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翻身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955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翻身助力器,属于翻身助力器技术领域,其包括助力板,所述助力板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柔性板,所述助力板内设置有若干个限位螺杆,所述助力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翻身带,所述翻身带内设置有紧固带,所述助力板的背面黏粘有两个柔性壳体。该多功能翻身助力器,通过设置卡槽、通孔、柔性板、限位螺杆、翻身带和紧固带,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通过助力板侧面的翻身带能够将患者进行翻身,翻完身之后,通过紧固带能够对躁动的病人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本装置能够对不同患者腿的粗细进行调节,还能避免病人在翻身的过程中发生掉落的情况,从而减轻了患者翻身的伤痛。从而减轻了患者翻身的伤痛。从而减轻了患者翻身的伤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翻身助力器


[0001]本技术属于翻身助力器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翻身助力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各医疗单位,有许多的危重病人受各种病情的影响,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治疗,以利于尽快康复,长期卧床的病人会产生褥疮等皮肤性疾病,需要医护人员定时翻身、按摩,一般是多个医护人员互相配合以拉拽搬动患者的方式给患者翻身,这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伤害,为此提出一种多功能翻身助力器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翻身助力器,解决了多个医护人员互相配合以拉拽搬动患者的方式给患者翻身,这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伤害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翻身助力器,包括助力板,所述助力板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柔性板,所述助力板内设置有若干个限位螺杆,所述助力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翻身带,所述翻身带内设置有紧固带,所述助力板的背面黏粘有两个柔性壳体。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柔性板的外表面设置在通孔内,若干个所述通孔开设在同一个助力板内。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柔性壳体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背面与送气管的一端相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助力板的形状设置为“W”形,若干个所述柔性板设置在同一个助力板内。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柔性壳体的一端与限位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形状设置为弧形。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该多功能翻身助力器,通过设置卡槽、通孔、柔性板、限位螺杆、翻身带和紧固带,将柔性板穿过通孔卡入卡槽内,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放置,再将限位螺杆穿过助力板旋入柔性板内,能够对柔性板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通过助力板侧面的翻身带能够将患者进行翻身,翻完身之后,通过紧固带能够对躁动的病人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本装置能够对不同患者腿的粗细进行调节,还能避免病人在翻身的过程中发生掉落的情况,从而减轻了患者翻身的伤痛。
[0014]2、该多功能翻身助力器,通过设置柔性壳体、气囊和送气管,将柔性壳体黏贴在助力板的上表面,再将患者的腿部穿过柔性壳体内,随后通过送气管向气囊内打气,使气囊膨胀直至与患者的腿部紧密贴合,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支撑,并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
[0015]3、该多功能翻身助力器,通过设置限位块,使得患者在平躺时能够对患者的脚腕进行支撑限位,保证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避免脚部出现悬空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正视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后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柔性壳体后视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助力板、2卡槽、3通孔、4柔性板、5限位螺杆、6翻身带、7紧固带、8柔性壳体、9气囊、10送气管、1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翻身助力器,包括助力板1,助力板1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槽2,通过设置卡槽2,能够将柔性板4卡入卡槽2内以便对柔性板4的位置进行支撑,卡槽2内设置有柔性板4,通过设置柔性板4,能够对不同患者腿的粗细进行调节,以便进行放置支撑,助力板1内设置有若干个限位螺杆5,通过设置限位螺杆5,能够对柔性板4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柔性板4出现滑动导致掉落的情况,助力板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翻身带6,翻身带6内设置有紧固带7,通过设置翻身带6和紧固带7,能够对躁动的病人进行限位,避免患者在翻身的过程中发生掉落,助力板1的背面黏粘有两个柔性壳体8。
[0023]具体的,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柔性板4的外表面设置在通孔3内,若干个通孔3开设在同一个助力板1内,通过设置通孔3,能够对柔性板4的移动建立轨迹并对其支撑限位,柔性壳体8内设置有气囊9,气囊9的背面与送气管10的一端相连通,通过设置柔性壳体8、气囊9和送气管10,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支撑,并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提高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舒适度。
[0024]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助力板1的形状设置为“W”形,通过助力板1设置的“W”形状,能够对患者的两个腿部同时进行支撑,若干个柔性板4设置在同一个助力板1内,柔性壳体8的一端与限位块11的正面固定连接,限位块11的形状设置为弧形,通过设置限位块11,使得患者在平躺时能够对患者的脚腕进行支撑限位,保证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避免脚部出现悬空的情况。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6]S1、使用时,将柔性板4穿过通孔3卡入卡槽2内,从而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放置,再将限位螺杆5穿过助力板1旋入柔性板4内,从而对柔性板4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进而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支撑限位;
[0027]S2、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通过助力板1侧面的翻身带6能够将患者进行翻身,
翻完身之后,通过紧固带7能够对躁动的病人进行限位,当患者平躺时,将柔性壳体8黏贴在助力板1的上表面;
[0028]S3、然后将患者的腿部穿过柔性壳体8内,再通过送气管10向气囊9内打气,使气囊9膨胀直至与患者的腿部紧密贴合,从而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支撑以便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翻身助力器,包括助力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板(1)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槽(2),所述卡槽(2)内设置有柔性板(4),所述助力板(1)内设置有若干个限位螺杆(5),所述助力板(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翻身带(6),所述翻身带(6)内设置有紧固带(7),所述助力板(1)的背面黏粘有两个柔性壳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翻身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4)的外表面设置在通孔(3)内,若干个所述通孔(3)开设在同一个助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园洁黄微姣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