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及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32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包括背支架,背支架上设有:上背组件,包括两个侧背单元以及弹性块;背支架上设有支臂;单个支臂连接在侧背单元的外侧,支臂与侧背单元之间设有弹性软圈;弹性块为弹性橡胶体,使得两个侧背单元之间能够沿前后方向发生弹性内缩或外扩;腰靠支撑件,设置在上背组件的下方;腰靠支撑件具有弹性且中间位置向前拱起,腰靠支撑件包括腰靠骨架以及两个并排的侧腰支撑体,使腰靠支撑件更容易发生弹性形变;腰靠支撑件连接在腰靠支架上,在腰靠支架的下部设有能够上下滑动调节的滑座,腰靠支撑件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该滑座上;腰靠支撑件能够响应于滑座的升降运动相应沿纵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以改变其自身的前拱程度。身的前拱程度。身的前拱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及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及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办公椅的椅背一般都是一个大的整体框架结构(即单背椅),尺寸过大,重量偏重。需要大的注塑机才能生产,且包装和运输成本偏高。此外,单背座椅存在的缺陷在于:无法匹配用户的脊柱形状以贴合支撑用户背部和腰部,无法做到针对性的支撑;导致人们久坐在单背椅上脊椎长期挤压,得不到休息;或是腰部处于悬空,失去支撑,使得由于不良坐姿问题会导致脊椎产生病变;故而,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座椅使用更加舒适,越来越多的厂家已经设计出各种双背结构及三背结构的座椅;这类座椅上设有多个椅背以更好的分区承托人体背部,且单个椅背还具有升降、横移等调节功能;这类结构的座椅是基于人体工学设计的,也被成为人体工学椅。
[0003]所谓人体工学,在本质上就是使工具的使用方式尽量适合人体的自然形态,这样就可以使用工具的人在工作时,身体和精神不需要任何主动适应,从而尽量减少使用工具造成的疲劳。而现有的一些人体工学座椅,虽然设有多个椅背,但是椅背通常与支撑架直接固定,其舒适性不高,始终处于固定状态;人体在向后靠的过程中椅背不能随之产生变化;导致人体在向后靠的过程中会受到椅背的反作用力,不能很好地舒展开来;椅背只能简单的起到顶背的作用。且人的坐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伏案前倾写作,眼睛平视浏览网页等坐姿,人体的背部状态都是不同的,坐姿是动态变化的;有一些座椅只是单纯的将椅背分为上背和下背,但是单个的上背和下背均不能配合使用者身体扭动相应形变,无法满足不同坐姿的使用需求;导致用户背部其中一侧会远离椅背从而失去支撑,达不到分区支撑的效果。
[0004]CN201710214545.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健康椅人体工学椅背”,包括分别设置在椅背支撑上的头部靠件、背部靠件和腰部靠件,所述腰部靠件包括横向并列设置的左腰部靠件和右腰部靠件以及对应的左腰靠调节装置和右腰靠调节装置,左腰部靠件和右腰部靠件分别固定在左腰靠调节装置和右腰靠调节装置上,左腰靠调节装置和右腰靠调节装置设置在椅背支撑上,所述头部靠件、背部靠件、左腰部靠件和右腰部靠件各自具有独立的供使用者倚靠的倚靠曲面。所述左腰靠调节装置和右腰靠调节装置为自适应弹性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身体轮廓和背部曲线形状,自动调整腰靠状态,满足不同人群对舒适性和健康性的差异需求。同时针对不良坐姿进行纠正。
[0005]上述的人体工学椅背将椅背分为背部靠件、左腰部靠件和右腰部靠件;但是其背部靠件只能对人体上背起到一个顶背功能,不能配合使用者身体扭动相应形变,导致用户实际使用时上背其中一侧会远离椅背从而失去支撑。而虽然该椅背具有左腰部靠件和右腰部靠件对用户腰部进行分区支撑;但是众所周知,人体脊柱呈S型,继而大部分座椅的腰靠都向前突出以对腰椎的自然弯曲处形成支撑,起到顶腰作用;而该椅背明显顶腰效果不明显;且左腰部靠件和右腰部靠件都无法进行前后深度调节,由于人们的体型呈现出高矮胖
