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浒苔发酵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51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浒苔发酵的制备工艺,制备工艺包括浒苔原材料前处理、混合发酵处理、含量检测、人工质控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浒苔与豆粕、发酵菌剂的共同作用,并将混合料放入发酵袋袋装,使其成为更为耐储存、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饲料加工业的上游原料;通过增加发酵菌,减少并抑制腐败菌群,同时通过发酵菌的发酵作用可以将一些复杂的大分子营养物质,降解为中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从而实现变废为宝,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效利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浒苔发酵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浒苔加工
,特别涉及于一种浒苔发酵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浒苔(学名:Enteromorpha prolifera Muller J. Agardh)是石莼科、浒苔属藻类植物,藻体鲜绿色,由单层细胞组成,围成管状或粘连为带状。细胞排列与种有关,单核,色素体片状,株高可达1米。基部由假根丝组成盘状固着器。藻体基部细胞生出假根丝,营养繁殖时,藻体断裂形成新藻体。无性生殖是形成顶端有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为同配或者异配。
[0003]浒苔暴发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它容易爆发性生长,能够形成绿潮,容易变质腐烂发臭、影响海区水质,严重危害水产动物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浒苔产生的环境问题,积极治理浒苔,现有的处理方法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将浒苔打捞起来后,运送到陆地上,并专门设置定点进行掩埋,而在大批量打捞的过程中一部分浒苔已经开始腐烂变质,因此这种处理方法并不是最优的。
[0004]浒苔是一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野生藻类。浒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浒苔中蛋白质含量大约为14%~15%,脂肪含量约为1%~1.5%,纤维素含量约为3.5%~4%,总糖含量高达12%以上,必需氨基酸含量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50%以上,此外,检测出浒苔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大量繁殖。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处理方法将浒苔变废为宝、绿色使用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浒苔发酵的制备工艺,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浒苔在集中打捞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直接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将浒苔打捞后运输到陆地上,设定专点掩埋导致的浒苔营养价值浪费。通过回收利用浒苔,有效贯彻我国绿色环保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0006](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这样一种浒苔发酵的制备工艺,包括下列工序:1)浒苔原材料前处理:将江河中的浒苔打捞、采集后,运用清水将浒苔洗净,平铺在打捞船上晾至八成干,然后对其进行沥干,使其含水量降至40%以下;将沥干后的浒苔均等切段后,脱水压制成泥饼状,将其水分控制在5

20%之间;2)混合发酵处理:将豆粕和发酵菌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步骤1)中的浒苔泥,令浒苔泥:豆粕:发酵菌剂的重量比例为(3

4)份:(5

7)份:(0.1

0.5)份,后加入发酵袋中打包;发酵过程中,发酵袋设置在温度为37℃的环境中,发酵的时间为2

3天;3)含量检测:对步骤2)中发酵好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发酵体系中的水分、粗蛋白
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采用105℃一次烘干法进行水分测定;采用马弗炉干法灰化法进行灰分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含量;4)人工质控处理:将步骤3)中的产品送入人工质控环节,将符合要求的产品筛选出来,将非最终筛选的产品投入步骤2)中重新进行混合发酵。
[0007]优选地,所述步骤4)的人工质控环节中包括人工监测采用火焰院子吸收光谱法后钾、钙、镁、铁、锌、铜、锰的各自含量是否达标;采用磷钼蓝法测定磷是否达标。
[0008]优选地,所述步骤4)的人工质控环节中包括人工监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发测定铅、镉的含量;无机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HPLC

