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0103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线缆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及其生产方法,包括:中芯导体,其外侧包裹有绝缘部,其中,绝缘部包括:内绝缘层,其挤包于中芯导体的外侧,中绝缘层,其挤包于内绝缘层的外侧,以及,外皮层,其挤包于中绝缘层的外侧,内绝缘层、中绝缘层以及外皮层采用三层共挤技术依次挤包于中芯导体的外壁上,区别于普通电线,本产品绝缘部采用三层结构,以2.5mm2电线为例,内绝缘层厚度0.08mm选用高绝缘性能的纳米材料、中绝缘层厚度0.55~0.60mm选用本色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料、外皮层厚度0.15~0.20mm选用全色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料,所有材料耐温等级125℃均可采用紫外光辐照交联工艺。℃均可采用紫外光辐照交联工艺。℃均可采用紫外光辐照交联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电线电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线电缆的绝缘性能、阻燃性能等也不断的提高。电线电缆的内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的接触表面是电线电缆场强最高的地方,此面上任何缺陷都最容易引起电场强度的高度集中,为了防止电线电缆生产过程中对内半导电层表面造成损伤,技术比较先进国家的生产企业大都采用三层共挤的方法避免内半导电层表面缺陷的产生。
[0003]但目前声场厂家所采用的三层共挤方法存在不足,胶料在共挤机头内停留时间较长,易出现早期硫化,胶料均匀程度较差。从而导致生产出来的电线电缆绝缘性能和导电性能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及其生产方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包括:中芯导体,其外侧包裹有绝缘部,其中,所述绝缘部包括:内绝缘层,其挤包于所述中芯导体的外侧,中绝缘层,其挤包于所述内绝缘层的外侧,以及,外皮层,其挤包于所述中绝缘层的外侧,所述内绝缘层、所述中绝缘层以及所述外皮层采用三层共挤技术依次挤包于所述中芯导体的外壁上。
[0006]优选的,所述内绝缘层的厚度为0.08mm;所述中绝缘层的厚度为0.55~0.60mm;所述外皮层的厚度为0.15~0.20mm。
[0007]优选的,所述内绝缘层可选用高绝缘性能的纳米材料;所述中绝缘层可选用本色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料;所述外皮层可选用全色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料。
[0008]优选的,所述绝缘部的绝缘电阻≥1.0
×
1014Ω
·
m,其透光率≥80%。
[0009]优选的,所述中芯导体采用多根铜丝缠绕绞线而成,其中,铜丝的数量为32~36根。
[0010]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S1,将所述中芯导体固定安装于可伸缩夹具上,所述中芯导体的一端伸入到挤出机头,确保可伸缩夹具水平运动下,带动所述中芯导体从挤出机头内穿出;
[0012]S2,挤出机头内包含有三个依次包裹的第一流通型腔、第二流通型腔以及第三流通型腔,第一流通型腔内流通有对应所述外皮层的绝缘介质;且第二流通型腔内流通有对应所述中绝缘层的绝缘介质;第三流通型腔内流通有对应所述内绝缘层的绝缘介质;
[0013]S3,第一流通型腔、第二流通型腔以及第三流通型腔内朝向所述中芯导体的端部内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挤出芯件、第二挤出芯件以及第三挤出芯件;
[0014]S4,第一流通型腔、第二流通型腔以及第三流通型腔内分别设置有可令对应绝缘介质处于熔融状态的加热器;
[0015]S5,可伸缩夹具水平运动,控制所述中芯导体沿预定速度贯穿挤出机头;
[0016]第三流通型腔内经加热器加热后处于熔融状态下的绝缘介质顺第三挤出芯件流至所述中芯导体上,并按照预设厚度均匀覆盖于其外壁上,形成所述内绝缘层;
[0017]第二流通型腔内经加热器加热后处于熔融状态下的绝缘介质顺第二挤出芯件流至所述内绝缘层上,并按照预设厚度均匀覆盖于其外壁上,形成所述中绝缘层;
[0018]第一流通型腔内经加热器加热后处于熔融状态下的绝缘介质顺第一挤出芯件流至所述中绝缘层上,并按照预设厚度均匀覆盖于其外壁上,形成所述外皮层。
[0019]优选的,还包括:
[0020]S6,还包括三个储料桶,其内部分别储存有可流入对应第一流通型腔、第二流通型腔以及第三流通型腔的绝缘介质,其中,三个储料桶内也均设置有加热器,其用以对存储于其内的绝缘介质进行预加热,使其形成初步的熔融状态。
[0021]优选的,对应第三流通型腔的加热器的温度为200℃,且对应第一流通型腔以及第二流通型腔的加热器的温度为175℃。
[0022]优选的,第三流通型腔的内径宽度为0.08mm;第二流通型腔的内径宽度为0.55~0.60mm;第一流通型腔的内径宽度为0.15~0.20mm。