瘦的多元化分布,固定位置的腰靠很难适应于不同体型的人群,不能对腰靠进行前后深度的调节以满足个体差异,其适用范围及保健效果均受到了限制。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致力于设计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符合人体工学的曲线型椅背支撑,能够对用户背部进行分区支撑,同时能够针对用户腰部进行前后深度调节;满足人们对现代办公座椅的期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所述上背组件包括两个左右并排的侧背单元,所述腰靠支撑件也包括两个左右并排的侧腰支撑体;使得该椅背整体呈四背结构,能够针对性对用户背部进行分区支撑;且上背组件的两个侧背单元之间能够弹性内缩或外扩,从而能够始终贴合用户上背,匹配用户动态坐姿变化;且弹性软圈还能够对用户进行缓冲,舒缓用户背部,避免支撑生硬。而腰靠支撑件整体前拱以起到顶腰效果,符合背部人体工程曲线;且腰靠支撑件还能够根据不同体型的用户或者用户的自身需求调节顶腰程度;使用更加人性化。
[000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椅背的座椅。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包括背支架,所述背支架上设有:上背组件,包括两个左右并排的侧背单元以及连接在两个侧背单元之间的弹性块;所述背支架的上部设有分别朝左右两侧伸出的用于连接并支撑侧背单元的支臂;单个支臂连接在侧背单元的外侧,支臂与侧背单元前后连接且在两者之间设有能够挤压形变的弹性软圈;所述的弹性块为板状结构的弹性橡胶体,弹性块包括主支撑块及位于主支撑块两侧的侧连接块;主支撑块夹持在两个侧背单元之间且每个侧背单元配置为与侧连接块插接配合;所述的两个侧背单元之间能够相对背支架沿前后方向发生弹性内缩或弹性外扩;腰靠支撑件,设置在上背组件的下方且向前突出于上背组件;腰靠支撑件具有弹性且中间位置向前拱起,腰靠支撑件包括呈左右对称的框架式结构的腰靠骨架以及设置在腰靠骨架上的两个左右并排的侧腰支撑体;侧腰支撑体为柔性材质,所述的腰靠骨架具有弹性且腰靠骨架配置为对侧腰支撑体提供弹性支撑;腰靠支架,安装在背支架的下部;所述腰靠支撑件连接在该腰靠支架上,且腰靠支撑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腰靠支架转动配合;在腰靠支架的下部设有能够沿腰靠支架上下滑动调节的滑座,腰靠支撑件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该滑座上;腰靠支撑件能够响应于滑座的升降运动相应沿纵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以改变其自身的前拱程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支撑块与侧连接块相垂直,且主支撑块的前后两端均突出于侧连接块;每个侧背单元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安装插座,所述侧连接块插接配合在该安装插座内。继而两个侧连接块分别能够相对主支撑块弹性弯曲形变以使两个侧背支撑件之间能够前后内缩及外扩;使得靠背能够自适应贴合人体背部;且侧连接块插接在安装插座内,使得两个侧背单元之间紧密连接,消除连接痕迹。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侧背单元为矩形框架结构,侧背单元包括左右间隔的内侧杆和外侧杆;所述的弹性块连接在两个侧背单元的内侧杆之间;且安装插座设置在内侧杆后端的中间位置处。采用插接配合,使得内侧杆与弹性块之间连接方便;且安装插座设置在内侧杆的后端,不影响侧背单元前端的支撑效果。
[0012]作为优选,所述侧连接块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间隔以形成两个上下独立的插块,所述安装插座的内侧对应设有两个上下相隔的插槽,所述插块插接配合在插槽内。进一步将侧连接块分隔成两个插块,使得弹性形变效果更佳;避免一整块结构形变吃力。
[0013]作为优选,在每个安装插座的后端设有连接后盖,连接后盖盖接在安装插座的后端且能够限制插块脱离插槽;所述的插块上设有纵向间隔的第一限位孔和左右分布在第一限位孔两侧的第一连接过孔;在所述安装插座的后端面上相应设有与第一限位孔前后重合的第二限位孔以及与第一连接过孔前后重合的第二连接过孔;所述的连接后盖上对应设有限位柱及连接钢扣,所述限位柱配置为依次穿设在第二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孔内;所述连接钢扣为四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支架,所述背支架上设有:上背组件,包括两个左右并排的侧背单元以及连接在两个侧背单元之