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44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内胆、由内胆围出的制冷腔体、以及与内胆固定连接的隔板组件,内胆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内胆侧壁、由内胆侧壁向制冷腔体方向凸伸的内胆凸起、由内胆侧壁向远离制冷腔体方向凹陷的内胆凹槽,隔板组件包括隔板凹槽和隔板凸起,内胆凸起嵌入隔板凹槽内,隔板凸起嵌入内胆凹槽内。隔板凸起与内胆凹槽配合,隔板凹槽与内胆凸起配合,形成了交错的凹凸配合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内胆对隔板组件的支撑效果,继而使得制冷设备的支撑强度高。撑强度高。撑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带有隔板组件的制冷设备,隔板组件不仅可以将制冷设备内的大空间分隔为成两个小空间,还可以在分隔的同时将两个空间分隔成不同的温度空间。但是目前的隔板组件的分隔痕迹明显,尤其是门体打开后,从前向后看制冷设备时,会看到隔板组件将门框也分成了上下两部分,形成了割裂感,使制冷设备不够美观,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但若要使门框不被割裂,例如隔板组件通过螺钉与内胆连接,隔板组件的连接强度又要受到影响,不能更好的连接和支撑隔板组件,尤其是当隔板组件上放置重物时,这种将门框上下割裂的结构更能支撑住隔板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门框被隔板组件上下分隔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框上下一致性更好更美观且支撑强度高的制冷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内胆、由所述内胆围出的制冷腔体、以及与所述内胆固定连接的隔板组件,所述内胆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内胆侧壁、由所述内胆侧壁向所述制冷腔体方向凸伸的内胆凸起、由所述内胆侧壁向远离所述制冷腔体方向凹陷的内胆凹槽,所述隔板组件包括隔板凹槽和隔板凸起,所述内胆凸起嵌入所述隔板凹槽内,所述隔板凸起嵌入所述内胆凹槽内。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凸起和所述内胆凹槽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内胆侧壁还包括与所述内胆凸起和所述内胆凹槽水平齐平的前内壁。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凹槽包括左内胆凹槽和右内胆凹槽,所述内胆凸起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内胆凹槽后方的左内胆凸起、设置于所述右内胆凹槽后方的右内胆凸起、连接于所述左内胆凸起后方和所述右内胆凸起后方的后内胆凸起;
[0007]所述隔板凹槽包括与所述左内胆凸起配接的左隔板凹槽、与所述右内胆凸起配接的右隔板凹槽、与所述后内胆凸起配接的后隔板凹槽,所述隔板凸起包括与所述左内胆凹槽配接的左隔板凸起、与所述右内胆凹槽配接的右隔板凸起。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弯折密封件,所述弯折密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内胆凸起和所述左隔板凹槽之间的左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后内胆凸起和所述后隔板凹槽之间的后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右内胆凸起和所述右隔板凹槽之间的右密封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还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所述后内胆凸起的后方。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内胆凸起、所述右内胆凸起、所述后内胆凸起、所述左内胆凹槽和所述右内胆凹槽均设置通孔,所述左隔板凹槽、所述右隔板凹槽、所述后
隔板凹槽、所述左隔板凸起和所述右隔板凸起均设置第三进料口。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进料盖,所述进料盖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三进料口、将所述内胆和所述隔板组件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包括上壁和上侧壁,所述下隔板包括下壁和下侧壁;
[0013]所述内胆凸起嵌在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之间;
[0014]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以及所述上侧壁或所述下侧壁,合围出所述隔板凹槽。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组件上方的上风道盖板、设置于所述隔板组件下方的下风道盖板,所述上风道盖板和所述下风道盖板均抵持于所述隔板组件。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隔板凸起与内胆凹槽配合,隔板凹槽与内胆凸起配合,形成了交错的凹凸配合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内胆对隔板组件的支撑效果,继而使得制冷设备的支撑强度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板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4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隔板和副隔板分离的其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2]图4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隔板和副隔板分离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3]图5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副隔板的的其一视角爆炸示意图;
[0024]图5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副隔板的的另一视角爆炸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移除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隔板的剖视图;
[0027]图7b是图7a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上隔板和下隔板的剖视示意图;
[0029]图9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0030]图9b是图9a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板组件、进料走线盖和进料盖的分离示意图;
[0032]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隔板组件的侧视图;
[0033]图12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料走线盖的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料走线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料盖的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料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7]其中,1000、制冷设备;100、隔板组件;10、主隔板;101、上开口;102、下开口;110、显示槽;120、主腔体;130、容置空间;140、前开口;1401、环形槽;150、照明槽;11、上隔板;111、上壁;112、上侧壁;113、上延伸边;1131、第一进料口;1132、第一进线口;12、下隔板;121、下壁;1211、第三进料口;122、下侧壁;123、下延伸边;124、延伸壁;131、前盖板;1311、
环形挡圈;132、加热模组;1321、前端加热电路;1322、前端加热件;133、照明盖;134、照明模组;14、显示模组;141、显示屏;151、配接边;152、配接槽;16、前端壁;17、隔板凸起;18、隔板凹槽;181、左隔板凹槽;182、后隔板凹槽;183、右隔板凹槽;19、台阶部;191、后配合部;20、副隔板; 21、上盖板;210、集水槽;22、下盖板;221、前配合部;222、后卡合部;223、副进料口;23、冷藏加热件;24、封闭盖;25、副腔体;26、插接件腔体;27、密封层;200、内胆;201、内胆侧壁;202、内胆凸起;2021、左内胆凸起;2022、后内胆凸起;2023、右内胆凸起;2024、排水槽;2025、通孔;203、内胆凹槽; 204、前内壁;205、门框;206、敞口;300、进料走线盖;310、第二进料口; 320、第二进线口;321、封闭端子;330、第一卡勾;340、防溢槽;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内胆、由所述内胆围出的制冷腔体、以及与所述内胆固定连接的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内胆侧壁、由所述内胆侧壁向所述制冷腔体方向凸伸的内胆凸起、由所述内胆侧壁向远离所述制冷腔体方向凹陷的内胆凹槽,所述隔板组件包括隔板凹槽和隔板凸起,所述内胆凸起嵌入所述隔板凹槽内,所述隔板凸起嵌入所述内胆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凸起和所述内胆凹槽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内胆侧壁还包括与所述内胆凸起和所述内胆凹槽水平齐平的前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凹槽包括左内胆凹槽和右内胆凹槽,所述内胆凸起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内胆凹槽后方的左内胆凸起、设置于所述右内胆凹槽后方的右内胆凸起、连接于所述左内胆凸起后方和所述右内胆凸起后方的后内胆凸起;所述隔板凹槽包括与所述左内胆凸起配接的左隔板凹槽、与所述右内胆凸起配接的右隔板凹槽、与所述后内胆凸起配接的后隔板凹槽,所述隔板凸起包括与所述左内胆凹槽配接的左隔板凸起、与所述右内胆凹槽配接的右隔板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弯折密封件,所述弯折密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内胆凸起和所述左隔板凹槽之间的左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后内胆凸起和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宇刘敏王栋丰炳东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