HG

AFS)联用技术法测定。
[0009]优选地,所述步骤4)的人工质控环节中包括人工监测采用甲基汞和多氯联苯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0010]优选地,所述步骤4)的人工质控环节中包括人工监测粗纤维和碘的测定。
[0011]优选地,所述浒苔泥:豆粕:发酵菌剂的重量比例为3份:5份:0.3份。
[0012]优选地,控制发酵袋的发酵时间为48h。
[0013]优选地,制备工艺还包括打包输出工序,打包输出工序为:将人工筛选合格的产品放置在传送台上,在中央智能监控器的自动监控下,实现传送台自动输送产品、判断出仓打包的顺序,运用打包机批次打包后送出。
[0014](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浒苔在集中打捞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直接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将浒苔打捞后运输到陆地上,设定专点掩埋导致的浒苔营养价值浪费;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前处理的工序,将浒苔加工成泥饼状,从而方便增大与豆粕、发酵菌剂的接触面积,提高充分混合发酵的效果,通过控制脱水后的水分,从而减少水分过多导致成品发酵比例不配和发酵后水分过多、不方便处理的情况;利用混合发酵处理过程,将豆粕、发酵菌剂、浒苔泥按照适当的重量比例混合,从而令浒苔能够有效发酵,并最大程度的利用其自身富含的价值;通过设置含量检测,有效的控制发酵产品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利用人工质控观测的方式,检测产品中的其他元素是否符合合格品要求,从而进行筛选和重复发酵的过程,令浒苔的营养价值得以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目的。
[0015]利用发酵袋袋装使其成为更为耐储存、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饲料加工业的上游原料;通过增加发酵菌,减少并抑制腐败菌群,同时通过发酵菌的发酵作用可以将一些复杂的大分子营养物质,降解为中小分子的营养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以不同的处理工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所列举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可将本专利技术扩大至其他相同藻类的生产中加以应用。
[0017]实施例1:
一种浒苔发酵的制备工艺,包括下列工序:1)浒苔原材料前处理:将江河中的浒苔打捞、采集后,运用清水将浒苔洗净,平铺在打捞船上晾至八成干,然后对其进行沥干,使其含水量降至40%以下;将沥干后的浒苔均等切段后,脱水压制成泥饼状,将其水分控制在5

20%之间;2)混合发酵处理:将豆粕和发酵菌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步骤1)中的浒苔泥,令浒苔泥:豆粕:发酵菌剂的重量比例为3份:5份:0.3份,后加入发酵袋中打包;发酵过程中,发酵袋设置在温度为37℃的环境中,发酵的时间为48h(2天);3)含量检测:对步骤2)中发酵好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发酵体系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采用105℃一次烘干法进行水分测定;采用马弗炉干法灰化法进行灰分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含量;4)人工质控处理:将步骤3)中的产品送入人工质控环节,将符合要求的产品筛选出来,将非最终筛选的产品投入步骤2)中重新进行混合发酵。
[0018]为了提高产品合格质检和使用的目的,减少组分含量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所述步骤4)的人工质控环节中包括人工监测采用火焰院子吸收光谱法后钾、钙、镁、铁、锌、铜、锰的各自含量是否达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浒苔发酵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工序:1)浒苔原材料前处理:将江河中的浒苔打捞、采集后,运用清水将浒苔洗净,平铺在打捞船上晾至八成干,然后对其进行沥干,使其含水量降至40%以下;将沥干后的浒苔均等切段后,脱水压制成泥饼状,将其水分控制在5

20%之间;2)混合发酵处理:将豆粕和发酵菌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步骤1)中的浒苔泥,令浒苔泥:豆粕:发酵菌剂的重量比例为(3

4)份:(5

7)份:(0.1

0.5)份,后加入发酵袋中打包;发酵过程中,发酵袋设置在温度为37℃的环境中,发酵的时间为2

3天;3)含量检测:对步骤2)中发酵好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发酵体系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采用105℃一次烘干法进行水分测定;采用马弗炉干法灰化法进行灰分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含量;4)人工质控处理:将步骤3)中的产品送入人工质控环节,将符合要求的产品筛选出来,将非最终筛选的产品投入步骤2)中重新进行混合发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浒苔发酵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人工质控环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周亮李劭方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天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