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892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包括底部支撑架、第一L形固定杆、第二L形固定杆、固定滑道、一号电机、第一丝杆、进货架、出货架、移动滑道等;底部支撑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L形固定杆和第二L形固定杆,第一L形固定杆用于支撑进货架,第二L形固定杆用于支撑出货架,底部支撑架上固定有固定滑道,固定滑道上安装有一号电机。通过夹具夹持蓄能器外壳,通过控制蓄能器外壳移动将气囊装填进入外壳内,一次性装填提高生产速度,同时也节省了人力消耗;通过三根转动夹杆将气囊夹紧,同时也通过夹紧气囊压缩了气囊竖直方向占用的空间,方便装填进入蓄能器中。方便装填进入蓄能器中。方便装填进入蓄能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能器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气囊式蓄能器主要由壳体、气囊、充气阀和进油阀组成。气囊式蓄能器的典型特征是在钢壳内有一个非折叠的、柔性的橡胶气囊。气囊的开口端连接在钢壳充气侧的气阀上。提升阀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常开状态,用以调节通过充油口的油液流量。
[0003]现有的气囊式蓄能器主要由人工组装,人工组装时需要先向蓄能器外壳内部喷入部分润滑油,然后将气囊内部的气体尽量挤压出去,之后再手动将润滑油涂抹在气囊外侧,之后需要工人手动将气囊一点点塞入蓄能器外壳中,手动处理气囊的过程比较繁琐,挤压时不容易挤出其内部的气体,而且在涂抹润滑油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涂抹,而且涂抹的也不够均匀,最终装填气囊时需要手动将气囊装入蓄能器外壳中,这样气囊会与蓄能器外壳接触,因此在安装气囊时极易出现气囊表面被蓄能器外壳开口刮伤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包括底部支撑架、固定滑道、一号电机、第一丝杆、移动滑道、二号电机、第二丝杆、第一升降架、一号气缸、滑动夹具和气囊夹持机构,底部支撑架两端分别通过第一L形固定杆和第二L形固定杆固定有进货架和出货架,底部支撑架上固定有固定滑道,固定滑道上安装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滑道,移动滑道滑动连接在固定滑道中,移动滑道顶部安装有二号电机,二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升降架,第一升降架滑动连接于移动滑道内,第一升降架内安装有一号气缸,一号气缸的伸缩杆上连接有滑动夹具,一号气缸控制滑动夹具夹持蓄能器外壳,底部支架内侧设置有气囊夹持机构,气囊夹持机构用于夹紧气囊。
[0006]优选地,气囊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三号电机、小齿轮、大齿轮和转动夹杆,底部支撑架内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顶部安装有三号电机,三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小齿轮,固定板底部转动连接有大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大齿轮内设置有三根转动夹杆,大齿轮转动使转动夹杆向内夹紧或向外松开。
[0007]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柱、复位弹簧和导向罩,固定板外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上滑动连接有导向罩,导向罩与支撑柱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导向罩和支撑柱上。
[0008]优选地,还包括固定柱、滑动夹杆、第一弹簧、第一固定框、第二弹簧、限位架、第一支撑架、三角滑动架和第三弹簧,滑动夹具上固定有固定柱,固定柱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夹杆,滑动夹杆与固定柱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固定柱顶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框,两个第一固定框内共同滑动连接有限位架,限位架与第一固定框均连接有第二弹簧,底部支撑架内设置有
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顶部滑动连接有三角滑动架,三角滑动架与第一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三角滑动架和第一支撑架上。
[0009]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架和固定托架,固定滑道上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固定有连接架,连接架顶部固定有固定托架,蓄能器组装完毕并被放入到出货架中时,固定托架将限位架托起,使滑动夹杆松开气囊顶部的出气杆。
[0010]优选地,还包括L形滑动杆、拉绳、固定导轨、导线盘、滑动直杆和喷管,底部支撑架上固定有固定导轨,固定导轨的顶部安装有导线盘,固定导轨上滑动连接有L形滑动杆和滑动直杆,L形滑动杆和滑动直杆之间连接有拉绳,拉绳绕在导线盘上,滑动直杆上固定有喷管,喷管底部连通喷料。
[0011]优选地,还包括二号气缸、滑动框、四号电机、第三丝杆、第一限位杆、夹紧块和排气机构,第一支撑架顶部安装有四号电机,四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三丝杆,第三丝杆外螺纹连接有滑动框,滑动框内安装有二号气缸,二号气缸的伸缩杆上设置有夹紧块,第一支撑架顶部固定有第一限位杆,底部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排气机构,排气机构用于挤出气囊内部的气体。
[0012]优选地,排气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三号气缸、推动架、挤压架、第二升降架和挡板,底部支撑架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安装有三号气缸,三号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推动架,推动架与第二支撑架滑动连接,推动架上铰接有挤压架,第一支撑架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架,第二升降架上设置有挡板,挤压架与挡板滑动连接。
[0013]优选地,还包括五号电机、第四丝杆、收油框、储油框和刷油杆,底部支撑架内设置有收油框,第一支撑架上安装有五号电机,五号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四丝杆,第四丝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在收油框内,第四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升降架,第二升降架内安装有储油框,储油框上连接有刷油杆。
