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楔形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29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楔形线夹,包括中空的外壳,外壳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外壳的前部两侧外表面均转动设置有挂杆,外壳内前后分别设置有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内均设置有楔形块容置空间,楔形块容置空间内均滑动设置有用于夹持线缆的楔形块;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固定在外壳前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位于外壳后部且与外壳滑动连接;外壳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向前运动的驱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楔形线夹对线缆的夹持力度,避免线缆松动滑脱的现象;同时,还能够在与线缆夹持后对楔形线夹的位置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楔形线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连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楔形线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生产行业及居民生活都对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我国电网覆盖范围发展迅速。
[0003]在电网架设过程中,楔形线夹是使用广泛的一种连接金具,用于固定线缆,承担线缆拉力。现有的楔形线夹是利用两个楔块夹紧线缆,利用斜面锁死原理实现,现有的楔形线夹结构较为简单,易出现两个楔块错位而导致线缆松动滑脱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楔块线夹采用预紧模式,在夹紧线缆后无法对线缆的夹持位置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楔形线夹,能够提高楔形线夹对线缆的夹持力度,避免线缆松动滑脱的现象;同时,还能够在与线缆夹持后对楔形线夹的位置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楔形线夹,包括中空的外壳,外壳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外壳的前部两侧外表面均转动设置有挂杆,外壳内前后分别设置有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内均设置有楔形块容置空间,楔形块容置空间内均滑动设置有用于夹持线缆的楔形块;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固定在外壳前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位于外壳后部且与外壳滑动连接;外壳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向前运动的驱动机构。
[0006]所述的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均包括壳体,壳体内左右固定设置有斜块,左右两个斜块之间形成前宽后窄的楔形块容置空间;楔形块容置空间内沿左右方向均滑动设置有一个楔形块,两个楔形块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弧形的线缆容置槽,线缆容置槽内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结构;两个楔形块前部和后部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限位块和限位孔。
[0007]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齿条和驱动齿轮,齿条设置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的下端面,且齿条的后端与第二楔形夹持系统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外壳的下端面中部设置有齿轮安装箱,驱动齿轮转动设置在齿轮安装箱内,且与驱动齿轮对应位置处的外壳下端面设置有齿轮开槽,驱动齿轮的上端穿过齿轮开槽与齿条啮合,驱动齿轮还与齿轮安装箱外部的摇柄连接。
[0008]所述的齿轮安装箱内安装有自带棘爪控制开关的棘轮棘爪机构,驱动齿轮与棘轮同轴固定连接。
[0009]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丝杠和丝杠螺母,外壳的下端面中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通槽,第二楔形夹持系统连接座通过通槽与外壳滑动连接,且第二楔形夹持系统连接座的上
下两端面分别与第二楔形夹持系统的下端面和丝杠螺母固定连接;丝杠设置在外壳的下方,且丝杠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丝杠的后端设置有摇柄。
[0010]所述的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后方的外壳左右两侧内表面均沿前后方向对应设置有滑条,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壳体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对应设置有与滑条相适配的滑槽;第二楔形夹持系统通过滑槽和滑条与外壳滑动连接。
[0011]所述的第一楔形夹持系统中左右两个斜块的后端连接有连杆,第一楔形夹持系统中左右两个楔形块上所设置的位于后方的限位块的中部,与连杆的中部可拆卸连接有弹性装置,且弹性装置始终驱动左右两个楔形块向下运动。
[0012]所述的两个挂杆上套设有滑动套,两个滑动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置有线缆端头固定装置。
[0013]所述的线缆端头固定装置包括线缆端部夹紧套筒,夹紧套筒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旋进螺杆,夹紧套筒内的旋进螺杆下端转动连接有弧形的线缆端部压板,夹紧套筒外的旋进螺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压紧手柄。
