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18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逆变器;包括逆变单元和储能充电单元以及逆变切换单元,逆变单元和储能充电单元均与电网连接,逆变单元还与储能单元连接,逆变切换单元分别与逆变单元和储能充电单元连接;逆变单元将储能单元储存的电能逆变成220V交流电并接入电网,储能充电单元将电网上的220V交流电进行整流降压对储能单元进行充电;逆变切换单元控制逆变单元或储能充电单元单独进行工作;从而实现使用电网上的电能对储能单元进行充电,和使用储能单元储存的电能为电网上的设备提供电力供应;实现并网双向供电,且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适用性广泛。适用性广泛。适用性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向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来,分布式发电凭借其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污染少、可靠性高、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微电网(Micro Grid,MG)是由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系统、储能系统和负载组成的微型电力网,根据需要可选择与配电网并网运行也可选择独立运行。
[0003]储能系统主要包括储能逆变器和储能单元。储能逆变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交流电网电能与储能单元电能之间的能量双向传递。储能单元可以是直流储能单元,如超级电容器组、蓄电池组、飞轮电池等,主要功率是储存电能并提供直流电。储能系统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平抑分布式发电系统随机电能或潮流的波动,提高电网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风能、光伏)的接纳能力,而且可以接受调度指令,吸纳或补充电网的峰谷电能,并提供无功功率,以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经济效益。在电网故障或停电时,储能系统还具备独立组网供电功能,以提高负载的供电安全性。
[0004]然而,常规现有的储能逆变系统大多为大功率并联国家电网使用,应用在小功率内部电网使用时,存在成本较高,体积大,因此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的双向逆变器。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构造一种双向逆变器,包括逆变单元和储能充电单元以及逆变切换单元;其中,所述逆变切换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和所述储能充电单元进行工作,所述逆变切换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或所述储能充电单元单独进行工作;
[0008]所述逆变单元将储能单元储存的电能逆变成220V交流电并接入电网,所述储能充电单元将所述电网上的220V交流电进行整流降压对所述储能单元进行充电;
[0009]所述逆变单元和所述储能充电单元均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逆变单元还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所述逆变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逆变单元和所述储能充电单元连接。
[0010]本技术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中,所述储能单元为蓄电池;
[0011]所述逆变切换单元为双路常开常闭开关,所述双路常开常闭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电网的火线连接且第一常闭端与所述储能充电单元连接;所述双路常开常闭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且第二常开端与所述逆变单元连接。
[0012]本技术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中,所述储能充电单元包括:整流桥、电源管理芯片、第一变压器和光电耦合器以及场效应管;
[0013]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双路常开常闭开关的第一常闭端连接且第二输
入端与所述电网的零线连接;所述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VCC 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且还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连接;
[0014]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OUT端连接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且还连接有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源极连接有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 SENSE端连接;
[0015]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0016]本技术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中,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也接地;
[0017]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有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九电阻和三端稳压管,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端稳压管的1引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管的2引脚接地且3 引脚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0018]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背光探测器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TION端连接且发射极连接有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0019]本技术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中,所述逆变电路包括:多频振荡器、第一电流放大电路和第二电流放大电路以及第二变压器;
[0020]所述多频振荡器的VDD端与所述双路常开常闭开关的第二常开端连接且 VSS端接地;
[0021]所述第一电流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以及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4引脚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且11引脚接地;所述多频振荡器的10引脚连接有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均并联且还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且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0022]所述第二电流放大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和第七三极管以及第八三极管,所述多频振荡器的11引脚链接有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
以及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均并联且还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0023]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电网的火线和零线一对一连接。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逆变单元将储能单元储存的电能逆变成 220V交流电并接入电网,储能充电单元将电网上的220V交流电进行整流降压对储能单元进行充电;逆变切换单元控制逆变单元或储能充电单元单独进行工作;从而实现使用电网上的电能对储能单元进行充电,和使用储能单元储存的电能为电网上的设备提供电力供应;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逆变器,包括逆变单元和储能充电单元以及逆变切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切换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和所述储能充电单元进行工作,所述逆变切换单元控制所述逆变单元或所述储能充电单元单独进行工作;所述逆变单元将储能单元储存的电能逆变成220V交流电并接入电网,所述储能充电单元将所述电网上的220V交流电进行整流降压对所述储能单元进行充电;所述逆变单元和所述储能充电单元均与所述电网连接,所述逆变单元还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所述逆变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逆变单元和所述储能充电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为蓄电池;所述逆变切换单元为双路常开常闭开关,所述双路常开常闭开关的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电网的火线连接且第一常闭端与所述储能充电单元连接;所述双路常开常闭开关的第二公共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且第二常开端与所述逆变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充电单元包括:整流桥、电源管理芯片、第一变压器和光电耦合器以及场效应管;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双路常开常闭开关的第一常闭端连接且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网的零线连接;所述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VCC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且还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OUT端连接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且还连接有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源极连接有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SENSE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洪詹先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韩特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