[0014]优选地,还包括第四弹簧、刮板、第二固定框、第二限位杆、第五弹簧、转动卡销、固定座、档杆、扭簧、挡盘、卡球、第六弹簧和固定卡板,第二升降架内滑动连接有刮板,刮板与第二升降架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挡板顶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内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与第二固定框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第一支撑架顶部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卡销,转动卡销与限位座之间连接有扭簧,限位座上还滑动连接有挡盘,挡盘与限位座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挡盘与转动卡销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卡球,固定座上还固定有档杆,收油框内固定有固定卡板。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夹具夹持蓄能器外壳,通过控制蓄能器外壳移动将气囊装填进入外壳内,一次性装填提高生产速度,同时也节省了人力消耗。
[0016]2、通过三根转动夹杆将气囊夹紧,同时也通过夹紧气囊压缩了气囊竖直方向占用的空间,方便装填进入蓄能器中。
[0017]3、在蓄能器外壳底部设置有导向罩,为气囊进入蓄能器提供了导向,同时也避免气囊直接与蓄能器接触而造成划伤,提高了装填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装填速度。
[0018]4、在将气囊装入蓄能器中时,滑动夹杆在三角滑动架的作用下向内滑动并将气囊顶部的出气杆夹紧,避免气囊从蓄能器外壳的底部掉出。
[0019]5、在将组装好的蓄能器放入出货架中时,固定托架能将限位架托起,使得两个滑动夹杆自动松开气囊。
[0020]6、在向蓄能器外壳中装填气囊时,第一升降架会通过L形滑动杆带动滑动直杆上升,喷管会通过进货架进入对应的蓄能器外壳中并对其内部喷涂润滑油,第一升降架上升时喷管又会下降移出蓄能器外壳。
[0021]7、两个二号气缸共同控制两个夹紧块夹持气囊顶部的出气杆,以便于对气囊进行压缩刷油处理并便于运输气囊。
[0022]8、通过两个三号气缸推动挤压架将气囊内部的气体排出,排气时从底部向上将气体挤压气囊能够将气囊内部的气体完全排空。
[0023]9、第二升降架带动刷油杆上下移动,将润滑油均匀涂抹在气囊外侧,效率高涂抹也更加均匀。
[0024]10、涂抹润滑油后,多余的润滑油会被刮板刮除,最终会落入底部的收油框中。
附图说明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包括底部支撑架(1)、固定滑道(103)、一号电机(104)和第一丝杆(105),底部支撑架(1)两端分别通过第一L形固定杆(101)和第二L形固定杆(102)固定有进货架(106)和出货架(107),底部支撑架(1)上固定有固定滑道(103),固定滑道(103)上安装有一号电机(104),一号电机(104)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丝杆(10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滑道(2)、二号电机(201)、第二丝杆(202)、第一升降架(203)、一号气缸(204)、滑动夹具(205)和气囊夹持机构,第一丝杆(105)上螺纹连接有移动滑道(2),移动滑道(2)滑动连接在固定滑道(103)中,移动滑道(2)顶部安装有二号电机(201),二号电机(20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丝杆(202),第二丝杆(202)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升降架(203),第一升降架(203)滑动连接于移动滑道(2)内,第一升降架(203)内安装有一号气缸(204),一号气缸(204)的伸缩杆上连接有滑动夹具(205),一号气缸(204)控制滑动夹具(205)夹持蓄能器外壳,底部支撑架内侧设置有气囊夹持机构,气囊夹持机构用于夹紧气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其特征在于:气囊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206)、三号电机(207)、小齿轮(208)、大齿轮(209)和转动夹杆(210),底部支撑架(1)内固定有固定板(206),固定板(206)顶部安装有三号电机(207),三号电机(207)的输出轴穿过固定板(206)后连接有小齿轮(208),固定板(206)底部转动连接有大齿轮(209),小齿轮(208)与大齿轮(209)啮合,大齿轮(209)内设置有三根转动夹杆(210),大齿轮(209)转动使转动夹杆(210)向内夹紧或向外松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211)、复位弹簧(212)和导向罩(213),固定板(206)后侧固定有支撑柱(211),支撑柱(211)上滑动连接有导向罩(213),导向罩(213)与支撑柱(21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柱(3)、滑动夹杆(301)、第一弹簧(302)、第一固定框(303)、第二弹簧(304)、限位架(305)、第一支撑架(4)、三角滑动架(406)和第三弹簧(407),滑动夹具(205)上固定有固定柱(3),固定柱(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夹杆(301),滑动夹杆(301)与固定柱(3)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02),第一弹簧(3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动夹杆(301)和固定柱(3)上,固定柱(3)顶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框(303),两个第一固定框(303)内共同滑动连接有限位架(305),限位架(305)与第一固定框(303)均连接有第二弹簧(304),第二弹簧(30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架(305)和第一固定框(303)上,底部支撑架(1)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架(4),第一支撑架(4)顶部滑动连接有三角滑动架(406),三角滑动架(406)与第一支撑架(4)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407),第三弹簧(40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三角滑动架(406)和第一支撑架(4)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器自动气囊入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9)、连接架(901)和固定托架(902),固定滑道(103)上固定有连接杆(9),连接杆(9)上固定有连接架(901),连接架(901)顶部固定有固定托架(902),蓄能器组装完毕并被放入到出货架(107)中时,固定托架(902)将限位架(305)托起,使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耀李政林钟见宝杨斌浩陈皓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