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085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采样总成,所述采样总成包括第一绝缘膜、采样导体、汇流排和第二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膜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电芯的极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采样导体覆盖所述极柱,所述汇流排覆盖所述采样导体。由此,焊接汇流排和极柱时,即可对采样导体进行焊接,无需单独将采样导体焊接到汇流排上,节省焊接工时和成本;而且,此种采样总成的汇流排和采样导体可同时制作完成,节省单独供应商的成本;除此之外,设置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无需在采样导体上再单独设置绝缘膜,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绝缘材料的成本,且第一绝缘膜可同时作为支架,无需再单独设置支架。单独设置支架。单独设置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动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样总成是电池模组中的一个零部件,用于对电池模组的信息进行采集。目前采样总成的制备采用FFC/FPC热压方案,即在采样总成下方放一层绝缘膜,然后通过定位,把汇流排和采样总成放在绝缘膜上面,然后在上面再盖上一层绝缘膜,通过一定的设备对两层绝缘膜进行加热,使两层绝缘膜粘在一起,形成热压方案的三合一支架总成。此种方式具有以下缺陷:汇流排和采样总成需要单独制作,增加运输和管控成本;FPC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药水进行蚀刻,对环境污染较大,而且FPC和FFC两者的PI膜、PET膜成本均比较高;采样总成的每个回路需要单独和汇流排焊接,增加焊接工时,增加时间成本。
[0003]因此,目前的电池模组仍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动力装置。该电池模组无需设计单独的采样总成,省去了传统采样总成的绝缘膜,节省制作成本,同时,采样导体和汇流排之间无需单独焊接,节省焊接时间和焊接成本。
[0005]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有序堆叠,每个所述电芯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极柱;
[0006]采样总成,所述采样总成包括:
[0007]第一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膜覆盖多个所述电芯上设置有所述极柱的表面,所述第一绝缘膜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极柱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积大于所述极柱的面积;
[0008]采样导体,多个所述采样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膜远离所述电芯的表面上,每个所述采样导体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采样导体的至少部分区域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0009]汇流排,多个所述汇流排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膜远离所述电芯的表面上,每个所述汇流排的至少部分区域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处的所述采样导体;
[0010]第二绝缘膜,所述第二绝缘膜设置在所述汇流排远离所述采样导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膜和所述第一绝缘膜正对设置。
[0011]本技术所涉及的电池模组,电芯上的极柱由第一通孔穿过第一绝缘膜,采样导体的部分区域覆盖第一通孔,即采样导体的部分区域可覆盖极柱,以对电芯的信息进行采集,汇流排的部分区域覆盖采样导体,也即是说,第一通孔处汇流排的面积大于采样导体的面积大于极柱的面积,由此,汇流排可完全覆盖采样导体和极柱,焊接汇流排和极柱时,即可同时对采样导体进行焊接固定,无需单独将采样导体焊接到汇流排上,节省焊接工时
和焊接成本,和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再设计单独的采样总成,省去了单独供应商的成本;同时,设置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无需在采样导体上再单独设置绝缘膜,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绝缘材料的成本,且第一绝缘膜可同时作为支架,无需再单独设置支架。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绝缘膜上对应所述汇流排处设置有多个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绝缘膜远离所述电芯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粘结胶层,所述第二绝缘膜朝向所述第一绝缘膜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粘结胶层。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采样导体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相连,多个所述第二部的另一端汇集在所述第一绝缘膜的一端。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部为片状。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采样导体的厚度为0.2mm~0.6mm。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流排的中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绝缘膜的凸起,所述凸起沿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汇流排的两端。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流排靠近所述第一绝缘膜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膜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a,且满足a≥5mm。
[0019]在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前述的电池模组。由此,该电池包具有前述的电池模组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成本低、制作时间成本低的优点。
[0020]在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前述的电池包。由此,该动力装置具有前述的电池包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00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的仰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00:电池模组;1100:电芯;1110:极柱;1200:采样总成;1210:第一绝缘膜;1211:第一通孔;1220:采样导体;1230:汇流排;1240:第二绝缘膜;1241:第二通孔;1221:第一部;1222:第二部;123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
[0031]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参考图1,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1000,包括电芯1100和采样总成1200。
[0032]其中,多个电芯1100沿第一方向有序堆叠,每个电芯1100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极柱1110;
[0033]采样总成1200包括第一绝缘膜1210、采样导体1220、汇流排1230和第二绝缘膜1240;
[0034]其中,第一绝缘膜1210覆盖多个电芯1100上设置有极柱1110的表面,第一绝缘膜1210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的第一通孔1211,第一通孔1211与极柱1110一一对应,第一通孔1211的面积大于极柱1110的面积,也即是说,极柱1110可穿过第一通孔1211暴露于第一绝缘膜1210远离电芯1100的一侧;
[0035]采样导体1220设置在第一绝缘膜1210远离电芯1100的表面上,即第一绝缘膜1210可作为采样导体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有序堆叠,每个所述电芯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极柱;采样总成,所述采样总成包括:第一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膜覆盖多个所述电芯上设置有所述极柱的表面,所述第一绝缘膜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极柱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积大于所述极柱的面积;采样导体,多个所述采样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膜远离所述电芯的表面上,每个所述采样导体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采样导体的至少部分区域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汇流排,多个所述汇流排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膜远离所述电芯的表面上,每个所述汇流排的至少部分区域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处的所述采样导体;第二绝缘膜,所述第二绝缘膜设置在所述汇流排远离所述采样导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膜和所述第一绝缘膜正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膜上对应所述汇流排处设置有多个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阳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