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1598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成型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将陶瓷粉体、去离子水、分散剂、粘结剂混合球磨,得到分散均匀的复合浆料;然后利用墨水直写成型设备将复合浆料打印在连续纤维编织体上;再将若干打印后的纤维层堆叠得到生坯;再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对其进行致密化处理,最终获得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型方法实现了复合材料的预制体铺层渗透裂解制备,适合各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精细制备。精细制备。精细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成型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对热防护材料使用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亟需开发具有高强度、耐高温的热防护材料与构件,满足其在苛刻环境中的性能要求。目前,SiC陶瓷材料凭借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高、强度大、高硬度等特点,在超高声速飞行器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当使用温度超过1600℃时,则需要使用更耐高温的陶瓷材料,例如ZrB2、HfC、ZrC、TaC等硼化物、碳化物超高温陶瓷,以适应超高音速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跨大气层飞行和火箭推进系统等极端环境。同时由于陶瓷材料具有脆性大、缺陷敏感等缺点,必须对其进行增韧处理。在陶瓷基体中加入连续纤维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是提高陶瓷韧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超高温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烧结温度,远大于碳纤维正常使用温度。如何避免高温对纤维的损伤是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同时现有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例如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反应熔渗工艺和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均只适用于制备均质复合材料,不能实现材料按需分配,造成材料浪费。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以弥补现有制备方法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以连续纤维编制体为增强体,墨水直写技术为预制体成型方法,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为致密化手段,可以满足多组分、非均质、梯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要求,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与断裂韧性,是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高精度、低成本制备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首先制备复合浆料,然后将所述复合浆料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打印在连续纤维编织体表面,堆叠后形成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生坯;
[0007](2)将所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生坯浸入聚碳硅烷

二乙烯基苯溶液中,真空浸渍,干燥,加热,保温,随炉冷却到室温,重复6~10次,得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0008]进一步地,步骤(1)复合浆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去离子水、分散剂混合制备出预混液,再将陶瓷粉体、粘结剂加入所述预混液中混合,球磨,得到复合浆料。
[0009]进一步地,步骤(1)去离子水体积含量:50~70vol.%,陶瓷粉体体积含量:30~50vol.%,去离子水、混合陶瓷粉体总和为100vol.%;分散剂添加量为陶瓷粉体总质量的0.5~5wt.%,粘结剂为去离子水质量的0~15wt.%。
[0010]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陶瓷粉体包括硼化锆、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铪、碳化铌、碳化钽和碳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0011]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剂为甲基纤维素(MC);
[0012]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二醇(PEG)和聚乙烯亚胺(PEI)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3]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增材制造技术为墨水直写成型3D打印技术,是一种叠层制造工艺,喷头直径:0.1~1mm,每层层高:0.1~1mm,打印速度:0.5~50mm/s。
[0014]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聚碳硅烷

二乙烯基苯溶液中聚碳硅烷、二乙烯基苯质量比为(1:1)~(2:1)。
[0015]进一步地,步骤(2)真空浸渍时间为0.5~3h。
[0016]进一步地,步骤(2)加热温度为1200℃,升温速率为5~10℃/min,保温1~2h。
[0017]本专利技术首先将陶瓷粉体、去离子水、分散剂、粘结剂混合球磨,得到分散均匀的复合浆料;然后利用墨水直写成型设备将复合浆料打印在连续纤维编织体上;再将若干打印后的纤维层堆叠得到生坯;再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对其进行致密化处理,最终获得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方法实现了复合材料的预制体铺层渗透裂解制备,适合各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精细制备。
[0018]所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制备的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用于制备航空航天、舰船材料。
[001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定借鉴,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对打印参数的规划设计,控制陶瓷层厚度,从而调节复合材料总体纤维含量,同时也能够实现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
[0021](2)陶瓷粉体制备与引入碳纤维过程分离,减少碳纤维高温损伤,经过数轮前驱体浸渍裂解后,最终获得的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开孔率约为10%,弯曲强度可达200MPa以上;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22](3)本专利技术中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与传统工艺不同,其优势在于对纤维损伤小、设备工艺简单;各层陶瓷层成分、厚度可调节,复合材料整体可设计性强,可实现梯度结构。为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高精度低成本制备提供一种新思路。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墨水直写3D打印原理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得到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件实物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得到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件微观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0029]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30]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0031]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制备复合浆料,然后将所述复合浆料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打印在连续纤维编织体表面,堆叠后形成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生坯;(2)将所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生坯浸入聚碳硅烷

二乙烯基苯溶液中,真空浸渍,干燥,加热,保温,随炉冷却到室温,重复6~10次,得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复合浆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去离子水、分散剂混合制备出预混液,再将陶瓷粉体、粘结剂加入所述预混液中混合,球磨,得到复合浆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去离子水体积含量:50~70vol.%,陶瓷粉体体积含量:30~50vol.%,去离子水、混合陶瓷粉体总和为100vol.%;分散剂添加量为陶瓷粉体总质量的0.5~5wt.%,粘结剂为去离子水质量的0~15wt.%。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陶瓷粉体包括硼化锆、碳化钛、碳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汝杰张路王文清李营方岱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