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栽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91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种子栽培器,包括底板和支撑架,两个支撑架的中间设置栽培槽,栽培槽内放置有栽培板,栽培板底部设置多个圆孔,栽培槽的一侧开设有取板口,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盒体,支撑杆上设置第二盒体,第一盒体内放置有水泵,栽培槽靠近两端底部均设置有通孔,两个通孔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管道,其中一个第一管道和第一盒体相连通,另外一个第一管道和第二盒体相连通,水泵上设有第二管道,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通过第二管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盒体、第二盒体、水泵、栽培槽以及位于栽培槽底部的通孔和第一管道组成循环系统,使得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营养液循环流动,改善了营养液不流动,容易造成缺氧现象的弊端。容易造成缺氧现象的弊端。容易造成缺氧现象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子栽培器


[0001]本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具体涉及种子栽培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兴起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它是农业技术的一场革命,它可在一切不适合于农业生产的地方进行各种作物的生产,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作物栽培技术,其优点是产量高、作物生产周期短,无污染,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便可进行。
[0003]在中国专利CN202021445942.8中公开的一种种子栽培器,该种子栽培器,将多个栽培槽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支持架中间,具有以下缺点:
[0004]营养液在栽培器内不能够流动,会造成缺氧现象,严重时造成根系死亡,此外,每次需要更换营养液的时候,需要先取下挡板,再更新营养液,这会造成反复移动栽培的植株,造成植株死亡或实验数据不准确,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种子栽培器,用来解决营养液不流动,容易造成缺氧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种子栽培器,包括底板和支撑架,底板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顶部设置支撑杆,两个支撑架的中间设置栽培槽,环绕栽培槽内壁设有台阶,台阶上放置有栽培板,栽培板底部设置多个圆孔,栽培槽的一侧开设有取板口,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盒体,支撑杆上设置第二盒体,第一盒体内放置有水泵,栽培槽靠近两端底部均设置有通孔,两个通孔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管道,其中一个第一管道和第一盒体相连通,另外一个第一管道和第二盒体相连通,水泵上设有第二管道,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通过第二管道相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一盒体放置在底板上。
[0008]优选地,所述栽培槽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栽培槽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
[0009]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四个轮子,四个轮子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底部的四角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盒体与支撑杆之间固定链接,且第二盒体沿底部边缘四周设置有挡板,防止雨水进入下方栽培槽。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盒体设置有顶盖,顶盖能有效防止雨水进入第二盒体。
[0012]优选地,所述取板口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取板口分别开设于栽培槽同一侧的两端。
[0013]本技术有益效果一:1.本技术所述种子栽培器,通过设置水泵和栽培槽
底部开设通孔并连接第一管道,使得该技术实现了营养液循环流动,改善了营养液不流动,容易造成缺氧现象的弊端。
[0014]2.本技术所述种子栽培器,通过在底板上放置第一盒体,使得该技术实现了在不搬动挡板的情况下,就可以更换营养液,改善了更换营养液需要取下挡板,不方便又容易造成植株死亡的弊端。
[0015]本技术结构简单,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板;2.支撑架;3.支撑杆;4.栽培槽;5.栽培板;6.圆孔;7.取板口;8. 第一盒体;9.第二盒体;10.水泵;11.通孔;12.第一管道;13.第二管道;14.轮子;15. 挡板;16.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2所示,1.一种种子栽培器,包括底板1和支撑架2,底板1设置在支撑架2 上,支撑架2顶部设置支撑杆3,两个支撑架2的中间设置栽培槽4,环绕栽培槽4内壁设有台阶,台阶上放置有栽培板5,栽培板5底部设置多个圆孔6,栽培槽4的一侧开设有取板口7,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盒体8,支撑杆3上设置第二盒体9,第一盒体8内放置有水泵10,栽培槽4靠近两端底部均设置有通孔11,两个通孔11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管道 12,其中一个第一管道12和第一盒体8相连通,另外一个第一管道12和第二盒体9相连通,水泵10上设有第二管道13,第一盒体8和第二盒体9通过第二管道13相连通。
[0020]所述底板1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第一盒体8放置在底板1上。
[0021]所述栽培槽4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栽培槽4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上。
[0022]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四个轮子14,四个轮子14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底部的四角处。
[0023]所述第二盒体9与支撑杆3之间固定链接,且第二盒体9沿底部边缘四周设置有挡板15,防止雨水进入下方栽培槽4。
[0024]所述第二盒体9设置有顶盖16,顶盖16能有效防止雨水进入第二盒体。
[0025]所述取板口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取板口7分别开设于栽培槽4同一侧的两端。
[0026]本产品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2所示:
[0027]当使用的时候,打开水泵10,营养液从第一盒体8通过连接在水泵10和第二盒体9之间的第二管道13流入第二盒体13,然后,营养液再通过第二盒体13的另一个通孔11上连接的第一管道12流入栽培槽4,最后再返回第一盒体8,形成营养液的循环流动,使得营养液中含有充分的氧气。
[002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将第一盒体8放置在底板1上,当需要更换营养液的时候,关闭水泵10,然后取下第一盒体8,进行更新营养液,更换后重新将第一盒体8放置在底板1上,打开水泵10,营养液开始循环流动。
[0029]通过本实施例,本技术所述种子栽培器,通过设置第一盒体8、第二盒体13、水泵10、栽培槽4以及位于栽培槽4底部的通孔11和第一管道12组成循环系统,使得该实用新
型实现了营养液循环流动,改善了营养液不流动,容易造成缺氧现象的弊端。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子栽培器,包括底板(1)和支撑架(2),底板(1)设置在支撑架(2)上,支撑架(2)顶部设置支撑杆(3),两个支撑架(2)的中间设置栽培槽(4),环绕栽培槽(4)内壁设有台阶,台阶上放置有栽培板(5),栽培板(5)底部设置多个圆孔(6),栽培槽(4)的一侧开设有取板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盒体(8),支撑杆(3)上设置第二盒体(9),第一盒体(8)内放置有水泵(10),栽培槽(4)靠近两端底部均设置有通孔(11),两个通孔(11)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管道(12),其中一个第一管道(12)和第一盒体(8)相连通,另外一个第一管道(12)和第二盒体(9)相连通,水泵(10)上设有第二管道(13),第一盒体(8)和第二盒体(9)通过第二管道(1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栽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第一盒体(8)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景福杨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汝南县景福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