至频域各天线端口,分别进行相位旋转后,进行IFFT处理,由各天线端口输出。αi,j分别表示第i个天线上第j个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i=0,1,j=0,1,…8。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符号与邻近导频符号采用相同的相位旋转因子,即αi,0=αi,1=αi,2,αi,3=αi,4=αi,5,αi,6=αi,7=αi,8,不同天线端口采用不同的相位旋转因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节点协作分集发送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节点协作分集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各发送节点生成各个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各发送节点的待发送数据经过编码和调制,映射至频域,分别根据所述相位旋转因子进行相位旋转后,进行IFFT处理,由天线端口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节点协作分集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各发送节点生成各个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各发送节点的待发送数据经过编码和调制,映射至频域,分别根据所述相位旋转因子进行相位旋转后,进行IFFT处理,由天线端口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旋转因子的生成具体包括:各发送节点每帧独立随机产生本节点的基本相位旋转因子:根据所述基本相位旋转因子生成各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其中s分别表示时域符号编号,s=0,1,2,…Nsymbol-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发送节点的时域符号采用的相差序列互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同一个发送节点,数据所在的符号与邻近的导频符号采用相同旋转因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同一个发送节点,不同时隙采用不同的相位旋转因子,同一个时隙内的各时域符号的相位旋转因子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岚孙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