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41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4
本申请公开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涉及灶具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燃烧器的火力较小,无法满足爆炒所需要的火力的问题。该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中心引射管组件、第一引射管、第二引射管以及第三引射管。燃烧器主体具有空气补充通道,空气补充通道用于补充燃气燃烧所需要的二次空气。燃烧器主体还包括依次环绕设置于空气补充通道外围的第一混气室、第二混气室以及第三混气室。中心引射管组件的一部分位于空气补充通道内,用于将燃气送至空气补充通道内。第一引射管与第一混气室连通,第二引射管与第二混气室连通,第三引射管与第三混气室连通。该燃烧器用于加热锅具。该燃烧器用于加热锅具。该燃烧器用于加热锅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0001]本申请涉及灶具
,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燃气灶已经成为每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烹饪工具。燃气灶包括有燃烧器,燃烧器的火力大小是影响烹饪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0003]爆炒是烹饪菜肴的一种常用手法,其需要借助燃烧器提供的大火力来完成对食物进行快速烹饪。但是,现有的燃烧器提供的火力较小,无法满足爆炒所需要的火力,导致烹饪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用于解决现有的燃烧器的火力较小,无法满足爆炒所需要的火力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中心引射管组件、第一引射管、第二引射管以及第三引射管。燃烧器主体具有空气补充通道,空气补充通道用于补充燃气燃烧所需要的二次空气。燃烧器主体还包括依次环绕设置于空气补充通道外围的第一混气室、第二混气室以及第三混气室。中心引射管组件的一部分位于空气补充通道内,用于将燃气送至空气补充通道内。第一引射管与第一混气室连通,第二引射管与第二混气室连通,第三引射管与第三混气室连通。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燃烧器主体形成有第一混气室、第二混气室以及第三混气室。与第一混气室连通的第一引射管可以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送至第一混气室进行充分混合,并最终从第一混气室流出形成环火。与第二混气室连通的第二引射管也可以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送至第二混气室进行充分混合,并最终从第二混气室流出形成环火。与第三混气室连通的第三引射管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送至第三混气室进行充分混合,并最终从第三混气室流出形成环火。这样,燃烧器整体能够形成三环火,火力较大。
[0008]此外,燃烧器主体的空气补充通道可以在上述三环火燃烧过程中为燃气补充二次空气,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避免燃气燃烧不充分,产生有害气体的情况发生。并且,由于中心引射管组件的一部分位于空气补充通道内,可以形成中心火,进一步增大了燃烧器的火力,使得燃烧器能够满足爆炒的火力要求,实现较好的爆炒效果。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主体包括炉头、内环火盖以及外环火盖。炉头形成有空气补充通道,还形成有依次环绕设置于空气补充通道外围的第一混气腔、第二混气腔以及第三混气腔。内环火盖盖设于第一混气腔以及第二混气腔。内环火盖与第一混气腔形成第一混气室,与第二混气腔形成第二混气室。外环火盖盖设于第三混气腔,与第三混气腔形成第三混气室。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引射管组件包括中心引射管以及中心火盖。中心引射管的
一部分位于空气补充通道内。中心引射管位于空气补充通道内的部分形成有第四混气腔。中心火盖盖设于第四混气腔,与第四混气腔形成第四混气室。中心火盖开设有多个中心火孔。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环火盖的内环面开设有多个内环火孔,内环火孔与第二混气腔连通。内环火盖靠近第一混气腔一侧与炉头之间具有出火缝隙,出火缝隙与第一混气腔连通。外环火盖的外环面开设有多个外环火孔,外环火孔与第三混气腔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炉头包括底壁、第一环形侧壁、第二环形侧壁、第三环形侧壁以及第四环形侧壁。底壁为环状结构,具有中心孔。第一环形侧壁与底壁连接,围设于中心孔的周边。第一环形侧壁围成空气补充通道。第一环形侧壁远离底壁一端与内环火盖之间具有出火缝隙。第二环形侧壁与底壁连接,第二环形侧壁位于第一环形侧壁远离空气补充通道一侧。第二环形侧壁远离底壁一端与内环火盖连接。第三环形侧壁与底壁连接,第三环形侧壁位于第二环形侧壁远离第一环形侧壁一侧。第三环形侧壁远离底壁一端与内环火盖以及外环火盖连接。第四环形侧壁与底壁连接,位于第三环形侧壁远离第二环形侧壁一侧。第四环形侧壁远离底壁一端与外环火盖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环火盖包括第一盖板、第一分隔板以及第二分隔板。第一盖板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均为环状结构。第一连接部的内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外环与第三连接部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三混气腔一侧的表面为斜面,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形成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口的尺寸。