[0023]优选的,所述可伸缩夹具的行进速度为2~6M/min。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及其生产方法:
[0025]区别于普通电线,本产品绝缘层采用三层结构,以2.5mm2电线为例,内绝缘层厚度0.08mm选用高绝缘性能的纳米材料、中绝缘层厚度0.55~0.60mm选用本色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料、外皮层厚度0.15~0.20mm选用全色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料,所有材料耐温等级125℃均可采用紫外光辐照交联工艺。
[0026]产品经紫外光辐照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热固性材料,大大提高了综合性能。产品不含卤素、不含增塑剂,兼顾阻燃耐火特性、氧指数高,耐大电流、具备优良的短路负载能力;绝缘电阻≥1.0
×
1014Ω
·
m(是传统PVC电线1.0
×
1012Ω
·
m的100倍);使用年限70年,允许长期工作温度125℃;发生火灾时基本不产生浓烟,透光率≥80%;同时具备优良的抗老化和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的生产方法流程图;
[0029]图中:1、中芯导体;2、绝缘部;21、内绝缘层;22、中绝缘层;23、外皮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2]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包括:中芯导体1,其外侧包裹有绝缘部2,其中,绝缘部2包括:内绝缘层21,其挤包于中芯导体1的外侧,中绝缘层22,其挤包于内绝缘层21的外侧,以及,外皮层23,其挤包于中绝缘层22的外侧,内绝缘层21、中绝缘层22以及外皮层23采用三层共挤技术依次挤包于中芯导体1的外壁上。
[0033]内绝缘层21的厚度为0.08mm;中绝缘层22的厚度为0.55~0.60mm;外皮层23的厚度为0.15~0.20mm。
[0034]内绝缘层21可选用高绝缘性能的纳米材料;中绝缘层22可选用本色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料;外皮层23可选用全色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料。
[0035]绝缘部2的绝缘电阻≥1.0
×
1014Ω
·
m,其透光率≥80%。
[0036]中芯导体1采用多根铜丝缠绕绞线而成,其中,铜丝的数量为32~36根。
[0037]具体的,以2.5mm2电线为例,内绝缘层21选用高绝缘性能的纳米材料、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芯导体(1),其外侧包裹有绝缘部(2);其中,所述绝缘部(2)包括:内绝缘层(21),其挤包于所述中芯导体(1)的外侧;中绝缘层(22),其挤包于所述内绝缘层(21)的外侧;以及,外皮层(23),其挤包于所述中绝缘层(22)的外侧;所述内绝缘层(21)、所述中绝缘层(22)以及所述外皮层(23)采用三层共挤技术依次挤包于所述中芯导体(1)的外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层(21)的厚度为0.08mm;所述中绝缘层(22)的厚度为0.55~0.60mm;所述外皮层(23)的厚度为0.15~0.20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层(21)可选用高绝缘性能的纳米材料;所述中绝缘层(22)可选用本色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料;所述外皮层(23)可选用全色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绝缘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2)的绝缘电阻≥1.0
×
1014Ω
·
m,其透光率≥8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芯导体(1)采用多根铜丝缠绕绞线而成,其中,铜丝的数量为32~36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高性能线缆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所述中芯导体(1)固定安装于可伸缩夹具上,所述中芯导体(1)的一端伸入到挤出机头,确保可伸缩夹具水平运动下,带动所述中芯导体(1)从挤出机头内穿出;S2,挤出机头内包含有三个依次包裹的第一流通型腔、第二流通型腔以及第三流通型腔,第一流通型腔内流通有对应所述外皮层(23)的绝缘介质;且第二流通型腔内流通有对应所述中绝缘层(22)的绝缘介质;第三流通型腔内流通有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增荣刘希辰刘献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南洋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