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24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前对螺栓孔进行定位的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固定底座、旋转板、U形连接座、柱脚和第一钢柱,固定底座上转动式连接有至少两个旋转板,固定底座顶部放置有U形连接座,U形连接座内底部连接有柱脚,柱脚顶部连接有第一钢柱。本发明专利技术将U形连接座通过定位长杆进行定位后放在固定底座上,能够防止螺栓孔发生错位,之后将定位长杆抽出,再将螺栓在定位长杆原来的位置进行固定,能够方便人们后续使用螺栓对固定底座和U形连接座进行固定。使用螺栓对固定底座和U形连接座进行固定。使用螺栓对固定底座和U形连接座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包括混凝土预制件和钢结构预制件,工程实践中常需要将预制的钢柱和混凝土基础相连接。现有的钢柱柱脚连接通常采用直接钻孔连接法、柱中钢筋直接连接法、U型箍连接法等方式通过锚栓直接将柱脚锚固在混凝土基础上,由于此种方式连接刚性大、连接节点原则上不允许产生相对转动,一旦钢柱与混凝土梁间产生转角后,难以将其恢复到原有位置,导致钢柱底板螺栓孔容易发生错位,使得人们后续在钉入螺栓固定时比较麻烦。
[0003]因此,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能够提前对螺栓孔进行定位的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在的人们在对钢柱柱脚进行连接时,钢柱底板上的螺栓孔容易发生错位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前对螺栓孔进行定位的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
[0006]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固定底座、旋转板、U形连接座、柱脚和第一钢柱,固定底座上转动式连接有至少两个旋转板,固定底座顶部放置有U形连接座,U形连接座内底部连接有柱脚,柱脚顶部连接有第一钢柱,还包括有固定板、矩形挡板、定位机构和挡住机构,U形连接座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柱脚的固定板,U形连接座前后两侧均放置有矩形挡板,U形连接座下部设有用于定位作用的定位机构,第一钢柱上设有用于遮住钢筋的挡住机构。
[0007]更为优选的是,定位机构包括有长条固定块、第一弹性件、活动杆和定位长杆,柱脚下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至少两个长条固定块,长条固定块外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一弹性件,前侧的第一弹性件前端之间连接有活动杆,后侧的第一弹性件后端之间也连接有活动杆,U形连接座下部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长杆,前侧的定位长杆均与前侧的活动杆接触,后侧的定位长杆均与后侧的活动杆接触,定位长杆上均开有弧形缺口。
[0008]更为优选的是,挡住机构包括有钢柱盖板、长条限位块和长条压板,第一钢柱顶部放置有钢柱盖板,第一钢柱左右两侧的上部前侧均放置有长条限位块,长条限位块内侧均连接有长条压板,长条压板均与钢柱盖板接触。
[0009]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用于对第一钢柱加长的延伸机构,延伸机构包括有第二钢柱、楔形块和第二弹性件,第二钢柱位于第一钢柱的上方,第二钢柱向下移动时会与长条限位块接触,第二钢柱左右两侧的下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楔形块,楔形块内侧与第二钢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性件。
[0010]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用于固定第二钢柱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有第一连接块、U形导向框和第三弹性件,第一钢柱上部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块,第一钢柱外侧上部滑动式连接有U形导向框,长条限位块均穿过U形导向框并可在U形导向框上滑动,U形导向框左右两侧均开有方形卡位孔,第一连接块与U形导向框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性件。
[0011]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用于检测垂直度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包括有透明防护壳、重力指针和刻度块,第一钢柱上连接有透明防护壳,透明防护壳内侧上部转动式连接有重力指针,透明防护壳内侧下部间隔连接有刻度块。
[0012]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用于铆钉导向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有第二连接块、卡位块和空心导向管,柱脚上连接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均放置有卡位块,卡位块外侧均连接有空心导向管。
[0013]更为优选的是,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均为弹簧。
[0014]更为优选的是,固定底座的内部为空心结构。
