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68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包括:路底基,其为路面底端,所述路底基上端一侧为石灰土层,且石灰土层一侧等距被横向连接杆一的一端贯穿,所述横向连接杆一的一侧下端设置有管状凸起结构,且横向连接杆一另一侧位于新底基层底端;旧底基层,其位于所述石灰土层上端,所述旧底基层一侧为斜坡结构。该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通过增加新底基层配合石灰土层与旧底基层支架接触,通过锯齿板增加新路与旧路之间的连接的分力点,便于上层的路面结构之间形成稳定的底层结构,通过横向连接杆一与纵向连接杆形成L状结构,使得其整体直接勾住旧路与新路之间的联结点。体直接勾住旧路与新路之间的联结点。体直接勾住旧路与新路之间的联结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以及科技的逐步发展,在许多原先建设的道路上需要进行加新增道路情况,通过对原有的路线上进行外接改路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原有的道路的路面结构的进行搭接,现有的对旧路的搭接过程当中由于新路与旧路之间会有相互的作用力,直接搭接容易使得公路的使用安全性降低,且现有的道路拼接当中大多为直接使用阶梯搭接,容易对有原受损的路面导致二次损伤,并且现有的加设过程当中有对旧路的底层直接进行混凝土的铺设容易导致新路与旧路的连接处开裂导致路面不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直接搭接容易使得公路的使用安全性降低,且现有的道路拼接当中大多为直接使用阶梯搭接,容易对有原受损的路面导致二次损伤,并且现有的加设过程当中有对旧路的底层直接进行混凝土的铺设容易导致新路与旧路的连接处开裂导致路面不稳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包括路底基,其为路面底端,所述路底基上端一侧为石灰土层,且石灰土层一侧等距被横向连接杆一的一端贯穿,所述横向连接杆一的一侧下端设置有管状凸起结构,且横向连接杆一另一侧位于新底基层底端;
[0005]旧底基层,其位于所述石灰土层上端,所述旧底基层一侧为斜坡结构,且旧底基层一侧卡合有锯齿板,并且锯齿板另一侧卡合有新底基层,所述锯齿板上端连接有横向连接杆二,且横向连接杆二一侧贯穿碎石层;
[0006]旧基层,其位于所述碎石层上端,所述旧基层一侧与新基层一侧相接触,且新基层上端设置有沥青底层,并且沥青底层一侧接触有旧路面层,所述旧路面层上端设置有砼预制层,且砼预制层上端设置有沥青面。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保持旧路与新路之间的连接搭接处保持平稳,提高路面的使用时间。
[0008]优选的,所述路底基上端一侧等距设置有圆形孔洞,所述新底基层上端一侧设置为斜坡结构,且新底基层斜坡结构与旧底基层斜坡结构平行。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公路底端对新路以及旧路之间的稳定搭接连接,提高路面的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横向连接杆一管状提起结构贯穿路底基,且横向连接杆一的一端上端连接有纵向连接杆,并且纵向连接杆上端连接有横向连接杆二,所述横向连接杆二的一端设置为锥体结构。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碎石层内部的碎石进行直接插入,便于装置内部直接进行使用。
[0012]优选的,所述横向连接杆二的一侧下端设置有凸起的管状结构,且横向连接杆二下端的管状结构与旧底基层之间卡合,并且横向连接杆二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凸起柱状结构。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多层之间进行连接搭建便于新路的直接铺设。
[0014]优选的,所述横向连接杆二的一侧的柱状结构贯穿新基层与旧基层交界处,且新基层与新底基层之间设置有碎石层。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新路与旧路之间增加多个联结点,提高整体搭接效果。
[0016]优选的,所述旧路面层与沥青底层连接处设置为平行的斜坡结构,且沥青底层上端铺设有砼预制层。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置内部进行路面顶端的稳定铺设,便于对路面进行养护使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
