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201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48
第1散热部件(61)配置于电容器(50)与功率模块(第1功率模块(21)、第2功率模块(21a))之间。在俯视散热器(10)的第1主面(11)时,第1散热部件(61)覆盖功率模块和母线(正极母线(40a)、负极母线(40b))的第1母线部(41a、41b),并且电容器(50)与第1散热部件(61)重叠。第1散热部件(61)与第1母线部(41a、41b)和散热器(10)热连接。(10)热连接。(10)热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变换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国际公开第2013/121829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电容器模块和功率模块的电力变换装置。功率模块与电容器模块电连接。电容器模块包括电容器元件,对供给到功率模块的直流电力进行平滑化。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21829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力变换装置中,由于从功率模块发生热,所以电容器元件的温度上升未被充分降低。因此,电容器元件的性能劣化。本公开是鉴于上述课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从功率模块产生的热所引起的电容器元件的性能劣化的电力变换装置。
[0007]本公开的电力变换装置具备散热器、功率模块、包括电容器元件的电容器、母线以及第1散热部件。散热器包括第1主面。功率模块载置于散热器的第1主面上。母线固定到功率模块和电容器元件并且电连接到功率模块和电容器元件。母线包括第1母线部和第2母线部。第1母线部固定到功率模块并且电连接到功率模块。第2母线部固定到第1母线部和电容器元件并且电连接到第1母线部和电容器元件。第1散热部件配置于电容器与功率模块之间。在俯视散热器的第1主面时,第1散热部件覆盖功率模块和第1母线部,并且电容器与第1散热部件重叠。第1散热部件与第1母线部和散热器热连接。
[0008]在电力变换装置的动作时,从功率模块发生热。该热从功率模块经由母线的第1母线部以及第1散热部件传到散热器。即,在该热经由第2母线部传到电容器元件之前,该热传到散热器。因此,从功率模块经由母线传到电容器元件的热的量减少。另外,第1散热部件遮挡从功率模块向电容器元件的热辐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使通过从功率模块产生的热加热而去向电容器的空气冷却。本公开的电力变换装置能够使从功率模块产生的热所引起的电容器元件的性能劣化降低。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电路图。
[0010]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沿图4以及图5所示的剖面线II

II的概略剖面图。
[0011]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沿图4以及图5所示的剖面线III

III的概略剖面图。
[0012]图4是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0013]图5是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除了第1散热部件以及电容器以外)的概略俯视图。
[0014]图6是包含于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功率模块的概略剖面图。
[0015]图7是实施方式2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沿图9所示的剖面线VII

VII的概略剖面图。
[0016]图8是实施方式2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沿图9所示的剖面线VIII

VIII的概略剖面图。
[0017]图9是实施方式2的电力变换装置(除了第1散热部件以及电容器以外)的概略俯视图。
[0018]图10是实施方式3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19]图11是实施方式3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20]图12是包含于实施方式3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基板的概略部分放大剖面图。
[0021]图13是实施方式4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22]图14是实施方式4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23]图15是包含于实施方式4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基板的概略部分放大剖面图。
[0024]图16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25]图17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26]图18是实施方式5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27]图19是实施方式5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28]图20是包含于实施方式5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基板的概略部分放大剖面图。
[0029]图21是包含于实施方式5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第1热传递部件的概略俯视图。
[0030]图22是包含于实施方式5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基板的、沿图20所示的剖面线XXII

XXII的概略剖面图。
[0031]图23是包含于实施方式5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基板的、沿图20所示的剖面线XXIII

XXIII的概略剖面图。
[0032]图24是实施方式6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33]图25是实施方式6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34]图26是实施方式7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35]图27是实施方式7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36]图28是包含于实施方式7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基板以及信号端子的概略部分放大剖面图。
[0037]图29是实施方式8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38]图30是实施方式8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39]图31是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40]图32是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41]图33是实施方式9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沿图35所示的剖面线XXXIII

XXXIII的概略
剖面图。
[0042]图34是实施方式9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沿图35所示的剖面线XXXIV

XXXIV的概略剖面图。
[0043]图35是实施方式9的电力变换装置(除了第1散热部件以及电容器以外)的概略俯视图。
[0044]图36是实施方式10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45]图37是实施方式10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46]图38是实施方式1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47]图39是实施方式1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48]图40是实施方式12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电路图。
[0049](符号说明)
[0050]1、1a、1b、1c、1d、1e、1f、1g、1h、1i、1j、1k、1m、1u:电力变换装置;2:逆变器电路;3、3b:平滑电路;4:控制器;5:电压控制电路;7:电池;8:马达;9:发电机;10:散热器;11:第1主面;15:第1逆变器电路;15b:第2逆变器电路;16:第1开关元件;16a:第2开关元件;20:第1功率模块装配体;20b:第2功率模块装配体;21:第1功率模块;21a:第2功率模块;22:绝缘基板;22p:绝缘基材;22q:正面导电层;22r:背面导电层;23p:半导体开关元件;23q:二极管;24p、24q、26p、26q、26r、88:导电接合部件;25:第1引线;25a:第2引线;25p、25q:引线;27、54:密封部件;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具备:散热器,包括第1主面;功率模块,载置于所述第1主面上;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母线,固定到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电容器元件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电容器元件;以及第1散热部件,配置于所述电容器与所述功率模块之间,所述母线包括:第1母线部,固定到所述功率模块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功率模块;以及第2母线部,固定到所述第1母线部和所述电容器元件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第1母线部和所述电容器元件,在俯视所述第1主面时,所述第1散热部件覆盖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第1母线部,并且所述电容器与所述第1散热部件重叠,所述第1散热部件与所述第1母线部和所述散热器热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第1散热部件从所述电容器隔开空隙地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还具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第1主面上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第1散热部件,在所述俯视时,所述支撑部件配置于比所述第1散热部件的外缘更靠所述第1散热部件的内侧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第1散热部件是沿着所述第1主面延伸的散热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还具备支撑所述散热板的脚,所述脚固定到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第1主面,并且在所述俯视时从所述散热板的外缘延伸到所述散热板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还具备控制电路基板,该控制电路基板包括控制所述功率模块的控制器,所述控制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电容器与所述散热板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在所述散热板设置有孔,所述第1母线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孔露出,所述孔连通到形成于所述控制电路基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的风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还具备将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功率模块电连接的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被插入到所述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孔是随着朝向所述控制电路基板而变得尖细的锥形孔,
所述信号端子被插入到所述锥形孔。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还具备与所述散热板或者所述散热器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电容器连接的第2散热部件,所述第2散热部件与所述母线以及所述电容器元件电绝缘。11.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还具备与所述散热板或者所述散热器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电容器连接的第2散热部件,所述第2散热部件与所述母线以及所述电容器元件电绝缘,在所述控制电路基板和所述电容器元件相互离开的方向上,所述第2散热部件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控制电路基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之间,并且配置于所述控制电路基板与所述第2母线部之间,所述第1散热部件以及所述第2散热部件具有导电性、并且与所述散热器电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还具备控制电路基板,该控制电路基板包括控制所述功率模块的控制器,所述控制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电容器与所述第1母线部之间,所述控制电路基板包括与所述第1母线部对置的第2主面,所述第1散热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基板的所述第2主面上的第1散热层。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野村昌也中岛浩二田村宪一木村太郎岸和田优野月善一井手之上慎介大嶋涉平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