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干扰斜纹夜蛾成虫交配的迷向剂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603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干扰斜纹夜蛾成虫交配的迷向剂及应用。所述斜纹夜蛾迷向剂组分为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干扰斜纹夜蛾成虫交配的迷向剂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生物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干扰斜纹夜蛾成虫交配的迷向剂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杂食性和暴食性农业害虫,在亚洲、欧洲及非洲均有分布。研究报道,斜纹夜蛾食性杂,喜食蔬菜、粮食作物、花卉、果树、烟草、茶、牧草等109科、近390种植物。成虫夜出活动,飞翔力较强,具趋光性和趋化性。该虫每年发生4~6代,有些地区高达 7~8代,且世代重叠严重,给田间调查和防治增加了难度。目前,化学杀虫剂依然是防治斜纹夜蛾的重要手段,但伴随着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斜纹夜蛾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因此,亟需绿色、安全、高效的技术来防控斜纹夜蛾。
[0003]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技术为斜纹夜蛾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近些年来,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进而受到人们的欢迎。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原理为通过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吸引田间同种类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机会,不能有效繁殖后代,以降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该类害虫的目的。但随着研究逐渐深入,多数信息素组分在田间存在易挥发、结构不稳定、持效期短等劣势,近年来,性信息素类似物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信息素类似物是一类由人工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与天然信息素结构类似、在昆虫的化学通讯系统中有一定影响的化学物质。目前,昆虫性信息素类似物已广泛用于虫情监测,干扰害虫交配,还能直接诱捕害虫,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干扰斜纹夜蛾成虫交配的迷向剂及应用。
[0005]一种用于干扰斜纹夜蛾成虫交配的迷向剂,其组分为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2‑
苯基

丙酸酯,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3‑
苯基

丁酸酯,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4‑
苯基

戊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物。
[0006]可选地,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2‑
苯基

丙酸酯或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3‑
苯基

丁酸酯或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4‑
苯基

戊酸酯含量为10

20mg,每公顷设置450

600根迷向丝;
[0007]优选地,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2‑
苯基

丙酸酯10mg,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3‑
苯基

丁酸酯5mg,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4‑
苯基

戊酸酯5mg,每公顷设置450

600根迷向丝;
[0008]最佳地,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2‑
苯基

丙酸酯10mg,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3‑
苯基

丁酸酯5mg,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4‑
苯基

戊酸酯5mg,每公顷设置600根迷向丝。
[0009]将迷向丝悬挂于斜纹夜蛾的发生地,可以显著干扰斜纹夜蛾雌虫同雄虫的交配活动,迷向率可达90%以上。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2‑
苯基

丙酸酯,顺

9,反

11
‑ꢀ
十四碳二烯
‑3‑
苯基

丁酸酯,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4‑
苯基

戊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物通过聚氯乙烯毛细管缓慢释放到田间,当田间空气中散布的迷向组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达到阻断斜纹夜蛾种内化学通讯,降低其交配率。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迷向剂可在田间长期缓慢释放,成本低,操作方便,且对环境和天敌安全,可用于大面积防治斜纹夜蛾,对于该害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2‑
苯基

丙酸酯(S1)结构式
[0013]图2为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3‑
苯基

丁酸酯(S2)结构式
[0014]图3为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4‑
苯基

戊酸酯(S3)结构式
[0015]图4为S1、S2和S3总合成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对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7]实施例1斜纹夜蛾迷向剂成分的合成
[0018]以化合物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2‑
苯基

丙酸酯(S1)合成为例:将0.50g (2.38mmol)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醇加入到100mL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30mL重蒸除水的1,2

二氯乙烷,0.36g(3.57mmol)三乙胺,0.60g(3.57 mmol)2

苯基丙酰氯,然后在90℃回流反应4小时,TLC监测原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迷向剂用于干扰斜纹夜蛾成虫交配的应用,所述迷向剂组分为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2‑
苯基

丙酸酯,顺

9,反

11

十四碳二烯
‑3‑
苯基

丁酸酯,顺

9,反

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君王留洋杨超霞梅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