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渗透油藏柔性脂质体增注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109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卵磷脂、胆酸钠、二乙醇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渗透油藏柔性脂质体增注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油田采油助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卵磷脂、胆酸钠、二乙醇胺、1

正十二烷基氮杂环庚烷
‑2‑
酮和四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低渗透油藏柔性脂质体增注剂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低渗透油藏岩石致密,孔隙喉道细小,渗透性很差,油井一次采收率很低。一般低渗透油田的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
×
10
‑3um2,油井虽然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要各种增产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经统计全国15个低渗透油田,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最终采收率仅为17%,而水驱开发最终采收率可达26.9%,可见注水保持油层压力是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采方式。注采平衡是注水开采油田稳产的基础,但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近井地带的油层岩石内表面水化膨胀,喉道被堵塞,使注水压力逐渐升高,油层注不进水。现在多数油田采用提高注水压力来增加注水量,使注水压力越来越高,但注水压力不能超过设备和油藏的承受能力,因此仅依靠提高注水压力来增加注水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目前常规采用的增注方法是对注水井实行酸化处理,以去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和岩隙表面的膨化层,起到降压增注的效果。但这种方法有效期短,作业频繁,效果差;另外国内外一些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采取的刚性纳米颗粒增注技术、分子膜增注技术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注水压力仍然太高,无法达到高效注水得目的。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是我国油田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0003]本专利技术以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卵磷脂、胆酸、二乙醇胺、1

正十二烷基氮杂环庚烷
‑2‑
酮和四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的柔性脂质体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增注剂,柔性脂质体具有高度形变能力、高度渗透性和高度亲水性,可以顺水化梯度,高效渗透穿过比自身小数倍的岩石孔道,同时在岩石孔隙内表面自组装一层疏水单分子层,将孔隙内表面由亲水性改变为疏水性,降低水通过孔隙的粘滞力,从而降低注水压力,增大注水量。该柔性脂质体增注剂表现为稳定性好、穿透能力强、能够大大降低低渗透岩心的注水压力,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首先将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卵磷脂、胆酸、1

正十二烷基氮杂环庚烷
‑2‑
酮和二乙醇胺按一定比例溶解于无水乙醇,制备出五种物质的乙醇混合溶液;将四甲基氯化铵和氯化铵按一定比例溶于清水,制备出两种物质的混合水溶液;然后将第一种溶液在超声分散条件下缓慢倾入第二种溶液中,制备出一种柔性脂质体的胶体溶液。由该胶体溶液配置出的注入水具有高效的穿透能力,能够大大降低超低渗透岩心的注水压力,制备工艺可靠,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柔性脂质体增注剂的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05]实施例1
[0006](1)称取0.5克磷脂酰丝氨酸、0.3克磷脂酰肌醇、2.5克卵磷脂、0.5克胆酸、1.0克1

正十二烷基氮杂环庚烷
‑2‑
酮和1.5克二乙醇胺,依次加入到40毫升乙醇和10毫升N,N

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中,升温至45℃,搅拌直至固体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静止24小时,过滤,收取滤液,得浅黄色均匀液体,备用;
[0007](2)称取15.0克四甲基氯化铵和25.0克氯化铵加入到500毫升蒸馏水中,搅拌溶解,过滤,收取滤液,得黄色均匀液体;
[0008](3)将上述实施例1中的(1)中所得的浅黄色均匀液体加入到实施例1中的(2)中所得的黄色均匀液体,超声振荡1小时,得乳白色溶胶,密封,备用。
[0009]实施例2
[0010]取0.5g实施例1中的(3)样品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自来水稀释,超声混合均匀,并将烧杯放入40℃的水浴锅中,保温10分钟,取稀释成的溶胶于比色管中。用STZ

A26C型台式浊度仪测定溶液浊度。将上述比色管放入浊度仪中,开启浊度仪,待平稳后,分别读取自样品稀释后30分钟、40分钟、50分钟、60分钟、70分钟、80分钟和90分钟的三种溶胶的浊度。按上述同样的方法,调节水浴锅温度分别至60℃和90℃,测定两种温度下自来水稀释后实施例1中的(3)溶液于不同时间的浊度。结果见表1。
[0011]表1不同温度下溶液浊度的变化
[0012][0013]结果表明,实施例1中的(3)的溶液在三种温度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0014]实施例3
[0015]于25℃温度下将洁净的载玻片置于实施例1中的(3)的0.05%清水溶液中,静止72h后取出载玻片,自然干燥,测定自来水、煤油、

10号柴油和甲苯在载玻片表面的接触角。结果见表2。
[0016]表2各种液体在膜表面的接触角
[0017]液体种类自来水煤油

10号柴油甲苯接触角,度102252134
[0018]结果表明,由实施例1中的(3)吸附于载玻片形成的膜具有较好的疏水性,煤油、

10号柴油以及甲苯对所生成的膜的润湿性远大于水对所生成的膜的润湿性。
[0019]实施例4
[0020]称取实施例1中的(3)样品分别用自来水分别配制0.01%、0.03%和0.05%样品溶液,备用。选取测试管柱,将开启阀打开,其它测试管柱阀门全部关闭;储液罐中加入测试所需量的自来水,开启齿轮泵进行供液,设定供液速度,使整个测试管路充满测试液体,调节排量至设定流速。读取压差。1min内压差变化小于1%时,求取压差的平均值作为清水摩阻压差(ΔP1);按照相同方法测定上述不同浓度实施例1中的(3)样品溶液流经该管路的摩阻压差(ΔP2)。并计算减阻率DR。结果见表3。
[0021][0022]式中:
[0023]DR——聚合物溶液对清水的降阻率(%);
[0024]ΔP1——清水流经管路时的压差(Pa);
[0025]ΔP2——聚合物溶液流经管路时的压差(Pa)
[0026]表3不同浓度溶液在不同流量下的压差和减阻率(25℃)
[0027][0028][0029]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量下不同浓度样品溶液流经管道的压降均小于自来水的压降,且随着流量的增加,压差差距拉大;不同浓度样品溶液流经管道的压差随流量升高逐渐增加,浓度越高增加幅度越小,在高流量下,各种浓度的样品溶液流经管道时的减阻率均大于50%,说明实施例1中的(3)样品具有良好的减阻性能。
[0030]实施例5
[0031]将长径为2.5cm
×
2.5cm的人工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中,备用;以泵排量为3ml/min的泵速正向通入矿化度为20000mg/L的模拟地层水,待岩心管两侧压差稳定后,测定其岩心的渗透率K0和压差ΔP0;再反向注入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渗透油藏柔性脂质体增注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称取0.5克磷脂酰丝氨酸、0.3克磷脂酰肌醇、2.5克卵磷脂、0.5克胆酸、1.0克1

正十二烷基氮杂环庚烷
‑2‑
酮和1.5克二乙醇胺,依次加入到40mL乙醇和10mLN,N

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金海孔淑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