[0014]所述的弹性装置采用弹簧。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在外壳内的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滑动设置的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当两者夹持住线缆且挂杆与连接物固定连接后,由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向前运动,由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夹紧线缆并驱动线缆一同向前运动;第一楔形夹持系统的中楔形块由于线缆向前运动将不再对线缆形成夹持,仅由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对线缆实现锁定。当线缆向前运动达到设定位置后,再利用第一楔形夹持系统的中楔形块重新对线缆形成锁定;随后,松开第二楔形夹持系统中的楔形块,此时由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对线缆形成夹持限位以防止线缆后退,然后再将第二楔形夹持系统中的楔形块松开,并将楔形块复位至起始位置重新对线缆进行锁定后,即可同时利用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对移动后的线缆实现双重位置锁定。可按照上述方法交替重复执行多次,以达到调整楔形线夹夹持位置的目的,实现线缆的拉紧。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对线缆实现双重位置锁定,能够提高楔形线夹对线缆的夹持力度,避免线缆松动滑脱的现象,达到双重保险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夹紧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楔形线夹,包括中空的外壳1,外壳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用于线缆7的穿入和穿出;外壳1的前部两侧外表面均转动设置有挂杆2,用于与连接物固定连接。外壳1内前后分别设置有第一楔形夹持系统3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第一楔形夹持系统3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内均设置有两侧呈斜面的楔形块容
置空间5,楔形块容置空间5内均滑动设置有用于夹持线缆的楔形块6,两个楔形块6能够利用楔形块容置空间5相对运动从而夹紧线缆7,并利用斜面达到位置锁定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楔形夹持系统3固定在外壳1前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位于外壳1后部且与外壳1滑动连接;外壳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向前运动的驱动机构。
[0018]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第一楔形夹持系统3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都夹持住线缆7且挂杆2与连接物固定连接后,由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向前运动,此时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将利用楔形块6夹紧线缆7,并驱动线缆7一同向前运动;此时,第一楔形夹持系统3的中楔形块6由于线缆7向前运动将不再对线缆7形成夹持,由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对线缆7实现锁定。当线缆7向前运动达到设定位置后,再利用第一楔形夹持系统3的中楔形块6重新对线缆7形成锁定;随后,松开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中的楔形块6,此时由第一楔形夹持系统3对线缆7形成夹持限位以防止线缆7后退,然后再将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中的楔形块6松开,并将楔形块6复位至起始位置重新对线缆7进行锁定后,即可同时利用第一楔形夹持系统3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对移动后的线缆7实现双重位置锁定。可按照上述方法重复执行多次,以达到调整楔形线夹夹持位置的目的,实现线缆的拉紧。第一楔形夹持系统3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对线缆7实现双重位置锁定,能够提高楔形线夹对线缆7的夹持力度,避免线缆7松动滑脱的现象,达到双重保险的目的。
[0019]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楔形夹持系统3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4均包括壳体,壳体内左右固定设置有斜块8,左右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楔形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外壳,外壳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进线端和出线端,外壳的前部两侧外表面均转动设置有挂杆,外壳内前后分别设置有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内均设置有楔形块容置空间,楔形块容置空间内均滑动设置有用于夹持线缆的楔形块;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固定在外壳前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位于外壳后部且与外壳滑动连接;外壳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向前运动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楔形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楔形夹持系统和第二楔形夹持系统均包括壳体,壳体内左右固定设置有斜块,左右两个斜块之间形成前宽后窄的楔形块容置空间;楔形块容置空间内沿左右方向均滑动设置有一个楔形块,两个楔形块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弧形的线缆容置槽,线缆容置槽内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结构;两个楔形块前部和后部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限位块和限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楔形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齿条和驱动齿轮,齿条设置在第二楔形夹持系统的下端面,且齿条的后端与第二楔形夹持系统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外壳的下端面中部设置有齿轮安装箱,驱动齿轮转动设置在齿轮安装箱内,且与驱动齿轮对应位置处的外壳下端面设置有齿轮开槽,驱动齿轮的上端穿过齿轮开槽与齿条啮合,驱动齿轮还与齿轮安装箱外部的摇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楔形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安装箱内安装有自带棘爪控制开关的棘轮棘爪机构,驱动齿轮与棘轮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儒高玉强闫晓亮王新霞霍宣敏贾玉洁陈彤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