[0019]1.在对新路以及旧路之间的搭接过程当中,通过增加新底基层配合石灰土层与旧底基层支架接触,通过锯齿板增加新路与旧路之间的连接的分力点,便于为上层的路面结构之间形成稳定的底层结构,通过横向连接杆一与纵向连接杆形成L状结构勾住旧路与新路之间的联结点;
[0020]2.通过对就路底基层以及碎石层和旧路面层形成斜坡结构,可以有效增加新路与旧路之间的连接效果,便于旧路伸入新路内部,保持两侧之间的稳定,减少旧路由于阶梯直接的断层破碎,增加整体的受力面积,便于两者之间的稳定使用,提高路面的安全性;
[0021]3.通过增加新底基层的厚度,以及将沥青底层与旧路面之间相交错过程当中,便于新路与旧路之间的直接接触,便于保持沥青铺设后期保养,减少由于沥青铺设在底端导致新路底端的开裂,提高连接处的道路安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整体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图1中A

A

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锯齿板与旧底基层安装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碎石层与旧底基层外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路底基;2、石灰土层;3、横向连接杆一;4、新底基层;5、纵向连接杆;6、横向连接杆二;7、旧底基层;8、锯齿板;9、碎石层;10、新基层;11、旧基层;12、旧路面层;13、沥青底层;14、砼预制层;15、沥青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包括路底基1、石灰土层2、横向连接杆一3、新底基层4、纵向连接杆5、横向连接杆二6、旧底基层7、锯齿板8、碎石层9、新基层10、旧基层11、旧路面层12、沥青底层13、砼预制层14和沥青面15;
[0029]在本实施方式中,路底基1,其为路面底端,路底基1上端一侧为石灰土层2,且石灰土层2一侧等距被横向连接杆一3的一端贯穿,横向连接杆一3 的一侧下端设置有管状凸起结构,且横向连接杆一3另一侧位于新底基层4底端;
[0030]进一步的,路底基1上端一侧等距设置有圆形孔洞,新底基层4上端一侧设置为斜坡结构,且新底基层4斜坡结构与旧底基层7斜坡结构平行,横向连接杆一3管状提起结构贯穿路底基1,且横向连接杆一3的一端上端连接有纵向连接杆5,并且纵向连接杆5上端连接有横向连接杆二6,横向连接杆二6的一端设置为锥体结构;在进行新路铺设以及旧路的搭接时,将旧路一侧直接挖到路底基1结构,通过横向连接杆一3的一侧下端设置的管状凸起结构与路底基1一侧之间进行连接,通过横向连接杆一3保持新底基层4与石灰土层2之间的连接效果,同时石灰土层2和旧底基层7内部被纵向连接杆5贯穿之后,使得纵向连接杆5与横向连接杆一3形成L状结构勾住石灰土层2与旧底基层 7,同时由于纵向连接杆5上端连接有横向连接杆二6,形成U状结构保持新底基层4与石灰土层2和旧底基层7之间连接,同时横向连接杆二6的一端设置的锥体结构直接插入碎石层9内部,便于横向连接杆二6另一侧与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底基(1),其为路面底端,所述路底基(1)上端一侧为石灰土层(2),且石灰土层(2)一侧等距被横向连接杆一(3)的一端贯穿,所述横向连接杆一(3)的一侧下端设置有管状凸起结构,且横向连接杆一(3)另一侧位于新底基层(4)底端;旧底基层(7),其位于所述石灰土层(2)上端,所述旧底基层(7)一侧为斜坡结构,且旧底基层(7)一侧卡合有锯齿板(8),并且锯齿板(8)另一侧卡合有新底基层(4),所述锯齿板(8)上端连接有横向连接杆二(6),且横向连接杆二(6)一侧贯穿碎石层(9);旧基层(11),其位于所述碎石层(9)上端,所述旧基层(11)一侧与新基层(10)一侧相接触,且新基层(10)上端设置有沥青底层(13),并且沥青底层(13)一侧接触有旧路面层(12),所述旧路面层(12)上端设置有砼预制层(14),且砼预制层(14)上端设置有沥青面(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搭接连接的线外改路工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底基(1)上端一侧等距设置有圆形孔洞,所述新底基层(4)上端一侧设置为斜坡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继袁坤张逸轩韩立爽王聪粟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