[0015]更为优选的是,U形连接座下部开有至少两个铆钉安装孔,空心导向管均位于相邻的铆钉安装孔上方。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具备的优点是:
[0017]1、本专利技术将U形连接座通过定位长杆进行定位后放在固定底座上,能够防止螺栓孔发生错位,之后将定位长杆抽出,再将螺栓在定位长杆原来的位置进行固定,能够方便人们后续使用螺栓对固定底座和U形连接座进行固定。
[0018]2、本专利技术在固定底座、U形连接座、柱脚和第一钢柱之间通过使用螺栓、铆钉和混凝土进行固定,使得柱脚在建筑的过程中能够承受较强的压力,避免柱脚发生变形。
[0019]3、本专利技术将钢柱盖板盖在第一钢柱上,通过钢柱盖板遮住第一钢柱内的钢筋,能够对第一钢柱内的钢筋进行防护,从而防止钢筋在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后发生氧化,进而便于人们下次继续使用。
[0020]4、本专利技术在重力指针和刻度块的作用下,能够对第一钢柱的垂直度进行检测,从而方便人们将第一钢柱垂直放入柱脚内。
[0021]5、本专利技术在空心导向管的作用下,能够使铆钉通过空心导向管的导向作用下掉落至铆钉安装孔内,从而方便人们将铆钉放入铆钉安装孔内。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机构第一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机构第二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挡住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挡住机构和检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A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延伸机构和连接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延伸机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向机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B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固定底座,2、旋转板,201、铆钉安装孔,3、U形连接座,4、固定板,5、矩形挡板,6、柱脚,7、第一钢柱,8、定位机构,81、长条固定块,82、第一弹性件,83、活动杆,84、定位长杆,85、弧形缺口,9、挡住机构,91、钢柱盖板,92、长条限位块,93、长条压板,10、延伸机构,101、第二钢柱,102、楔形块,103、第二弹性件,11、连接机构,1101、第一连接块,1102、U形导向框,1103、方形卡位孔,1104、第三弹性件,12、检测机构,1201、透明防护壳,1202、重力指针,1203、刻度块,13、导向机构,1301、第二连接块,1302、卡位块,1303、空心导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1
[0038]一种加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固定底座(1)、旋转板(2)、U形连接座(3)、柱脚(6)和第一钢柱(7),固定底座(1)上转动式连接有至少两个旋转板(2),固定底座(1)顶部放置有U形连接座(3),U形连接座(3)内底部连接有柱脚(6),柱脚(6)顶部连接有第一钢柱(7),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固定板(4)、矩形挡板(5)、定位机构(8)和挡住机构(9),U形连接座(3)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柱脚(6)的固定板(4),U形连接座(3)前后两侧均放置有矩形挡板(5),U形连接座(3)下部设有用于定位作用的定位机构(8),第一钢柱(7)上设有用于遮住钢筋的挡住机构(9)。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定位机构(8)包括有长条固定块(81)、第一弹性件(82)、活动杆(83)和定位长杆(84),柱脚(6)下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至少两个长条固定块(81),长条固定块(81)外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一弹性件(82),前侧的第一弹性件(82)前端之间连接有活动杆(83),后侧的第一弹性件(82)后端之间也连接有活动杆(83),U形连接座(3)下部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长杆(84),前侧的定位长杆(84)均与前侧的活动杆(83)接触,后侧的定位长杆(84)均与后侧的活动杆(83)接触,定位长杆(84)上均开有弧形缺口(85)。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挡住机构(9)包括有钢柱盖板(91)、长条限位块(92)和长条压板(93),第一钢柱(7)顶部放置有钢柱盖板(91),第一钢柱(7)左右两侧的上部前侧均放置有长条限位块(92),长条限位块(92)内侧均连接有长条压板(93),长条压板(93)均与钢柱盖板(91)接触。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用于对第一钢柱(7)加长的延伸机构(10),延伸机构(10)包括有第二钢柱(101)、楔形块(102)和第二弹性件(103),第二钢柱(101)位于第一钢柱(7)的上方,第二钢柱(101)向下移动时会与长条限位块(92)接触,第二钢柱(101)左右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肖彤包超陆华马占武王辉马艳何妍亭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