间的弹性块;所述背支架的上部设有分别朝左右两侧伸出的用于连接并支撑侧背单元的支臂;单个支臂连接在侧背单元的外侧,支臂与侧背单元前后连接且在两者之间设有能够挤压形变的弹性软圈;所述的弹性块为板状结构的弹性橡胶体,弹性块包括主支撑块及位于主支撑块两侧的侧连接块;主支撑块夹持在两个侧背单元之间且每个侧背单元配置为与侧连接块插接配合;所述的两个侧背单元之间能够相对背支架沿前后方向发生弹性内缩或弹性外扩;腰靠支撑件,设置在上背组件的下方且向前突出于上背组件;腰靠支撑件具有弹性且中间位置向前拱起,腰靠支撑件包括呈左右对称的框架式结构的腰靠骨架以及设置在腰靠骨架上的两个左右并排的侧腰支撑体;侧腰支撑体为柔性材质,所述的腰靠骨架具有弹性且腰靠骨架配置为对侧腰支撑体提供弹性支撑;腰靠支架,安装在背支架的下部;所述腰靠支撑件连接在该腰靠支架上,且腰靠支撑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腰靠支架转动配合;在腰靠支架的下部设有能够沿腰靠支架上下滑动调节的滑座,腰靠支撑件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该滑座上;腰靠支撑件能够响应于滑座的升降运动相应沿纵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以改变其自身的前拱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撑块与侧连接块相垂直,且主支撑块的前后两端均突出于侧连接块;每个侧背单元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安装插座,所述侧连接块插接配合在该安装插座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背单元为矩形框架结构,侧背单元包括左右间隔的内侧杆和外侧杆;所述的弹性块连接在两个侧背单元的内侧杆之间;且安装插座设置在内侧杆后端的中间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连接块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间隔以形成两个上下独立的插块,所述安装插座的内侧对应设有两个上下相隔的插槽,所述插块插接配合在插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安装插座的后端设有连接后盖,连接后盖盖接在安装插座的后端且能够限制插块脱离插槽;所述的插块上设有纵向间隔的第一限位孔和左右分布在第一限位孔两侧的第一连接过孔;在所述安装插座的后端面上相应设有与第一限位孔前后重合的第二限位孔以及与第一连接过孔前后重合的第二连接过孔;所述的连接后盖上对应设有限位柱及连接钢扣,所述限位柱配置为依次穿设在第二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孔内;所述连接钢扣为四周向后延伸并且周缘处分布有弧形倒齿的钢片;连接钢扣配置为依次穿过第二连接过孔和第一连接过孔以使弧形倒齿与插块前后齿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背单元的外侧杆上设有朝中心方向伸出的支座,所述支臂的端部设有连接座,该连接座与支座前后对接;所述弹性软圈夹持在连接座与支座之间;在所述支座的后端设有向后伸出的连接柱;所述连接座的后端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柱向后依次穿过弹性软圈及连接座并位于安装槽内;在安装槽内还设有阻尼橡胶圈,该阻尼橡胶圈上设有供连接柱穿过的通孔;所述阻尼橡胶圈嵌入在安装槽内并使连接柱穿设在阻尼橡胶圈内,且阻尼橡胶圈与安装槽内壁紧贴;在连接柱的后端设有垫片及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垫片并连接在连接柱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体工学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端部设有向后突出的第一限位凸起,连接柱设置在该第一限位凸起上且向后伸出;在所述弹性软圈的前端相应设有能够与第一限位凸起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座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秋周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胜途家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