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1654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再生混凝土内部存在裂缝,导致力学强度不佳的问题;该再生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组成分:骨架材料2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
,尤其涉及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道路工程的建设步伐也日益加快,在道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混凝主材料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部分学者也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利用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再生混凝土的概念。再生混凝主是一种低碳节能、环保的新材料,它是将道路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进行粉碎、分级,并按一定的配比配合成复合式的混凝土材料,然后再利用在道路工程上。
[0003]将废混凝土破碎后作为再生集料不但能解决天然集料资源紧张问题,利于集料产地的环境保护,而且可以减少城市废弃混凝土的堆放、占地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现有技术中,废旧混凝土在破碎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在集料内部会出现大量微细裂缝,导致再生集料空隙大、表观密度低,将其重新利用制成再生混凝土后再生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下降,导致使用效果不佳。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力学强度好的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组成分:骨架材料200

250份、胶凝填补材料20

40份、功能外加剂4

6份和水10

30份;所述骨架材料包括质量比为10:2:1:15的再生集料、粉煤灰、矿渣粉、碎石或河砂;
[0007]所述胶凝填补材料包括质量比为3:0.15

0.4:0.01

0.05的水泥、水玻璃和填补料;
[0008]所述功能外加剂包括质量比为1.2:1:0.8:0.05的偶联剂、萘系减水剂、氢氧化钠、蔗糖。
[0009]优选地:所述再生集料包括废旧粗骨料和废旧细骨料,废旧粗骨料的粒径为8

30mm,废旧细骨料的粒径为<8mm;
[0010]所述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为≥1.0

/g。
[0011]优选地:所述填补料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石墨烯和纳米蒙脱土。
[0012]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去除垃圾保留废旧混凝土块并将其破碎,筛选骨料为再生集料;
[0014]S2:先向容罐内依次添加废旧粗骨料和填补料,混合震荡均匀后再加入废旧细骨
料震荡5

15min;
[0015]S3:再加入偶联剂至容罐内搅拌混合,然后密封容罐并于真空压力

0.08~

0.1MPa下使偶联剂融合至材料内,得到基料;
[0016]S4:将粉煤灰、矿渣粉、碎石或河砂先后加入基料中混合搅匀,得到混料;
[0017]S5:向混料中添加萘系减水剂、氢氧化钠、水、蔗糖并搅拌,最后添加水玻璃快速拌匀,即得混凝土混合料。
[0018]优选地:所述S5之后,还包括S6:将混凝土混合料按量倒入成型模板中,经振捣结构振捣密实后养护成型得到混凝土模板。
[0019]优选地:所述振捣结构包括支座和设置于支座内部的传送部,传送部包括转动连接于支座一侧面的传送带、通过顶板固定于支座一侧外壁上的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传送带的输入端相连接;
[0020]所述传送带的内壁呈等距式设置有两个以上通口,通口的内壁设置有间歇式振捣部。
[0021]优选地:所述间歇式振捣部包括设置于通口内壁的滑槽、滑动连接于滑槽内壁的支板、固定连接于滑槽底部内壁和支板底部外壁的缓冲件、固定连接于支板底部面的凸块、固定连接于支座一侧内壁面上的固定板。
[0022]优选地:所述支板的顶部面设置有模座;
[0023]所述支板的顶部面固定连接有铁块,模座的底部面固定连接有磁铁。
[0024]优选地:所述支座的一侧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外壁设置有限位挡盖,螺纹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枢纽。
[0025]优选地:正对传送带的所述支座一侧外壁设置有出料口。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1.本专利技术利用骨架材料佐以胶凝填补材料,在保证其固化速度的同时,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坚固耐磨性,对破碎受损后的骨料空隙进行填充,减少混凝土的空隙率,进而达到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的目的,再通过偶联剂使得填补界面融合稳定,提高骨架界面间的粘结性,进而达到稳定结合强度的目的,使得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等整体提高,延长使用寿命。
[0028]2.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煤灰、矿渣粉等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干缩性、抗裂性;添加碎石或河砂起到抑制混凝土收缩,稳定体积的作用,达到调节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目的。
[0029]3.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填补料使其填充进入混凝土内部空隙中,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硬化浆体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的抗压、抗折、抗冲磨强度大大增加,增加了致密度,使得抗渗性能提高。
[0030]4.本专利技术在制备混凝土时,通过合理的材料配比配合适当的振捣,以达到进一步减小混凝土间的空隙作用,提高混凝土模板的制备质量。
[003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间歇式振捣部,传送带带动装有混凝土的模座向出料口方向移动时,支板底端的凸块与下方的固定板接触,并在输送期间顺延固定板的外表面曲线,在缓冲件的牵扯下在滑槽内进行上下颠动,利用高低差以对模座内装载的混凝土进行垫实,以保证混凝土模板制作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2流程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3流程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振捣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振捣结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振捣结构的传送带和模座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支座、2出料口、3传送带、4限位挡盖、5调节枢纽、6电机、7模座、8螺纹柱、9固定板、10缓冲件、11凸块、12支板、13滑槽、14磁铁、15铁块、16重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40]实施例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组成分:骨架材料200

250份、胶凝填补材料20

40份、功能外加剂4

6份和水10

30份;所述骨架材料包括质量比为10:2:1:15的再生集料、粉煤灰、矿渣粉、碎石或河砂;所述胶凝填补材料包括质量比为3:0.15

0.4:0.01

0.05的水泥、水玻璃和填补料;所述功能外加剂包括质量比为1.2:1:0.8:0.05的偶联剂、萘系减水剂、氢氧化钠、蔗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集料包括废旧粗骨料和废旧细骨料,废旧粗骨料的粒径为8

30mm,废旧细骨料的粒径为<8mm;所述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为≥1.0

/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补料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石墨烯和纳米蒙脱土。4.一种高聚物环保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去除垃圾保留废旧混凝土块并将其破碎,筛选骨料为再生集料;S2:先向容罐内依次添加废旧粗骨料和填补料,混合震荡均匀后再加入废旧细骨料震荡5

15min;S3:再加入偶联剂至容罐内搅拌混合,然后密封容罐并于真空压力

0.08~

0.1MPa下使偶联剂融合至材料内,得到基料;S4:将粉煤灰、矿渣粉、碎石或河砂先后加入基料中混合搅匀,得到混料;S5:向混料中添加萘系减水剂、氢氧化钠、水、蔗糖并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有燕涂有亮戴宗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绿科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