第三连接部开设有外环火孔。第一分隔板位于第一盖板靠近第三混气腔一侧,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环形侧壁抵靠。第二分隔板位于第一盖板靠近第三混气腔一侧,一端与第三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环形侧壁抵靠。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环火盖包括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五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五连接部均为环状结构。第四连接部的外环与第一分隔板抵靠,第四连接部的内环与第五连接部连接。第五连接部远离第四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环形侧壁连接,且与第一环形侧壁形成出火缝隙。其中,第五连接部开设有内环火孔,且第五连接部远离第二混气腔一侧的表面为斜面。第五连接部连接第四连接部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远离第四连接部的一端形成第二开口。第以开口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口的尺寸。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侧壁远离底壁一端的端面具有多个凹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壳体底壁以及绕壳体底壁一周设置的壳体侧壁。壳体底壁和壳体侧壁围成安装腔,壳体底壁开设有避让口。其中,燃烧器主体以及中心引射管组件安装于安装腔内,避让口与空气补充通道连通。
[0017]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底壳、面板以及上述任一种燃烧器。面板与底壳围成容纳空间,燃烧器安装于容纳空间。
[0018]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种燃烧器。因此,该燃气灶能够解决相同的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底壳与面板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爆炸图;
[0024]图6为中心引射管组件的爆炸图;
[0025]图7为燃烧器主体的爆炸图;
[0026]图8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9为炉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另一种剖视图;
[0029]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12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13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4]在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主体,具有空气补充通道;所述空气补充通道用于补充燃气燃烧所需要的二次空气;所述燃烧器主体还具有依次环绕设置于所述空气补充通道外围的第一混气室、第二混气室以及第三混气室;中心引射管组件,所述中心引射管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空气补充通道内;所述中心引射管组件用于将燃气送至所述空气补充通道内;第一引射管,与所述第一混气室连通;第二引射管,与所述第二混气室连通;以及,第三引射管,与所述第三混气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主体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形成有所述空气补充通道,还形成有依次环绕设置于所述空气补充通道外围的第一混气腔、第二混气腔以及第三混气腔;内环火盖,盖设于所述第一混气腔以及所述第二混气腔;所述内环火盖与所述第一混气腔形成所述第一混气室;所述内环火盖与所述第二混气腔形成所述第二混气室;外环火盖,盖设于所述第三混气腔;所述外环火盖与所述第三混气腔形成所述第三混气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引射管组件包括:中心引射管,所述中心引射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空气补充通道内,所述中心引射管位于所述空气补充通道内的部分形成有第四混气腔;以及,中心火盖,所述中心火盖盖设于所述第四混气腔,与所述第四混气腔形成第四混气室;所述中心火盖开设有多个中心火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的内环面开设有多个内环火孔;所述内环火孔与所述第二混气腔连通;所述内环火盖靠近所述第一混气腔一侧与所述炉头之间具有出火缝隙;所述出火缝隙与所述第一混气腔连通;所述外环火盖的外环面开设有多个外环火孔;所述外环火孔与所述第三混气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包括:底壁,为环状结构,具有中心孔;第一环形侧壁,与所述底壁连接,围设于所述中心孔的周边;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围成所述空气补充通道;所述第一环形侧壁远离所述底壁一端与所述内环火盖之间具有所述出火缝隙;第二环形侧壁,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位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远离所述空气补充通道一侧;所述第二环形侧壁远离所述底壁一端与所述内环火盖连接;第三环形侧壁,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第三环形侧壁位于所述第二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赛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