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13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料机构,属于配合冷却床的装置。该机构包括机架、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料机构输入辊道、升降板、固定导板以及冷床接料槽;升降板有多个,并列设置在上料机构输入辊道与固定导板之间,各升降板均是由一组升降驱动机构独立驱动控制。独立驱动控制的升降板能够对应形成多个运送和制动轧件的通道,各通道之间即可配合使用,又可互为备用,不同轧件输送、制动位置不同,使得不同产品间亦互不影响。其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更换磨损件频率,更提升了产品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配合冷却床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轧钢车间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单升降板上料方式,传统的(单)升降板上料机构及通道如图1所示。其工作过程可描述如下:将轧件输送到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上,轧件在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上向台架或冷床末端走钢线输送,当一定长度的轧件运送至靠近升降板2位置时,升降板2快速下降至低位,使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上的轧件顺利输送至升降板2上,同时升降板2快速升起至中位,对应的,下一根轧件B输送到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上并被升降板2隔挡在外,待轧件在升降板2上减速制动后,升降板2升起至高位并与固定导板3相接,然后将轧件输送至台架或冷床接料槽4上。
[0003]传统的(单)升降板上料机构存在以下缺点: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的线速度超前轧件一定量,因此,轧件对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与升降板2之间的局部位置磨损严重;轧件在升降板2和固定导板3之间制动,因此,轧件对升降板2和固定导板3之间的局部位置磨损严重。生产不同产品时,磨损位置还会对轧件表面产生划伤,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机构,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磨损件的更换频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上料机构,包括机架、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升降板2、固定导板3以及冷床接料槽4;升降板2有多个,并列设置在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与固定导板3之间,各升降板2均是由一组升降驱动机构独立驱动控制。
[0007]各升降驱动机构主要由电机5、减速机6、拉杆7、摆臂8、拐臂10以及升降板支架11组成;减速机6的输入端与电机5相接,输出端与拉杆7的一端相接,拉杆7的另一端与摆臂8可转动连接,摆臂8铰接在同步连杆9上,拐臂10的一个端头与同步连杆9相铰接,另一个端头与升降板支架11可转动连接,拐臂10的拐点端头通过第一连杆13以及第二连杆12与升降板支架11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拐臂10的拐点端头套装在下固定轴14上,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2相接的端头对应套装在上固定轴15上。
[0008]上固定轴15、下固定轴14以及同步连杆9由上至下对应设置在机架上。
[0009]进一步,升降板2至少并列设有两个。
[0010]进一步,各升降板2、固定导板3以及冷床接料槽4上与轧件相接触的表面采用耐磨板16。
[0011]进一步,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上设有耐磨套17。
[0012]进一步,相邻升降板间设有耐磨侧导辊18。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可提升上料机构的过钢量,可成倍提升上料机构的使用寿命。由于具有不同的使用通道,且接触轧件的位置各不相同,一个通道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可更换另一通道,依次更换,即可大幅提升上料机构输入辊道、升降板、固定导板的使用寿命。
[0015](2)可提升产品表面质量。由于不同产品(或规格)轧件在输入辊道、升降板、固定导板之间走不同的通道,不会因为前期生产其它产品(或规格)已磨损的通道划伤后续生产的产品,进而保证了后续产品的表面质量。
[0016](3)可提高生产效率。各通道之间可互为备用,不会因为某一通道升降板或升降板驱动系统出现故障时发生停机事故,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7]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9]图1为传统的升降板上料机构及通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升降驱动机构的运动简图;
[0024]图6双升降板上料机构中由第一通道来料的动作示意图;
[0025]图7双升降板上料机构中由第二通道来料的动作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升降板2、固定导板3、冷床接料槽4、电机5、减速机6、拉杆7、摆臂8、同步连杆9、拐臂10、升降板支架11、第二连杆12、第一连杆13、下固定轴14、上固定轴15、耐磨板16、耐磨套17、耐磨侧导辊18、轧件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0]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1]请参阅图1~图5,为一种上料机构,包括机架、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升降板2、固定导板3以及冷床接料槽4;升降板2有多个,并列设置在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与固定导板3之间,各升降板2均是由一组升降驱动机构独立驱动控制。独立驱动控制的升降板能够对应形成多个运送和制动轧件的通道,各通道之间即可配合使用,又可互为备用,不同轧件输送、制动位置不同,使得不同产品间亦互不影响。
[0032]各升降驱动机构主要由电机5、减速机6、拉杆7、摆臂8、拐臂10以及升降板支架11组成;减速机6的输入端与电机5相接,输出端与拉杆7的一端相接,拉杆7的另一端与摆臂8可转动连接,摆臂8铰接在同步连杆9上,拐臂10的一个端头与同步连杆9相铰接,另一个端头与升降板支架11可转动连接,拐臂10的拐点端头通过第一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机构,包括机架、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升降板(2)、固定导板(3)以及冷床接料槽(4);其特征在于:升降板(2)有多个,并列设置在上料机构输入辊道(1)与固定导板(3)之间,各升降板(2)均是由一组升降驱动机构独立驱动控制;各升降驱动机构主要由电机(5)、减速机(6)、拉杆(7)、摆臂(8)、拐臂(10)以及升降板支架(11)组成;减速机(6)的输入端与电机(5)相接,输出端与拉杆(7)的一端相接,拉杆(7)的另一端与摆臂(8)可转动连接,摆臂(8)铰接在同步连杆(9)上,拐臂(10)的一个端头与同步连杆(9)相铰接,另一个端头与升降板支架(11)可转动连接,拐臂(10)的拐点端头通过第一连杆(13)以及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滨周扬胜唐淑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